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措施

2023-12-11 07:02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瘟病猪

班 勇

广西钦州市行政审批局,广西钦州 535000

非洲猪瘟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力和快速传播速度的动物疫病。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特别是规模猪场,应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疫情暴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规模猪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防控策略,以确保非洲猪瘟得到有效控制。

1 非洲猪瘟概述

1.1 传染源

生猪感染非洲猪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周边气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气候条件可能会影响疫情的传播方式。特别是风力,它可以携带感染病毒,使非洲猪瘟的传染性变得更强。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感染猪与易感染猪共用同一个饲料池或其他生活环境,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猪瘟的传播。而间接传播则是通过饲喂、饮水等方式传播,通常需要中介物质来传递病毒。在养殖期间,蚊虫也可能成为非洲猪瘟的传播媒介。这些蚊虫通过叮咬感染猪只,将病毒传播给其它猪只,进一步加大了疫情的传播风险。

1.2 症状

感染非洲猪瘟后的生猪会出现高热、腹泻、便秘等症状,尤其解剖病猪后会发现肠阻塞出血、脾出血肿大、淋巴结出血等,腹腔呈现黑色,肾脏皮质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并伴随肺水肿。当前非洲猪瘟具备多种症状类型,一是最急性症状,由强力病株引起,感染后的生猪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可在短时间死亡;二是急性症状,发病期间存在1周潜伏期,期间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身体出现红肿,此种类型的致死率也较高;三是亚急性症状,类似于急性症状,但潜伏期更长,生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部分病猪身体会发红;四是慢性症状,病猪体温会突然升高至40 ℃,生长发育缓慢,形体消瘦,母猪出现慢性症状还会导致流产;五是亚临床型,此类病猪症状并不明显,但会出现低热与食欲不振,康复后的病猪也会携带病毒,养殖期间应尤为重视。

1.3 发病原因

首先是非洲猪瘟病毒对环境的耐受性较强,非洲猪瘟属于DNA 虫媒病毒,蛋白结构复杂,在自然界中可以长期存活,传染性较强,干燥室温环境下可以存活2 年;其次是传播途径多样化;最后是防疫监管力度较差,没有严格限定生猪调运区域,猪价差异较大,很容易为不法商贩提供非法牟利途径,导致疫情传播。同时,部分养殖场疫情防控意识较差,没有设置达标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以致疫情反复。除此之外,非洲猪瘟的监测效果较差,存在不规范监测机构,甚至养殖场自行监测,无法及时发现疫情。部分政府监管部门工作也流于形式,发现疫情时间较晚,或者未规范处理病死猪,很容易导致疫情蔓延。

2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关键措施

2.1 切断场外病原体

2.1.1 猪场选址

养殖人员在选择猪场时应保证养殖便捷性,结合疫病防控因素,科学建场,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概率。避免虫害、鼠害等外来生物携带病毒,最好选择新开发无污染的区域。同时,还应保证养猪场水源通畅、地势较高、通风向阳。

2.1.2 猪场功能分区

在规模猪场的管理中,建议完善猪场区域的功能划分,这对于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至关重要。功能划分可以将猪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着特定的用途和功能。这有助于减少不同区域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另外,要确保内部人员和物质通道的单向性,避免交叉混通。这意味着人员和物质应该按照特定的路径流动,不得逆向或交叉。这可以通过设置单向通道和门禁系统来实现。为了更加严格地控制疫情,建议建立严格的生物管理制度。这包括定期检查和清洁设施,确保所有人员都遵守防疫规程,以及随时准备好处理可能出现的疫情。在功能区设置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并确定防控的优先级别。一些区域可能需要更高的防控措施,而另一些则可以相对宽松。最大程度地限制非必要的流转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通过有序和高效的防控措施,规模猪场可以更好地应对疫病威胁,确保猪场内的猪只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1.3 人员流动控制

为了切断病原体传播,规模猪场应严格做好外部与内部人员的管控工作。对于场外人员,应减少其进入猪场的次数,严格控制进入场内生产区等核心功能区域。且进出前应严格执行换服、洗手、喷淋消毒等流程,充分消毒。对于场内工作人员,应严格限制其外出,必要外出时,返场应进行隔离消毒,评估安全后方可进入养猪场,区域流转时还应经过沐浴更衣、消毒、熏蒸日常工装鞋帽等流程。

2.1.4 车辆管控

车辆在规模猪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在养殖、运输和其他环节经常被广泛使用。然而,车辆也可能成为传播疫情的媒介,因此,规模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做好车辆的管控工作。首先,必须确保车辆的专车专用。这意味着车辆应该专门用于养猪场的运输和活动,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以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为了实现良好的防控效果,养猪场可以设立洗消中心,专门用于清洗和消毒车辆。这个中心应该配备适当的设施,以便处理和集中排放由车辆带来的污水。此外,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养猪场可以在洗消中心设立更衣室,司机和其他工作人员可以在这里经常更换干净的工作服。这有助于减少外部污染物进入车辆和养殖场的机会。通过这些车辆管控措施,规模猪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传播疫情的潜在风险,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2.1.5 物资管理

规模猪场应统一采购办公、劳保、动保、维修配件等物资,并分类别高温烘干、消毒处理。可以高温烘干的物资,应优先使用烘干房处理,对于无法烘干的物资,则全部静置5 d 以上再使用。对于公猪精液、疫苗等无法长期存放的物资,应拆除外包装后利用消毒药擦拭。同时,还应做好出猪台的管理工作。且选择生物防控意识较强员工负责生猪台管理工作,合理安全处置突发事件。

2.2 管控场内病原体传播

2.2.1 管控场内环境

为了保证养猪场整体防疫效果,规模猪场应切实做好内部环境管控工作,除了防范虫鼠飞禽等外来生物携带病毒外,还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光照等因素,通过适宜的环境温度提高猪只膘情等生长指标。为了减少病菌产生,还应协调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及时通风消毒,确保干净卫生。

2.2.2 饲料管理

规模猪场应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做好饲料安全工作。首先,应严格把关饲料原料,做好检测筛查与监控工作;其次,应严格管控饲料生产环境,在85 ℃的高温下制备饲料,并加热3 min,保证生产出的饲料不含有病毒与细菌;最后,应严格管控饲料运输环节,减少中间环节人员接触。

2.2.3 饮水管理

为了保证水源达到基本无公害水质要求,避免感染非洲猪瘟,规模猪场应使用深水井或自来水源,并利用过滤设备与消毒设备处理,杜绝携带病毒。

2.2.4 猪群分类管理

规模猪场应根据猪只来源、日龄、功能等划分专门的饲养区域,制定特定的饲喂方案。同时,严格消毒整场猪群,降低疾控风险。

2.2.5 无害化处理

在规模猪场管理中,粪污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是病死猪的处理。对于粪污的处理,养猪场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粪便的无害化。首先,粪便可以经过厌氧发酵和固液分离等处理过程,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降低其污染性。处理后的粪便还应进行猪瘟病毒PLR 检测,以确保其中不含病毒,以杜绝猪瘟向外传播的风险;其次,对于病死猪的处理,规模猪场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病死猪应进行非洲猪瘟病毒PLR 检测,以确定是否携带病毒。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病毒传播。通常,病死猪会就近无害化处理,确保不对周边地区造成威胁。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保护养猪场的健康和疫情的控制,减少了疫情传播的潜在风险。

2.2.6 免疫治疗

猪场应根据常见疾病实行系统化免疫方案,明确接种注射日期与频次,并适当执行免疫补救措施。对于非洲猪瘟的病猪,应及时隔离处置,明确病因后,消毒区域内猪群,严重病患猪应及时评估,并执行淘汰、无害化处理流程。必要时猪场还应做好场区生产物资的监测工作,包括人员、车辆、饲料、外来生活物资等,及时捕获病理变化,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3 提高意识,加强监测

养殖人员在规模猪场管理中应具备监测意识和病原学知识。这些知识和意识对于制定、实施防控措施以及专家评审至关重要。其中,非洲猪瘟病原学数据是支撑各项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规模猪场应定期进行非洲猪瘟病原学抽查检测工作,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这通常需要引入实验室等先进技术,以便及时捕获潜在的病原体。检测结果应来自具备相应资质的县级以上兽医实验室,并需提供详细的检测报告。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养殖人员应立即向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调查和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瘟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