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雏期的管理重点

2023-12-11 07:02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鸡场活疫苗雏鸡

于 力

公主岭市畜牧总站,吉林公主岭 136100

蛋鸡养殖要获得成功,就要做好育雏工作。在育雏期要做好管理工作,这直接关乎到育雏的效果,对鸡群生产性能可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行蛋鸡育雏期间,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预防各种疾病,才能提高育成率。

1 合理选择鸡苗

养鸡场的出雏率有所提高,就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以本地饲养鸡种为主,择优引入。在引入雏鸡之前,工作人员要到种鸡场认真考察,了解其饲养情况以及管理水平,对于种鸡日龄充分了解,明确免疫是否到位。对于鸡雏要严格防疫,才能提高鸡的生产质量,及抗体水平。确定种鸡场的各项指标和要求,且有很高的出雏率,才能进行雏鸡的引进。

进行雏鸡选择的过程中,要查看其身体面貌、行为状态以及神态,还要听声音。如果雏鸡非常健康,则个体均匀,绒毛非常整洁,有完好的脐肛,肛门没有污物。雏鸡精神状态非常好,活泼好动,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呼吸维持均匀状态,眼睛大而且明亮,叫的声音高亢而清脆。

2 雏鸡饲养环境

2.1 温度

与成年鸡相比较,雏鸡出生不久,体温相对比较低,与成鸡体温大约相差1.5 ℃,超过20 d 的雏鸡体温与成鸡体温基本相同。

在育雏的初期,雏鸡自身缺乏体温调节能力,这就需要提高鸡舍环境温度,此为保证其具有较高成活率的关键。当雏鸡出壳之后,在3 d 之内的育雏温度介于33 ~35 ℃之间比较合适。如果雏鸡采用笼养的方式,育雏温度平均每周下调2 ℃,当鸡在平面上活动的时候,育雏温度平均每周下调3 ℃,直到与室内温度保持相同。育雏温度下调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降低温度。

判断育雏温度是否适合雏鸡生长,可基于雏鸡状态进行判断。如果雏鸡与热源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就说明育雏温度比较高,需要适当调低一些。如果雏鸡在热源附近扎堆,就说明育雏温度比较低,需要调高一些。

2.2 湿度

育雏环境要保持干燥,但是,如果湿度过低,雏鸡体内会大量流失水分,严重影响其食欲,甚至导致消化不良症状,雏鸡不能充满活力,出现发育不良状况。

雏鸡进入到鸡舍一周之内,要做好防干燥处理工作,环境湿度不能过高,此时育雏的湿度最好维持在50%~70%。如果平底养雏鸡,采用放养的方式,育雏的时候可以使用保温伞,防止出现湿度不够的问题。如果鸡舍所使用的热源为暖气,或者为封闭式的,进行平底养殖或者笼养的时候,鸡舍中就容易出现空气干燥的问题,此时如果测量湿度已经低于40%,就要在通道上进行洒水,以起到保湿效果。

雏鸡进入到鸡舍中超过一周,但是在10 d 以内的时候,雏鸡需要适当地增加饮水量,此时会有大量的粪便排泄,所以不会出现干燥问题,做好防潮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3 光照

当雏鸡进入到鸡舍中,48 h 以内都要使用60 ~100 W 的灯泡进行照明。保证光照强度适合雏鸡生长,如果光照不合适,会导致各种不良现象。比如,光照太强,雏鸡之间容易斗殴,或者有啄癖行为;如果光照非常弱,其饮食都会受到影响,不能刺激其增加食欲。当雏鸡生长到3 ~7 d 的时候,可以使用25 ~45 W 的灯泡照明,持续18 h。如果雏鸡生长到8 ~14 d,则需要持续照明13 h,雏鸡生长到15 ~21 d,每天减少30 min 的照明时间,以9.5 h 为宜。

2.4 通风

鸡舍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既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还能够避免潮湿,对于环境而言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雏鸡发育必然受到影响,不及时解决,很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当雏鸡生长到7 ~10 d 的时候,呼吸量增加,此时就要适当地增加通风量。

3 断喙

在饲养雏鸡的过程中,需要断两次喙,在生长10 d 之前进行第一次断喙,因为此时鸡喜欢互相啄羽毛,而且此时断喙不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这主要在于雏鸡个体不是很大,操作非常容易,不会出现大量出血问题。鸡长到10 ~12 周的时候,进行第二次断喙,此时喙的发育比较完全。经过断喙之后,通常不再生长,如果前一次断喙时有不当操作或者留下的喙比较长,可以在这次补断。断喙避免鸡啄癖的同时,还能够减少饲料浪费,有效降低成本。

在断喙之前的3 h 要停料,使用断喙器在雏鸡上喙的一半之处以及下喙的1/3 位置快速切除。在断喙之前2 天和之后2 天,每天鸡饲料中需要添加适量维生素K,对于应激反应起到有效抑制作用,伤口愈合速度更快。当断喙之后,要将饲料添足,避免鸡喙啄到食槽底部而碰到伤口,影响愈合速度。鸡在发病的时候或者需要接种疫苗时,则不能断喙。

4 饲料

雏鸡每天的饮食量非常少,对于食物没有很强的消化能力,缺乏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生长的速度非常快。雏鸡生长到7 d 时,与刚出壳时的体重相比较可增加两倍。所以,给雏鸡喂的饲料要有丰富营养,容易消化,且具有很好的适口性。

雏鸡饲料中对于各个营养成分占比有一定要求,即粗蛋白含量超过18.5%,包括钙磷比例、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多种维生素要与有关标准相符合。

鸡场在选择饲料时候,要求饲料企业在行业中有良好的口碑,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产品的社会认可度比较高。鸡场认定一个饲料企业之后,就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防止出现原料存在质量问题的现象,保证配方合理,使雏鸡能够全面摄入营养。对鸡进行饲喂的时候要定时、定量,保证质量。从雏鸡实际吃食情况出发确定喂料量,定时提供清洁的饮水。

5 免疫

5.1 定期免疫

育雏饲养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定期免疫,对鸡舍做好消毒工作。具体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供雏种鸡场是否定期防疫以及防疫水平,还要了解当地的疫病传播,将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制定出来,突出抗体检查的重要性并明确注意事项。

当鸡雏刚出壳的时候,自身有免疫力,有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所以,出生3 d 以内的雏鸡接种疫苗的时候,需要采用滴鼻方式或者点眼方式接种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活疫苗,这样对传染性支气管炎早期感染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果发生早期感染,会导致母鸡输卵管发育迟缓或者出现萎缩现象,后期产蛋量减少,甚至不产蛋。

5.2 合理选择疫苗

当雏鸡长到7 ~15 d 时,将新-支0.2 mL 油灭活疫苗在颈部进行皮下注射,对于成年鸡可用新-支0.5 mL 油灭灭活疫苗注射到颈部,免疫效果持续5 个月。进口疫苗有两种:一种是蓝支原体减毒疫苗,另一种是绿支原体灭活疫苗。两周龄雏鸡可使用弱毒蓝支原体疫苗进行免疫,无毒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应用相当普遍,所有年龄段的鸡都可以使用。1 ~10 周龄的鸡在颈部进行皮下注射,而10 周龄以上的鸡可以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剂0.5 mL,连续使用两次,间隔一个月。

目前有三种类型的疫苗可供选择:源自鸡胚胎的活疫苗(CEO)、组织衍生活疫苗(TCO)和基因工程疫苗。不同的疫苗和疫苗株具有不同的毒力,在保护作用和副作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

对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免疫,呼吸道局部细胞免疫被认为是对抗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力量。传统活疫苗可以使用的免疫方法包括滴眼液、饮水。滴眼免疫目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免疫方法,因为其可以进行精确的黏膜传播,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从鸡胚中提取的活疫苗比从鸡胚中获得的活疫苗具有更高的保护作用。以K317 疫苗株为代表的鸡胚源性活疫苗比较成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和成熟。其优点是具有可靠的免疫保护作用,适用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家禽养殖场和大多数鸡种。然而,该疫苗具有中等毒性,会出现显著的副作用。

5.3 药物预防

其一,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可以垂直传播,如果对种蛋不严格消毒,一些刚出壳的雏鸡就会被感染。应采取有效措施隔离这些病鸡,加强控制工作,避免影响其它健康鸡,因此,有必要尽快实施药品预防措施。在雏鸡孵化后的几天内,可以在雏鸡饮用水中放入适量的药物。常用且有效的药物包括泰乐霉素、红霉素等。经过3 ~5 d 的时间,这种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可以提高雏鸡的存活率。

其二,给没有疾病症状的健康鸡接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活疫苗,每只鸡的免疫剂量为1 ~1.5 剂。

其三,通过在鸡的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C、黄芪多糖和电解质复合维生素等健康补充剂,可以增强免疫力。

通过药物敏感性测试对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进行诊断后,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果不能进行药敏试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等,其中纯泰乐菌素治疗效果最好。从使用角度来看,泰乐菌素纯粉末与水的比例为1:5 ~1:10,每天2 次,持续3 ~5 d。

蛋鸡养殖业发展中,育雏期是基础阶段,做好饲养管理非常必要。不同的鸡场,育雏管理模式有所不同,采用适合养殖场的管理模式,蛋鸡育雏获得成功,能够将鸡饲养好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鸡场活疫苗雏鸡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优选雏鸡四法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