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2023-12-11 18:22成蒋钻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成蒋钻

[摘 要]初中是学生身心的快速发展期。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形式,能够增强初中生的心理韧性,帮助其提高心理认知能力与艺术修养,也能够引发观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以真实可信、学生主体、积极教育为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前期准备、剧本选择、角色选拔、剧目排练、剧后反馈为主要实施路径,将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能进一步帮助初中生表達内心所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27-0084-03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和社会,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1]。心理问题是初中生容易遇到的问题,校园心理剧可以将这些问题用表演来呈现。将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提高心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学生可以在参演或观看过程中加深对心理健康的了解,进行对自我和他人心理健康的思考,实现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校园心理剧的概述与开展原则入手,结合案例,探究出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并提出其实施注意事项,希望能为一线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校园心理剧概述

(一)校园心理剧的概念

心理剧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莫瑞努首创,采用戏剧化的形式,请来访者表演他们的经历或想象的生活事件,可获得心理治疗的效果[2]。伴随其发展,心理剧走进校园,校园心理剧应运而生。秦娟强调,校园心理剧是学生在心理教师、其他演员和观众的帮助下制作剧本,并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可见,它是一种以戏剧表演为形式,以校园生活为背景,展现学生在情感、心理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艺术,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精彩的台词和对白等直观表达,向观众展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思考的过程,引发观众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实施校园心理剧的价值

初中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戏剧表演形式,能够进一步帮助初中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

1.校园心理剧可增强初中生的心理韧性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会遇到学业、人际关系、情感等各方面的困扰与挑战。他们通过参演或观看校园心理剧,能够沉浸式地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借助剧本生动的形象和情节,更深入地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本质和影响,意识到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正常的”“是有办法解决的”,从而更好地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促进心理良性发展。

2.校园心理剧可帮助初中生提高心理认知能力

校园心理剧能帮助学生“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视角去感受和思考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问题,提高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水平。校园心理剧能够向初中生传递解决心理问题应采用的正确的方法与态度,提供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3.校园心理剧能够引发观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媒介,能够将常见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呈现,它的受众群体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家长等。通过对剧中呈现的心理问题的剖析和表达,启发教师、家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能够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参与到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行动中。

4.校园心理剧可提升初中生的艺术修养

校园心理剧融合了导演、编剧、表演等多种要素,作为一种以戏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多元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一方面,参演的学生自导自演,将学习生活中的常见心理问题通过表演进行展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观看的学生在欣赏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真实可信原则

虽然校园心理剧的属性是一种戏剧表演,但其所呈现的内容不可脱离真实生活,应当具备一定的可信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编剧、导演时,务必以“真实”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中的取材与真切的心理情感来展现各个角色的心理。拉近学生与剧中人物的距离,能引发学生感受自身与剧中人物之间的联系。剧本内容应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增强剧情的可信度,否则浮夸、虚假的表演会使学生产生违和感与疏离感,不利于引发情感共鸣。

(二)学生主体原则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变化,因此,初中生对此阶段同龄人的心理需求最具“发言权”。将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辅助角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校园心理剧的编排与表演之中,通过不同角色的塑造,展示出不同性格、经历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教师不应过多干涉学生,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心理问题、矛盾和困惑,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积极教育原则

初中校园心理剧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机结合。借助校园心理剧,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但也要尊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剧情设计和展示方式上,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积极性”的把控,尽量做到适度放大但又避免过于刺激,以防学生产生不适感。同时,教师可通过剧后讨论或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剧中展示的心理问题。此外,校园心理剧还应引导初中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可融入部分热点问题,让学生重新思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在剧中找到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

三、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

初中校园心理剧是一种以戏剧形式呈现的心理教育活动,为了保证其有效性和积极影响,需要有正确的实施路径。本文以《开心面对》校园心理剧为例,从前期准备、剧本选择、角色选拔、剧目排练、剧后反馈等方面阐述校园心理剧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前期准备

第一,心理教师需要明确开展校园心理剧的目标与意义,要认识到校园心理剧不仅是一场戏剧表演,而且要通過戏剧的形式,帮助学生认知心理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对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有全面的了解。第二,获取领导支持。教师可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争取得到支持与配合。第三,发动全校的力量,组建一支校园心理剧工作团队,团队成员可以包括班主任、心理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也可向校外的专业戏剧导演汲取经验,为指导学生完成校园心理剧提供人力支持。如在对学校学生进行前期访谈调查后发现,一些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会产生焦虑,因此可以以“缓解考试焦虑”为目标,进行校园心理剧的表演。在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后,我校组建了一支“向阳”心理剧教师团队。

(二)剧本选择

选择适合的剧本是实现校园心理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校园心理剧剧本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符合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剧情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二,剧本中的情节、高潮、情感冲突应与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相契合。第三,学生在观看心理剧后,能够展开思考和讨论,并能有行为上的积极转变。第四,剧本主题与内容应符合教育性原则,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如在确定“缓解考试焦虑”的目标后,教师要进行剧本筛选,通过收集书籍中、网络上、同期成熟剧本里的信息,发现《开心面对》校园心理剧的情节和内容设定与我校部分学生的现实情况高度相似,且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最终选定《开心面对》为剧本。

(三)角色选拔

角色选拔是实现校园心理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适合的演员团队能为校园心理剧的呈现增光添彩,更能体现剧目的教育意义。第一,校园心理剧绝大多数角色应由学生扮演,在角色选拔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适配性,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充分发掘他们的表演天赋。第二,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中。第三,教师在确定角色人选后,还应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角色内心的矛盾和情感,逐渐形成自我的解读,并能够将其转换为表演,从而正确表现出来。如在选拔角色时,教师可先采用SAS量表对学生进行考试焦虑测试,选取正在经历考试焦虑与已经经历考试焦虑的学生个体,同时也欢迎其他对剧本感兴趣的学生自愿报名,最后选出九名演员。

(四)剧目排练

科学合理的剧目排练是实现校园心理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第一,要做好演出的准备工作。在开始正式排练之前,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进行一些简单的预演或小规模班级演出,让参演学生逐渐熟悉角色和剧情,同时可为演员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与表演技巧培训,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角色内涵,安排好排练场地,控制好排练进度,合理安排排练时间,留出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余地,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第二,要挖掘好心理剧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演员注意对自己的动作、表情、声音等方面的塑造,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评估,帮助学生提升表演能力,增加角色的生动性和真实感。第三,要做好舞台布置与道具使用,营造舞台氛围,使整个剧目表演更具张力和感染力。如在排练《开心面对》时,经过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及家长的同意后,我们利用心理健康课与活动课的时间进行排练,并邀请艺术团的相关专家,为心理剧的呈现进行专业指导。

(五)剧后反馈

获取剧后反馈是实现校园心理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排演校园心理剧不仅要让表演的学生有所收获,而且要让学生关注剧后的反馈与评价。剧后反馈主要有两个来源,演员反馈与观众反馈。第一,获取演员反馈。学生为表演的主体,剧后可通过访谈与量表后测的形式来检验校园心理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第二,获取观众反馈。校园心理剧的观众主要有学生、家长、教师等,他们的反馈对于评估心理剧的实施效果十分重要,因此,可了解观众对心理剧的接受程度以及对剧中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看法等。根据反馈结果,可对剧本和表演方式进行完善,并为未来校园心理剧活动提供参考与指导意见。如表演《开心面对》结束后,第一时间采用书面或随机采访的形式,获取观众的观后感;对于参演学生则采取SAS量表进行后测和相应访谈,观察校园心理剧对其考试焦虑程度的影响。

四、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校园心理剧的反思重建

校园心理剧的排演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内容应被循环修改,与时俱进。校园心理剧展演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改进,重点关注校园心理剧为学生、家长、教师“带来了什么”,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观众的建议与意见,将不恰当的剧本和表演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以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的作用。

(二)强化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属性

校园心理剧虽然是一种戏剧表现形式,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其教育属性。作为校园心理剧的实施者,教师要时刻清楚,排演校园心理剧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剧本选择、角色选择,还是后期排练与展演,都务必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校园心理剧不只是一种演出活动,还是一种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因此,在校园心理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强化它的教育属性,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关注校园心理剧的社会传播性

对于校园心理剧,教师不应认为其只是一次校园活动,还应关注它的社会传播性,让校园心理剧“走出去”。在表演校园心理剧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展演、座谈会、演讲等形式继续推广校园心理剧的内容和理念,加强大众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同时,学校可以加大与社区的合作力度,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这有利于将校园心理剧的优势惠及更多初中生,进一步扩大校园心理剧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综上所述,校园心理剧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与适切性。教师在遵循真实可信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积极教育原则的前提下,要做好前期准备、剧本选择、角色选拔、剧目排练、剧后反馈,重视校园心理剧的反思重建,强化校园心理剧的教育属性,关注校园心理剧的社会传播性,共同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玉丹.初中心理活动课互动体验式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2(12):64-66.

[2]  秦娟.校园心理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33-35.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校园心理剧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高中校园心理剧剧本创作技术应用案例解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