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草莓花果期绿色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2023-12-12 09:52毛文龙刘涛王桂荣沃林峰应建平杨丽娜
江西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花果夜蛾草莓

毛文龙,刘涛,王桂荣,沃林峰,应建平,杨丽娜

(杭州市原种场,浙江 杭州 311115)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Duch.)又称洋莓、地莓、地果、红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草莓外观呈心形,色泽鲜红,酸甜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与追捧,被誉为“春季第一果”“水果皇后”[1-4]。近年来,随着杭州地区草莓设施栽培清洁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5],草莓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设施草莓栽培管理中, 草莓花果期管理显得格外重要,直接影响着草莓的产量与品质,进而影响着草莓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莓农生产出优质的设施草莓,现将设施草莓花果期绿色栽培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温度管理

花果期的草莓性器官对温度十分敏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草莓开花、授粉、受精。草莓从第一花序第1 朵花现蕾到第1 朵花开放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草莓开始现花后,应由高温管理转向较低温度管理,同时要停止高温多湿的管理模式,使设施大棚温度逐渐降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温度保持在8℃~10℃。

设施大棚降温要循序渐进,降温时间控制在72 小时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腋花芽的发育,使设施草莓雌雄蕊发育受阻,产生大量畸形果、僵果。放风时间总体控制在1 小时左右,可以自行根据天气情况和大棚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当草莓进入结果期后,白天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4℃~25℃之间,夜间温度控制在10℃~12℃。

2 湿度管理

在草莓生长的过程中,湿度管理相当重要。草莓的花果期土壤的水分含量最好保持在60%~70%,空气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50%以下,湿度太大容易造成病害传播。

草莓属于须根系浅根植物,耐旱性较差。每当清晨进入设施大棚以后,草莓叶片若有露水,则表明草莓植株暂不缺水;草莓叶片上若没有露水存在,则表明草莓根际土壤湿度不够。为了实现土壤补水,又不增加棚内的湿度,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补水增湿。

另外,在给设施大棚通风降温的时候,棚内湿度也会因此大大降低,容易造成草莓叶片失水而干枯,严重时还会损伤花蕾,所以应注意观察,及时给设施草莓补水。

3 光照管理

草莓喜光性强,属于长日照植物。在花果期,每天要保证设施草莓有12 ~15 个小时的光照时间。如果遇到阴天、雨雪、大雾等光照不足的天气,可以适当进行人工补光,在棚内安装草莓专用补光灯,每天增加3 ~5 个小时的光照时间。

4 肥水管理

草莓在开花结果期植株需磷肥、钾肥较多,但也需增施氮肥,以防植株早衰。草莓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草莓植株长势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并结合浇水进行。

花果期施肥一般分三阶段:花期果实成熟前,一般可以适当冲施一些氮磷钾平衡肥来促进果实生长;果期以后,一般是收完一茬果后追肥一次;果实生长中后期,一般以施用磷钾肥为主,旨在提高果实品质,促进草莓植株健壮。

另外,值得注意的事项有两点:第一,草莓植株花前要注意及时补充硼肥,以免草莓植株花期缺硼不能形成正常的花器官;第二,花果期要及时补充钙肥,冲施钙肥结合叶面喷施糖醇钙,原因在于花期补钙能防止花萼和幼叶枯萎,果期补充糖醇钙能让果实硬度提高,提高果实商品率,延长草莓保存期。

5 辅助授粉

设施大棚内环境密闭,湿度大,空气流动性差,而且缺少自然风和自然授粉昆虫,不利于草莓授粉受精,极易产生畸形果,出现坐果不齐、产量和品质下降等现象。因此,设施大棚内可采用中华蜂授粉的方法来提高草莓的授粉率。此法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是目前替代人工授粉的最有效技术途径。在草莓的整个花果期,通常每个设施大棚需放置1 ~2 个蜂箱,将蜂箱置于50 cm 高度的托架上,托架位置设在垄间,授粉期间棚内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6 植株管理

6.1 摘叶抹芽

草莓花果期新叶不断发生,老叶不断枯黄。由于老叶具有较多的抑制成花物质,营养消耗大于光合作用积累的养分,同时生长旺盛的植株侧芽和匍匐茎增多,不但消耗养分,影响通风透光性,还极易引发病害[6]。另外,草莓叶片相互重叠,不利于草莓通风、透光,加之棚膜滴水,这些叶片很容易感染灰霉病。因此植株管理时要适量摘除老叶,及时摘除枯枝、病叶、残叶和匍匐茎,抹去生长弱的侧芽。原则上每株摘叶1 ~2 片,保留5 ~7 片展开的叶片,但是切忌过度摘叶,否则草莓的叶片过少,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草莓开花和果实膨大缓慢、成熟期推迟。

6.2 疏花疏果

正确地应用疏花疏果技术不仅能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还能提高草莓的商品果率。每株草莓一般有两个花序,理论上是第一花序保留10 ~15 朵花,第二花序及其以下保留6 ~7 朵花;第一花序上的果实保留7 ~8 个,第二花序及其以下保留4 ~6 个果。

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每株草莓疏花疏果数量应根据草莓植株个体差异而进行调整。疏花时,首先疏去同一花序中的高级次花序,开花后及时疏除过多的花、小果、病虫果和畸形果,适量疏除高级次果,这既可以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果生长发育,使单果增大,产量提高,成熟度集中,成熟期提早。

6.3 生长调控

在设施草莓栽培管理中,应用赤霉素(GA)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打破草莓植株休眠,促进草莓生长,使草莓提早成熟,并能提高产量。具体操作要点:对草莓进行扣棚升温5 ~7 天后,在草莓初蕾期喷施5 ~10 mg/kg 赤霉素,每株用量3 ~5 mL,重点喷心叶,可促进开花结果[7]。间隔7 ~10天后,根据植株长势酌情喷施2 ~3 次。若不慎过量使用赤霉素,可根据具体使用量,采用烯效唑抑制草莓徒长。

7 病虫害绿色防控

绿色无公害草莓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有着严苛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因此,设施草莓绿色无公害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具体防控过程中,应根据草莓栽培时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所种草莓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流行特点,提前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等防控工作。设施草莓病虫害防控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即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7.1 农业防治

7.1.1 田园清洁

及时清除设施大棚内外的杂草和草莓植株病残体,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7.1.2 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优质、高产、高抗的草莓品种,比如章姬、红颜、越心、红玉等。

7.1.3 田间管理

设施大棚采用无滴膜,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使用滴管浇水、施肥;垄上铺设黑膜,保持畦面整洁;棚内进行通风控湿;实施水旱轮作。

7.2 物理防治

7.2.1 安装防虫网

在设施大棚的通风口安装40 ~60 目防虫网,可以有效防止蚜虫、蓟马、粉虱等害虫入侵,也可以有效阻止鸟类入侵啃食草莓。

7.2.2 覆盖银灰膜

在设施大棚外侧地面上铺设宽度30 ~50 cm 银灰膜,以驱避蚜虫、蓟马等,并用地布钉或泥土压实。

7.2.3 悬挂粘虫板

在草莓植株上方20 ~30 cm 处悬挂规格为20 cm×30 cm的黄色或蓝色粘虫板,可有效防止蚜虫、蓟马、红蜘蛛、果蝇等害虫为害,粘虫板悬挂数量为30 ~50 张/667 m2,当害虫粘满板面时,需及时更换新的粘虫板。

7.2.4 安装杀虫灯

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在设施大棚外每10000 m2安装1 ~2 个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

7.2.5 糖醋液诱杀

将酒、水、糖、醋按照1 ∶2 ∶3 ∶4 的比例配置成糖醋诱虫液,将盛有糖醋液的广口盆置于田间,并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广口盆放置高度必须略高于草莓植株,这样有利于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成虫[8]。

7.3 生物防治

7.3.1 释放害虫天敌

利用瓢虫、草蛉、寄生蜂等来防治蚜虫;释放捕食性和寄生性的昆虫,如蜘蛛、线虫、食蚜蝇、食虫虻等来防治斜纹夜蛾;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

7.3.2 性诱剂诱杀

防治斜纹夜蛾,可安装含有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诱捕器,设施大棚内外均可安装,悬挂高度离地1.5 m 左右,每667 m2安装1 ~2 个,每个月更换1 ~2 次诱芯即可。

7.3.3 使用生物农药

防治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以选用100亿芽孢/g 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100 万孢子/g 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6000 倍液、3%多抗霉素1000 倍液、6%低聚糖素水剂600 倍液喷雾。

防治红蜘蛛,可选用5%阿维菌素乳油2000 倍液、0.5%苦参碱水剂1000 倍液、0.5%藜芦碱可溶液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蓟马、螨类等虫害,可选用1%印楝素水分散粒剂800 倍液、2%苦参碱水剂600 倍液、生物肥皂50 倍液和99%矿物油乳油200 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虫害,可选用8000 IU/μL 苏云金杆菌悬浮液300 倍液、60 g/L 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 倍液、10亿PIB/mL 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 倍液喷雾、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 倍液。

7.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则是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未能达到满意防控效果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化学防治需合理混配农药,交替用药,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防治草莓白粉病优先推荐使用硫磺熏蒸器,每晚熏蒸3 ~4 h,病情严重时连续熏蒸不得超过10 h[9];防治草莓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60%唑醚·代森联800 倍液、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 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可选用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00 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2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可选用45%联肼·乙螨唑悬浮剂2000 倍液、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25 g/L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 倍液。

8 适时采收

当草莓浆果着色80%~85%(大概八分熟)时即可采收,此时采收的草莓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草莓采收时间宜选择晴天的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高温前)和傍晚,采收盛期做到每天采果一次。采收时,采收人员应注意轻采轻放,及时剔除烂果、病虫果和畸形果,并进行分级包装,以保证果品质量。

猜你喜欢
花果夜蛾草莓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卢龙县绿鑫苗木(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柑桔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草莓
花果冰里的神奇世界
黄山地区夜蛾科昆虫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