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管控的研究

2023-12-11 01:21吴爱霞
时代商家 2023年47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制造业

吴爱霞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降本增效的能力,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制造业只有通过持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科学分析成本动因、降低成本费用,才能形成企业内部外部的良性循坏,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得竞争优势。本文对大多数制造业在成本管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及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及对策,目的是提高制造业对成本问题的认识,达到成本管控的效果。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企业要生存发展、做大做强,只有盈利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除了不断市场开拓增加销售业绩、持续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外,成本管控是企业内部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成本管控不管是在大中型制造业还是小型微利企业已成为重要的日常活动。大多数企业按照财务报表中成本费用科目明细展开针对性的工作,短期内可以实现部分费用减少,但其他相关费用却有增无减;或实施初期效果显著,持续推进却难有进展。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对成本费用范围、成本影响因素认识不够全面;追求短期、眼前的收益而忽视长期影响;管理层单方面强制执行,缺少员工积极主动参与等原因。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业务模式持续创新变革,成本管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深入企业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管控方式方法。

一、制造业成本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

(一)管理层关注当下付现成本,忽视非付现成本

会计准则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核算,但是很多管理者认为收付实现制才能反映公司实际经营情况。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基于当下实际支出开展降本工作,推行少付款即降本的理论。基层不知道如何落地,无法实现企业降本的目标,主要因为当下非付现成本会在以后变成付现成本。管理层只关心当下实际支出,对于超支的费用不审批或者驳回,基层采取延期支付或者暂停支付的方式应对,虽然实际支出减少,但应付款项增加,实际成本费用并未减少。管理层未对非付现成本进行归集、统计、分析,未将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与成本消耗相匹配,未对成本产生的动因进行分析、成本发生的过程进行控制,无法达到降低成本的真正目的。

(二)对于成本费用范围认识的局限性

部分制造业管理层认为成本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即料工费的支出,控制物料采购单价、减少工人加班工时、减少车间能耗、辅料领用即是成本控制的全部。实际上制造业成本费用远远不止这些,应关注与采取的措施涉及经营活动方方面面。比如:在研发环节,相同功能部件,规格型号设计未实现标准化,采购部需要按照不同要求多批次小批量采购,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供应链管理环节,采购部未进行供应商管理,供应商准入不严,数量众多采购零散,未定期评级评价,所购物料质量交期参差不齐,或仅重视单次采购单价,忽视结算方式、账期,未享受批量采购的好处,很难达到对采购成本进行管控的目的。在制造环节,工艺流程不规范、产线布局不合理,会增加产品生产的难度、降低生产效率。在质量管控环节,质量预防投入不足,产生返工返修,影响客户口碑,造成质量损失、违约风险。在存货管理方面,销售预测不准确,安全库存设置不合理,形成大量呆滞物料、增加资金成本及储存成本。供应链流程不顺畅,会造成太多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

(三)选择的成本核算方式不恰当、成本数据不准确

制造业应结合产品、工艺等特点选择恰当的成本核算方式,很多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财务人员的经验,部分财务人员仅满足财务报表的基本要求进行成本归集,未真正了解业务、融入业务,成本核算仅停留在算术层面。比如,成本归集不考虑分批入库、不分项目、不分产品、在产品完工进度不准确,每月按照同一比例分配产品成本,无法进行详细的成本数据分析、更不利于成本改善工作的推进。另外,部分制造业采用的管理工具落后,未采用信息化手段,数据统计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再加上业务流程不规范,核算的成本数据无参考意义。

(四)对经营风险未进行有效防范,造成企业损失

制造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上,往往忽视生产运营过程中风险管控。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会面临的不利事件及其可能产生的损失。比如:客户信用政策設定不合理,过度赊销,造成坏账损失;对来料合格率把控不严、生产工序设定不合理、过程检流于形式、成品检不严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造成违约风险,被客户索赔。企业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如果未进行预防与控制,会给企业带来直接与间接的损失。

(五)忽视成本管控相关的体系、文化建设

很多制造业成本管控的工作停留在口号阶段,仅对生产管理、采购等职能部门提出降本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方案与措施。另外企业降本措施未做宣导,员工不理解,带有抵触情绪,流于形式,敷衍执行。没有相关体系、文化建设,成本管控工作仅仅是管理层的一厢情愿。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价值链分析

制造业的成本管控对象,不仅包括当下的付现成本,也包括当下已实现及正在发生的非付现成本,识别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分析成本消耗过程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成本管控工作的关键。企业的每一项活动都能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各项经营活动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成本发生变化,都会对其他的价值活动产生影响,所以企业的成本管控就是对价值创造活动的管理。运用企业价值链分析法,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确定增值与浪费环节,识别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的机会,对于劣势环节进行改善与优化,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应进行基于成本管理理论的价值链分析,防范成本管理中各种风险,做好成本预测,避免短视、片面,站在企业全局角度,制定适宜的成本控制方案。

(二)优化供应链流程

制造业主要经营活动包括销售、研发、采购、制造、仓储、物流、人事、财务等,这些活动主要目的是为客户及时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服务最终交付至客户的整个过程,称之为供应链流程。制造业进行成本管控的重点是供应链流程的管理,建议重点关注如下环节:

1.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的目的是在合理的研发投入下,产品能够实现量产并且符合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如果研发目标不明确经常调整研发方向或闭门造车,研发出来的产品与市场脱节,或成本高昂、工艺复杂、无法实现量产,会产生研发失败的后果、造成研发资源的浪费。建议研发部做好市场调研、与销售部、市场部多沟通交流,明确研发目标、合理制定研发计划及费用预算,契合客户需求及市场发展,仔细研究工艺设计、避免产品成本浪费、防止研发失败,合理控制研发支出。

2.材料采购

制造业成本中高占比为材料采购成本,外购的原材料既要符合技术质量要求、也要在合理的采购价下按期足量到货。除了选用专业素质过硬个人素养较高的采购人员、制定恰当的采购计划、采用经济批量订货原则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是企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与上游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既能控制采购成本,又能为保质保量按期交货提供保障。如果忽视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数量众多零散,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交期不稳定,将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及交期、影响与最终客户的关系、增加售后成本。物料采购分散,不利于企业议价,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果,增加企业采购成本。建议根据采购物料分类,梳理出主要物料的关键供应商,对此类供应商进行分类评级、定期评价,并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维护好之间的合作关系。

3.计划制定

一般制造业计划编制流程是:销售部根据销售订单及市场预测制定销售计划,计划调度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及产品物料清单,编制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检验计划、仓储配料计划等,采购部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编制采购计划,财务部根据以上计划编制资金计划。计划编制以保证日常经营活动有序推进为目的。计划一旦编制,非特殊情况,不作重大调整。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各业务部门精通业务流程、收集可靠业务数据、合理评估业务活动、预测各类意外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保证计划有效推进,经营目标实现。有效实施计划管理的制造业可以减少意外损失产生、提高运营效率、避免资金短缺、防范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

4.存货管理

存货在制造业资产总额中占有较高比例,存货管理是生产、销售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存货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出入库管理、存储管理等。未制定或有效执行存货管理相关的制度流程,会造成存货呆滞报废灭失、企业资产减值或产生资产损失。比如:委外加工物资未建立台账管理混乱、发外物资未及时收回、加工过程中产生工废料废未统计及未对加工厂商索赔、结存委外物资数量不准确,委外物资缺失、导致成本增加。缺少对寄售仓物资管理,未进行定期盘点核实库存,易造成存货丢失,资产损失。

5.产品销售

制造业产品销售环节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销售预测准确性、应收账款的管理、销售费用控制。销售预测不准确、资源分配不合理,无法保证销售订单正常履行,且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客户信用政策不合理、过度赊销、销售订单签订不严谨、不重视应收账款管理,会产生应收逾期风险,增加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形成坏账损失。企业为保证销售业绩的达成,过度推广宣传,销售费用超支,减少企业利润。企业应积极收集销售线索、对客户群进行分类、清晰了解客户需求、制定合理客户信用政策、签订公平诚信销售订单、有序组织生产运营、向客户准时交付优质产品与服务、做好售后工作,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6.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是售后部门积极与客户沟通,从产品、服务售出到最终完成交付的全过程。售后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客户满意度、质保金能否足额及时收回、客户重复购买率,做好售后服务可以增加客户的粘性,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不断更新客户需求、收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点、与客户形成良好互动、为公司产品市场战略提供方向、协同研发部门持续优化产品设计。良好的售后服务有利于形成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达到降低产品成本与销售费用,提升销售业绩的效果。

(三)选择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管理工具

制造业要提升成本管控水平,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员推进成本管控工作是主要手段,尤其是任用专业素养较高的财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工作中具有主动性,深入业务了解工艺流程、设备状态,选择符合产品特点的成本核算方法;协同各业务部门分析成本变化的动因,制定改善方案;不断学习,持续更新知识储备,指导各业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成本费用控制工作。除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选择科学先进的管理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建议上线ERP系统,成熟的ERP软件具有数十年行业深耕经验,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ERP软件将销售、采购、生产、仓库、人力资源、财务等模块结合在一起,优化企业生产运营流程,从而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

(四)建立经营风险管理防范机制

经营活动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应防范未知风险产生几率、降低风险产生的损失、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途径是制定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关键参考指标、利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市场规范等降低、转移、规避风险,以此减少由于经营管理失控造成成本费用增加及其他间接损失。

(五)营造持续改善的企业文化

制造业应将持续改善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成本控制是对企业全部价值创造活动持续改善的过程。营造持续改善的企业文化建議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将成本控制目标纳入全公司各层级绩效考核

将公司业务活动进行分类,设立多个成本中心,成立对应成本控制小组。根据公司整体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分配每个小组每个成员考核指标。薪酬结构设计与考核指标挂钩,依据考核结果给予各岗位人员薪酬激励,以此引导全员成本改善工作一定要做、持续做,达到改善效果将获得更高的薪酬回报。

2.颁布员工持续改善提案制度

员工提案制度不同于强制性的考核制度,它主要目的是让员工用心观察、钻研本岗位或者相关工作领域存在的不足、问题、隐患等,提出改善建议、应对措施及实施方法,根据改善后增加的经济效益给予一定比例或特定数额的金钱奖励及荣誉表彰。此制度引导员工积极主动投入到企业持续改善活动中去。

3.定期开展培训及改善成果展示

不同岗位员工不同成本认识,要让员工充分认识成本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增加成本管控意识,按照公司制度流程要求去执行,定期对员工开展培训是最方便及有效的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将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员工有更深入的体会,有利于树立全员成本管控意识,积极配合企业成本管控工作开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制造业业务流程多、工艺复杂,成本问题涉及面广,企业应进行价值链分析、确定价值创造及成本消耗关系、优化供应链流程、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全员参与,将成本管控工作渗入到业务活动每一个环节、扎根每一个员工心中,持续改善有效控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殴元素.精益制造下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探析[J].审计与理财,2022 (05):28-29.

[2]张尹.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 (04):115-117.

[3]吴荔芬.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 (09):90-92.

[4]杨兴群.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 (33):63-64.

[5]曹迪.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纳税,2021 (13):133-134.

[6]黄少云.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控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2 (05):64-66.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成本控制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