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12-11 07:02潘小芳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榕江县牧草肉牛

潘小芳

贵州省榕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榕江 557200

榕江旧称古州,为江南八百州之一,地处湘黔桂三省交汇中心地带,贵州省东南部,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县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森林覆盖率达74.1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时长约达100%,耕地99%以上,地球化学环境为清洁,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被誉为“自然空调”和“天然氧吧”,有“风情浓郁、璞玉浑金、无迹不古、山水独秀”的美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贵州省十大林业县之一。此外,榕江区位优势凸显,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贵广高铁入黔第一城、贵州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主阵地。榕江民族文化独特,苗、侗、水、瑶等15 个民族共生于此,各民族自古就有养牛、斗牛以及独特吃食(牛瘪)的风俗习惯,因此发展牛产业具有一定的传统优势、市场优势和资源优势。

1 产业发展现状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国发〔2022〕2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加快肉牛产业优质高效转型,把肉牛产业培育成榕江县富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打造“联农带农、利农益农”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扩宽农民收入,振兴乡村,为此,需对榕江县肉牛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制约的条件进行详细了解。

2022 年全县肉牛存栏2.91万头,完成出栏2.17万头。全县草地352.36 hm2(5 285.40 亩),其中,天然牧草地20.03 hm2(300.45 亩),占5.68%;人工牧草地0.04 hm2(0.60 亩),占0.01%;其他草地332.29 hm2(4 984.35 亩),占94.31%。全县饲养的肉牛品种主要有黎平牛(毛色主要以黑色和黄色为主)、西门塔尔牛和普通肉用杂交牛。当前主要为农户自行散养和养殖企业公司集中圈养两种形式较多,其中,散养农户饲养的牛主要以黎平牛为主,企业集中圈养饲喂的牛主要以西门塔尔牛为主。肉牛养殖规模50 头以上养殖场有9 个,分布在乐里、平江、平阳、古州、定威等乡镇。

2 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程度低,养殖条件落后

全县50 头规模以上的养殖经营主体有9 个,目前这些企业存在的统一问题为:资金缺乏、规模小、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无产业化规模化生产能力,没有形成集生产饲料、牛犊养殖、牛肉加工、牛系列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从基础设施到饲养都缺乏新的科学理念,没有及时统一更新饲养技术和新饲养机制,与大型企业建立的供需关系不稳定,市场优质优价机制也难以形成。因此,对周边散养户带动性不强,没有在当地形成示范性的效应,企业间的合作不够密切,养殖户间也没有形成合作的关系。受地形的限制(山地多,平地少),机械化耕地难度大,所以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养牛为了种田的思想,大部分家养的黄牛仍然起到耕地的主要力量。受当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与经济发展的限制影响,农户养殖肉牛的方式一直遵循传统落后的养殖方式,科学的饲养技术难以普及,农户集约产业化的意愿不高,肉牛转换为商品率较低。因此,农户散养的模式很难形成优势,无法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自然没有形成直观的效益产出。

2.2 牧草种植供应不足

肉牛养殖存在草畜不配套、牧草种植用地难以保证。对于牧草资源榕江县存在林地较多、草山较少、地形复杂破碎、山地特色明显土地零星、交通不便,土地流转困难、成本高且难度大等复杂的问题。养殖户对秋冬季的干草储备意识不强,冬闲田利用率低,养殖农户对冬季牧草种植不够重视,资源浪费严重,肉牛冬季牧草供应不足,造成无法大规模扩大生产规模。由于玉米秸秆较为分散,群众收集秸秆的意愿低,缺乏对青贮玉米加工的知识与意识,造成秸秆饲用率低下,大部分秸秆直接在田地被抛弃。除此之外,国内牧草品质不高,需求的饲草绝大部分依赖从外县运输,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收益,影响了群众通过养殖肉牛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2.3 群众养殖意愿低

由于肉牛养殖投资较大,周期相对较长影响产业发展进度且效果不显著,农户积极性与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且引进海大集团、温氏集团在榕江县投资生猪养殖后,各代养殖场与企业合作代养模式效益明显,许多养牛场都改行成养猪场,养牛意愿不断降低。例如,各乡镇上报肉牛、肉羊产业项目意愿不高,只有乐里镇和塔石乡2 个乡镇申报2021 年度养殖项目。再如,县内较具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古州镇高文村森态肉牛养殖场、朗洞镇色同村宣化堡黄牛养殖合作社均改造成猪场与海大集团合作。榕江县肉牛养殖场龙头企业没有起到明显的带头作用,且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未建立起利益关联体系,因此,未能起到激发群众养殖肉牛的积极性,这也是制约榕江县肉牛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2.4 品牌意识薄弱

品牌成为识别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品牌在肉牛产业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1]。但目前现状定位不准,没有抓住榕江县特定产品、饮食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做文章,没有大型企业制定一整套生产标准或相关政策带动群众朝绿色健康方向与本地的特色餐饮文化产品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市场链。企业与养殖户没有创造品牌、树立品牌和品牌形成商品的意识,市场观念落后,生产方式较为传统,现代化经营方式薄弱,从众心理强,畏惧风险,阻碍了肉牛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因此,利用品牌效应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受限,本地养殖户只能陷入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发展。

2.5 产业链不完整

目前榕江县没有建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肉牛加工生产企业,肉牛销售仅限于宰杀和牛瘪餐馆现吃,没有很好的进行深加工后提升产品附加值将产值进一步留在县内,大多数的肉牛在出栏后均以外销为主,造成肉牛养殖对全县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不明显。

3 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推广探索肉牛养殖“六方合作”

根据榕江县肉牛养殖发展现状、养殖条件、牧草资源、养殖意愿以及产业壮大等因素综合分析,由于肉牛产业投资大、目前没有外商投资,农户自有资金投入不足,肉牛生产周期长,牧草供应短缺等实际情况。榕江县实行政府、部门、银行、保险、企业、养殖场(户) 六方通力协作,按照“政府推动、部门服务、龙头引领、农户主体、保险增信、银行放贷”原则,由龙头企业、养殖场(户)申请贷款→乡镇政府组织推荐→银行调查审批→牛只活体抵押→保险风险缓释→银行审核放款→贷后共同监管→到期还款的“专户专账、协同监管、封闭运行、滚动发展”金融信贷模式,实现生物资产抵押、保单质押、授信融资,确保资金放得出、能收回、见成效。重点以抓好优质肉牛项目建设为主导,以政府部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指导推进群众自主发展为辅助,坚持适度发展规模,全力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实现项目带动农户发展,实现产业增收,待养殖条件成熟后再大力推广。

3.2 抓好饮食文化建设

借助新媒体平台增强宣传势能,加大宣传榕江“牛瘪”饮食文化,并推出牛干巴等加工品种,延伸出产业链,完善牛瘪生产加工供应链,催生肉牛产业相关市场,切实形成产业结合力。

3.3 抓好牧草种植项目建设

立足榕江实际,在州级指导下不断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暖季种植牧草以杂交狼尾牧草为主[2],冷季种植牧草以多年生黑麦草为主,加大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做好青贮玉米的收储、加工技术指导培训,提升饲草供应能力。提升酒糟转化为饲料的技术及酒糟饲料的利用面,推动饲料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增强饲料产品供应和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提高饲料原料自给水平。做好饲草料的供应保障,解决牧草种植供应不足等问题。

3.4 推进肉牛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在巩固原有规模养牛户、养殖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六化”管理的标准化牛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和部门的职能责任,做到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形成政府保密、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开展模式,将国家强制免疫外的牛结节病、牛巴氏杆菌病纳入普免范畴,加大牛结节病、牛巴氏杆菌病疫苗采购,避免出现一苗难求和少苗难采的情况,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贮备制度。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对全县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防疫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防疫水平。

猜你喜欢
榕江县牧草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橙香满园
盛装的苗女
民族文化有传人
国审牧草品种
——黔南扁穗雀麦
榕江冬日脐橙黄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