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

2023-12-11 07:02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流行性病毒性

王 瑞

农安县农安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农安 130200

1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PEDV 流行病学特征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感染不同日龄大小的猪,对仔猪有尤其高的感染性。7 d 内的仔猪感染流行性腹泻后,出现急性症状和持续腹泻,一般在几日后会因身体脱水而死。流行性腹泻对仔猪有极高的致死率,该病为新生仔猪的常见疾病,并且有极高的传染性,一旦发病都会对猪场的产量造成极大影响,区域性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染,也对各区域养猪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PEDV 只对猪群感染,在养殖场中,PEDV 的传染源便是病猪。PEDV 通过病猪粪便进行传染,属于粪-口传播。发病的病猪会通过粪便感染饲养区的饲料,饮水槽等处也含有PEDV。除此之外,出入猪场的车辆也会成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链中的一环。PEDV 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防治过程中,采用一般消毒剂即可杀灭。该冠状病毒在低温时较为稳定,当环境温度超过60 ℃时,持续30 min 高温则会使PEDV 失去感染能力,超声波处理和动容等方法很难对该病毒产生影响。

1.2 TEGV 流行病学特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一般多在冬春季节发病,尤其是在环境温度发生冷热骤变后,该疾病会大量流行。 PEDV 的感染经常伴随其他疾病,包括传染性肠胃炎、伪狂犬混合感染等。其中,传染性肠胃炎引起的病毒性腹泻,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同属于冠状病毒,也是急性高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同样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TEGV 在冬季多发,同样能够感染各个日龄的猪,通过粪便传播病毒,仔猪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病毒。

1.3 PV 流行病学特征

猪轮状病毒(PV)会导致病猪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临床症状为急性呕吐和腹泻,发病较为严重的病猪会出现脱水和酸碱紊乱情况。猪轮状病毒一般存在于病猪肠道内,会通过粪便污染猪场内的饲料、饮水和土壤。发病时间一般为秋末和早春,各个周龄的猪易感染疾病,8 周内仔猪更易感,猪轮状病毒主要来源于病猪,潮湿寒冷的环境、不合理的饮食搭配、细菌性疾病环境等有可能诱发该疾病。

1.4 PDCoV 流行病学特征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是直径较小的冠状病毒,该病毒在我国初次暴发的时间较晚,但流行趋势愈发严重。猪德尔塔冠状病毒与猪肠道冠状病毒等导致的临床症状相似,病猪同样出现呕吐、水样腹泻、脱水、食欲减退等症状,感然死亡率高。与 PEDV 和TGEV 情况不同的是,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可引发肺炎。

2 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诊断

2.1 临床诊断

正常情况下,猪流行性腹泻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但是人工感染的病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8 ~24 h。被感染的病猪会在潜伏期出现水样腹泻,并时常伴随呕吐。病猪的食欲明显减退,严重时甚至存在废食的情况。在完成进食后,病猪有时会出现呕吐。患有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猪,一般体温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病猪表现明显的精神萎靡等临床症状。一般患病母猪持续性腹泻会长达7 d 左右,其间伴有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的症状,7 d 过后临床症状逐渐减退,腹泻情况减少,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存状态。部分断奶猪在流行性腹泻恢复过后,会出现生长发育受限的情况。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成年猪恢复速度较快,患病后一般只伴有呕吐现象,少数极重者会出现水样腹泻,但一般在3 ~4 d 后,患病成年猪的流行性腹泻症状会明显减退,一般可在4 d 内自愈。

2.2 病理诊断

在诊断猪是否患有流行性腹泻时,可通过观察其小肠的扩张情况来诊断其是否患病。病猪的小肠壁会存在扩张情况,小肠明显出现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较为严重,淋巴结水肿明显。通过组织学进行诊断时,获取病猪的空肠上皮细胞,可发现其细胞中会出现多空泡,肠绒毛出现萎缩现象,在病毒腹泻之后可发现其上皮细胞有少许脱落。

2.3 实验室诊断

猪病毒性腹泻一般与猪传染性肠胃炎混合感染,因此,单独依靠临床诊断、病理诊断等方法,难以对猪感染的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免疫荧光实验、间接血凝试验、中和试验、RT-PCR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使用免疫荧光试验来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一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通过仔猪肠道的切片直接检测出PED。该方法同样适用于PEDV-G1,并可对PEDV 产生特异性反应,更加精确地诊断该种病原。免疫荧光试验一般适用于病猪的急性腹泻期,因此该方法对检测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拥有极强的特异性、准确性、高效性,既能够对血清抗体进行检测,也能够检测PEDV 抗原。该实验技术较为成熟,可用于进行快速准确的病原检验。

RT-PCR 技术也就是反转录酶链反应技术,该技术利用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病猪的粪便进行采集实验,实现对病猪的活体诊断,更加快速、高效、无损失地诊断猪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在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下,PPCR、多重PCR、定量PCR 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病原体的诊断之中。

2.4 电镜技术

电镜技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经过磷乌酸负染的病毒在电镜下能够呈现颗粒状,可通过标尺测量病毒粒子的直径,通过其形态结构来直接观察轮状病毒粒子。死亡后的病猪会出现脱水情况。对其胃和小肠进行解剖,可发现胃底黏膜出现明显的充血情况,病猪尸体的小肠内存在大量黄绿色液体,且弹性较差,肠管严重扩张甚至达到半透明状态。

3 规模化猪场猪常见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3.1 饲养管理

3.1.1 喂养管理

饲养管理对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仔猪哺乳还是成猪喂养,都应进行差异化的饲养管理,科学计划猪场内不同生产阶段猪群的饲料种类、药物保健等。

对分娩舍的生猪加强饲养管理,控制产前的饲养温度,保障母猪产仔和幼仔的健康,避免温度的不适宜和饲料的不恰当,导致母猪产后出现奶水不足、无乳综合症、厌食等症状。重视产前温度过高的情况,保证产前母猪舍室温低于27 ℃。预产前和产后应当做出投喂量的准确计划,精确控制每日的投喂食量。

保育舍的饲养管理需要重视空栏消毒,按照仔猪的大小进行分群投喂,保证每日新鲜清水和足够的饲料,每日及时清理槽内剩余饲料。保持猪舍内良好的卫生情况,合理控制生猪大小和饲养密度,每日做好饲料喂养情况和生猪健康状况的记录。育肥舍的饲料管理应当重视转入猪的管理和日常的喂养管理,保持舍内良好的卫生情况,控制猪群大小及密度,做好猪群生长情况的观察,对可能出现的疫情进行及时控制。在转入猪时要避免猪群出现撕咬情况,对病残猪、应激猪应当及时进行隔离,对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无效则应及时淘汰。

不同断奶期、发情期、配种期、怀孕期、产仔期的猪,以及公猪和育肥猪等不同种类猪群,都应合理规划饲料的种类和喂养量,配置配种料、怀孕料、哺乳料、后备料、乳料等,满足不同猪群的饲养需求。

3.1.2 药物保健

不同生产阶段生猪应当根据其易感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对公猪使用预防呼吸疾病、驱虫等药物,包括伊维菌素、土霉素钙盐预混剂等,对后备母猪除了使用预防呼吸道疾病药物外,还需加入抗应激药物,例如泰乐菌素等。对生产母猪需要使用抗菌类药物和预防呼吸道疾病药物,例如土霉素、泰妙菌素等。

仔猪需要预防多种疾病,使用长效土霉素、头孢噻呋钠等,进行仔猪黄白痢等疾病的预防,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

3.1.3 免疫接种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注射猪传染性肠胃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G5)三联活疫苗,从而防治猪病毒性腹泻。

3.2 环境管理及消毒卫生

3.2.1 外来车辆及人员管理

外来车辆也是病毒感染的重要来源,车辆可能携带病毒,导致猪场内猪群的感染。因此需要对进场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对车辆进入的污染敏感区域进行登记,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和生活区。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雾化消毒、消毒池消毒等,才可进入生产区。

病死猪是PED 等传染疾病传播的重要原因,猪场需要严格进行对病死生猪的处理,将病猪放置在隔离栏舍,若病情无好转,则应立即淘汰,对其进行烧毁或无害化处理,相关人员所使用的物品需要充分消毒。

3.2.2 环境控制

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合理设置栏位大小使生产效益最大化,避免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抑制猪生长,导致猪群应激,增加发病概率。合理控制注射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会导致猪难以消散热量,影响其日常进食,增加其应急概率,导致中暑死亡。温度过低会导致猪群蜷缩扎堆,抵抗力减弱。不同周龄生猪应当选择适宜的温度,0 ~7 周龄生猪适宜较高的温度,并随周龄的增加,环境温度应不断降低。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流行性病毒性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流行性感冒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