古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12-10 15:16严红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音韵教学策略情感

严红丽

摘 要 在古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诵读讲解,使学生能富有感情且准确地诵读,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品评诗歌语言;运用群文阅读模式,传授比较阅读方法,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图,全面提升学生古诗阅读能力。

关键词 古诗阅读  教学策略  音韵  语言  情感

古詩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在语文学科中需要高度关注、重点学习的板块。学生在诵读、鉴赏、感悟古诗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能得到有效提升。古诗教学中,可以从诵读、赏析与情感体悟等环节切入,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体会音韵之美

古诗的语言往往具有平仄相间、精练简洁的特点,同时具有较为强烈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很多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往往对诵读环节一带而过,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解读诗歌内容上,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古诗诵读技巧,无法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因此,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诵读指导,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品味,体会、感受古诗中的音韵美、韵律感。

比如,教学《诗经·芣苢》时,教师要先展示出该诗的创作背景,即周公时代阶级矛盾较为缓和,社会清明和谐,劳动人民在劳作时唱出了这一首诗歌。可以让学生先听该诗的诵读录音,确定字音,而后可为学生解读《诗经》中的这首经典劳动诗歌在韵律方面的特点。先让学生对诗歌所用的语言进行观察,总结其特点。有学生提出重复的字词比较多,“采采”与“采之”在语义上并无过多差别,“薄言”属于语气助词,并无实际含义。第三句对第一句的内容重复,第四句对第二句内容重复呈现,只对一字进行调整,第三章与第二章则重复了第一章,同样只对表示动作的动词进行了变化,除了“襭”“捋”“有”“采”“袺”“掇”几个动词在持续发生变化,其余部分皆为重叠。在回环往复与重章叠句中形成了明快简单的音乐美。教师要以该诗为例分析双声叠韵的诗歌创作方法,标注几个动词的读音,即(duō)(luō)(xié)(jié)后让学生观察这种手法的运用规律,有学生提出首句中的(yǒu)(cǎi)并没有体现出这个规律。教师可作出解释,这是因为古代汉语在演变的过程中,部分字音发生了变化。这一手法将诗歌的整体节奏放缓,同时展现出了劳动动作的变化,情感逐渐强烈化。而后让学生想象劳动的热闹欢乐场景,再富有感情地诵读,而后齐声诵读,可加入诗歌中提及的各种动作。

教师可以在古诗诵读环节加入分读、接读、赛读、单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可通过播放音乐创造符合古诗情感基调的意境与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感情。可将配乐诵读与表情诵读相结合,实现对学生感官系统的有效调动与表现能力的充分锻炼。

二、鉴赏语言,感悟语言魅力

鉴赏诗歌语言既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不少教师在鉴赏环节中会给学生过多的提示,或者明确鉴赏方向,学生只能以相对被动的知识获取方式接受教师对诗歌的解读,而缺少自主思考的机会,对诗歌在语言表现力方面的独特之处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品评诗歌语言环节,教师要做好适度引导的工作。

比如,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以以试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尝试找出题眼,从而获取隐藏于诗歌中的隐性信息。在学生确定“归”字为题眼之后,教师可顺势提出问题,分别为“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如何而归”“归去如何”?让学生在解码诗歌内容的过程思考这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完成小组讨论后,学生发现了答案,作者从官场归到田园之中,因为官场剥夺了人的自由,其本性热爱田园生活,也只有通过田园生活才能够独善其身,归向田园之后的生活令人喜悦、平和与轻松。

意象是诗歌的重要要素,学生可通过诗歌所用的意象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如“尘网”“樊笼”“池鱼”“羁鸟”等,运用比喻表现出俗世、官场对自身的束缚,只能使自己违背热爱自由的本性,“思”与“恋”则表现了作者迫切脱离束缚的情绪,作者所用比喻不仅精准生动,同时还将自身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可让学生讨论自己喜爱的诗句,有学生提出“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一句中运用白描的方法,省略了修饰词,使诗歌语言更加质朴纯粹,产生了以少胜多的艺术表现力。也有学生认为该诗对田园生活的描写真实并且极富生活气息,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心境实景相结合,使二者浑然一体。通过诗歌看到了一个热爱田园的隐逸者的形象。最后可让学生探讨陶渊明的田园归隐行为存在一定的投降、消极妥协意味,是否不应该过多地推崇这种思想?学生可以结合对归隐行为的认识,对不同的观点进行驳斥与交流,开拓思路,从多种角度解读归隐行为。教师可让学生对《归园田居》系列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以此勾勒出更为完整的归隐图景,感受作者推崇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师要通过提出合适的问题驱动学生赏析与品味诗歌,评价诗歌内容,对诗歌形成独特的理解。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诗歌课堂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独立品味、赏析诗歌语言特点。

三、群文阅读,挖掘情感要素

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群文阅读模式,在课堂中列举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诗歌,让学生认识作者的多样化创作风格及创作心境的变化。也可以同时让学生接触同一时代下不同作者的作品,感受作者对意境的差异化运用,感受诗歌创作情感与时代特点。

比如,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作者的具体创作背景信息进行采集,了解诗歌是在作者的哪一种状态下创作的。而后为学生讲解歌行体与近体诗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熟知的经典作品,如《长恨歌》《少年行》。让学生合作探究,梳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脉络,将诗歌划分为梦游的原因、梦游所看到的情境及梦游之后发出的感慨三部分,学生了解到李白蔑视权贵与自由傲岸的性格,虽然因自身际遇有消极情绪,但无论是作品还是人生态度的整体基调是昂扬向上的,其诗歌塑造的是飘逸的长者形象,呈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甫与白居易均属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歌描绘动静相融、写意写景相结合的秋日工笔图,表现出的诗人形象为衰病老人。学生在诵读诗歌,品评意象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对壮志难酬、时光流逝的伤感与悲伤,同时表达出诗人年老疾病缠身、伤时忧国与漂泊孤独的情感。白居易则用《琵琶行(并序)》刻画了失意士人的形象,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生动易懂,作品体现了一定的人民性,对知识分子与底层百姓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群文阅读将诗歌课堂的容量加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丰富的诗歌文本,对比阅读之下,能够体会到更为鲜明突出的诗歌风格,能够感悟作者寄托的情感。运用群文阅读模式时,教师要确保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更好地发挥出这群文教学模式在诗歌教学中的优势。

诵读、赏析与情感体会是古诗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这三个环节能串联起古诗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探究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勇于创新,为学生打造充满人文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古诗教学课堂,引导学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作者通联:广东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音韵教学策略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