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特征与治疗方法分析

2023-12-11 07:02郑秀红乔启波杜秋明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

郑秀红,张 颖,乔启波,杜秋明*

1.吉林省龙井市德新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龙井 133400;2.吉林省延边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延吉 133000

在生猪养殖行业中,猪腹泻病极为常见,而猪病毒性腹泻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也是危害最严重的,具有流行时间长、分布范围广、发病率高的特点。引发此种疾病的病原菌主要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轮状病毒,仔猪一旦感染此疾病将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容易痊愈,死亡率相对较高,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会限制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进程。

1 常见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基本特征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腹泻

猪传染性肠胃炎属于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是由冠状病属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这种疾病发病比较急,而且在短时间内就会大规模传播,不论何种年龄、品种的生猪均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两周龄的仔猪在感染传染性胃肠炎之后,通常会出现呕吐、水样腹泻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超过半数以上;相比之下,一月龄与成年猪在感染疾病之后,极少会诱发死亡,但是生长速度明显放缓,饲料报酬也不够理想。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是8 ~18 h,最长的是2 ~3 d 及以上,发病比较严重的患病猪,其排泄物散发出浓重的腥臭味,且夹杂着没有消化完全的凝乳;如果是泌乳期的母猪受到患病,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的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加重,还会伴随断乳情况,使得仔猪死亡率也有所上升,但有时也会出现轻症或者无症状的患病母猪。病变部位集中在小肠、胃,在患病仔猪胃内会堆积大量的凝乳块,胃底黏膜有出血点、出血斑的分布;小肠黏膜在出血的同时,还会伴随不同程度的黏膜脱落、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等病变。

1.2 猪流行性腹泻病

猪流行性腹泻属于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冬季是疾病的高发期,一旦圈舍内出现患病猪,极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感染,典型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脱水,如果是新生仔猪通常死亡率较高。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带菌猪和患病猪,健康猪一旦饮入了被流行性腹泻病毒污染的水或者饲料会感染疾病,或者是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等也会造成健康猪感染,猪患病后出现呕吐、水样腹泻、脱水、采食量减少、精神萎靡、日渐消瘦等症状,倘若治疗不及时极其容易诱发死亡,仔猪的死亡率超过25%,成年猪的死亡率偏低一些。猪流行性腹泻病的病变部位分布在小肠,小肠有明显的充血,而且肠壁变薄、肠内充满黄色粘稠物、肠结膜水肿。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两种疾病的病原菌相同,所以病毒抗原形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都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如果要确保诊断的科学可靠性,建议通过免疫学、血清学等手段来进行鉴别。

1.3 猪轮状病毒腹泻病

猪轮状病毒腹泻病属于急性肠道疾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原体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相对薄弱,在18 ~20 ℃内的粪便、乳汁中存活时间一般为8 ~9 个月。轮状病毒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所以感染率相对偏高,甚至可以达到100%,而且轮状病毒容易同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球虫等发生混合感染。在患病初期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走动,特别是在进食后会频繁地呕吐,粪便呈黄白色的水样或者糊状腹泻,味道腥臭难闻,大约症状持续一周后会出现脱水。疾病症状严重程度主要受到发病日龄、免疫状态、饲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仔猪、幼猪因为缺少母源性抗体保护,在感染后临床症状会比较严重,特别是在环境温度低、继发性大肠杆菌病的情况下,如果未得到有效治疗,仔猪和幼猪会因为严重脱水而诱发死亡,但是大猪和中猪的感染通常为隐性,发病率相对较低,不会出现症状。

2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预防策略

2.1 免疫接种

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腹泻的预防,建议在母猪产前6 周、2 周分别为其接种一次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每次注射剂量为1 mL,这样就可以让仔猪在出生后从母源处获得抗体。在仔猪出生后,需要采取口服的方式为其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冻干苗0.5 mL,生长到1 月龄时同样口服1 mL、2月龄口服2 mL,可以起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预防则可以为其注射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适用于妊娠期母猪和不同年龄的生猪,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针对猪轮状病毒腹泻病的预防,在疾病流行地区建议为在怀孕母猪生产前一个月为其肌肉注射轮状毒油佐剂灭活苗,剂量控制在2 mL;如果是仔猪,则要在7 日龄、21 日龄时为其在后海穴进行皮下注射,单次注射量为0.5 mL。还可以应用猪轮状病双价苗,在母猪生产前的5 周、2 周时肌肉注射一次即可,单次注射量为1 mL,如此就能降低发病概率,减轻临床症状。

2.2 加强饲养管理

养殖人员在日常应当加强饲养管理,深刻认识到疾病防治对于生猪健康生长、自身养殖效益、饲养业长效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科学养殖意识,坚持每日将圈舍内粪便、污染物清理干净,让圈舍内始终保持干净清洁,为生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每2 天定期对圈舍通风,让新鲜空气循环到室内,使圈舍保持干燥,并利用氢氧化钠配置1%~2%热水溶液,用于对圈舍、地面、饲槽进行消毒,但是在消毒之前需要将生猪全部赶出圈舍,消毒完毕后才能进入。对于仔猪,需要着重提升抗病能力,所以在21 日龄之前都需要进行母乳喂养,在疾病高发期,应当适当将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添加到饲料中,为生猪提供干净的饮水,供它们自行采食,提升生猪自身机体免疫力,这样就能使之始终处于健康生长的状态,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坚持自繁自养,避免因引进携带病毒的种猪造成养殖场大规模传染,种猪必须在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引进,在引进种猪之前认真检查性能测定情况、免疫档案,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测,并且对种猪进行至少一个月的隔离饲养、观察,期间免疫2 次,在确认不携带病原之后方可实施混养。

3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治疗方法

仔猪在感染流行性腹泻之后,由于所食乳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因此死亡率相对较高,随着仔猪乳汁食用量的增多,粪便也会变得更稀。母猪在患病后大多会因腹泻停止采食,导致泌乳停止,这也就造成仔猪因饥饿、腹泻、脱水、低温诱发死亡,面对此种情况,养殖人员需要对18 日龄及以上仔猪停奶或者停料1 d,将仔猪寄养到健康母猪处,通过空腹让肠道益菌核黏膜自行恢复,这也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但是要注意营养成分的补充,防止仔猪出现脱水症状,建议对这些仔猪实施开放性饮水,将适量葡萄糖、补液盐、维利康、小苏打添加到饮水中,在饲料中混入阿莫西林,持续饲喂7 ~10 d,待病情逐渐稳定之后为其服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处于保育期的患猪,其腹泻症状要比育肥猪轻一些,应当将治疗侧重点放在保温、控料两个方面,腹泻严重且体型消瘦的患病猪为其口服补盐液、葡萄糖,为了降低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概率,还可以将黄芪多糖、硫酸粘杆菌素、补盐液进行混合服用。还可以综合应用病毒、细菌治疗两种方法,将干扰素配合30%氟苯尼考为患病猪进行肌肉注射,连续注射至少2 d,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控制病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就能够有效降低后续患病猪的死亡率。如果患病保育猪出现呕吐症状,需要为其服用胃康安进行止吐,严重脱水则要利用5%碳酸氢钠30 mL、地米5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等药物进行低温注射。或者为患病猪口服鞣酸蛋白酵母粉,以此来起到修复肠黏膜的作用,方可有效缓解症状,治愈率能够达到90%以上。中型、大型生猪在患病后,通常死亡率较低,饲养人员只需要着重控料即可,停止饲喂饲料2 d,在饮水中添加足量的补盐液、葡萄糖、小苏打,进入第3 天之后饲喂从前1/3 的饲料,之后每日逐渐加量,一周后恢复饲喂。倘若存在轻微咳嗽,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将抗生素均匀混入饲料中,能够预防继发性感染。养殖人员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药量和用药时间,按照说明书或者专业人员指导进行科学用药,精确计算混合药物的配比,同时密切关注患病猪在用药之后的症状变化,以此来灵活调整药量和频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病毒性腹泻病属于一个症候群,引发疾病的因素包括营养、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因素,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日常养殖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密切关注猪群的外部表现,一旦发现疑似患病必须第一时间采取隔离策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诊断,力求早发现早治疗。猪病毒性腹泻在最近几年发病概率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流行规律也与从前有所不同,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科学编制疾病预防、治疗的方案,避免错过最佳诊治时间,全方位控制疾病发生。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