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2023-12-12 09:52刘玲黄江梅
江西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种芋芋头喷药

刘玲,黄江梅

(1.江西省安福县钱山乡人民政府,江西 安福 343209;2.江西省吉安县登龙乡人民政府,江西 吉安343108)

芋头具备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老少皆宜的食物,这极大地推动着芋头产业的发展。传统芋头种植技术模式下,芋头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理想。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于芋头种植中,是提高芋头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因此要重视芋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1 芋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1.1 土壤管理

芋头种植前,做好选地工作非常重要。农户应结合芋头的生长条件、要求进行合理化的选地。优选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有机质的地块种植芋头,同时要保证灌水排水方便,交通运输便利。以pH 值在6.5 ~7.5 之间的沙壤地栽培芋头最为适宜,禁止在黏土地和盐碱地种植芋头。农户应提高轮作意识,优先和小麦、地瓜等作物实行2 ~3 年轮作,禁止连作重茬。在合理选地的基础之上,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深度控制在20 ~30 cm 左右,深翻不仅能够提高土壤松散性和透气性,而且能够杀灭部分虫卵和致病菌。土壤深翻前可在地表撒施底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500 ~2000 kg、复合肥70 ~80 kg,将肥料深耕翻入土,提高土壤肥力,然后起高畦备用,畦面宽控制在2 m,沟深控制在35 ~40 cm 左右[1]。

1.2 品种选择

芋头品种是影响芋头产量和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品种选择工作。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文、病虫害流行规律、市场需求、实际用途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地选种,优选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例如:九头芋、狗爪芋、槟榔芋、红芋、荔浦芋、白芋、竹节芋等。要确保所选择的品种净度、纯度、含水量等均符合质量标准,为实现芋头高产稳产奠定有利的基础。

1.3 种芋催芽

留作种用的芋头,应确保其顶芽充实、球茎粗壮饱满、形状完整、无病虫害、无白头,重量以50 g 左右为宜。播种前,需晾晒种芋48 ~72 小时,打破其休眠期,同时也能够利用紫外线杀灭其表皮的致病菌。经过晾晒后的种芋,再进行浸泡消毒,常用消毒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消毒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浸种晾干后的种芋,即可进行催芽处理,将种芋密排后覆温沙8 cm 催芽,温度以23℃左右为宜,经过3 周后即可长出3 cm 长的芽,此时即可栽植[2]。

1.4 栽培方法

1.4.1 直播法

芋头直播时,种芋大小需控制在20 ~50 g 左右,并且要保证种芋顶芽健壮,无病、虫、伤斑、腐烂等现象。播种前,需清除掉种芋上的毛,晾晒后3 天内应全部种完,每667 m2用种量控制在120 ~150 kg 之间。芋头播种时,要结合土壤肥力、品种差异等方面的因素控制好株距和行距。一般情况下,生育期越长,植株开展度越大的品种,越应稀植,反之则要密植。以龙头芋为例,土壤墒情较好时,株行距应控制在35 cm×60 cm 左右,每667 m2栽植2500 ~3300 株为宜。芋头直播时,应保持顶芽朝上,然后覆细土盖没顶芽,覆土厚度一般在2 cm 左右,可起到增温加快出苗效果,禁止覆土过厚,防止影响出苗。大种芋和小种芋要分开播种,便于后期管理工作。种芋直播后,最好覆盖地膜,达到增温保湿提墒的作用,促进芋头早熟丰产。

1.4.2 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是芋头栽培常见方法,有利于达到早苗、齐苗、壮苗的目的。芋头育苗时,可用塑料小棚、大棚、温室等育苗。苗床需建立在背风向阳的位置,并对苗床土进行深翻平整处理,然后浇灌适量水,保持湿润备用。育苗时,农户将种芋依次排插在苗床上,确保顶芽朝上,种芋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 cm 左右,排种后覆土没过种芋,然后浇灌少量的水,接着在苗床上搭拱形架并覆膜,四周密封压实进行育苗,育苗时应控制好温度,白天以20℃~25℃为宜,夜间以10℃~15℃为宜,播种后2 ~3周即可出苗,移栽定植前需低温炼苗一段时间,在苗长出1 ~2 片叶时进行大田定植作业。移栽时,应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禁止在高温时间段移栽。移栽时要避免对根系造成损伤,移栽后需浇灌充足的定根水,提高移栽成活率。

1.5 大田管理

1.5.1 施肥

肥料是芋头生长的必需品,为提高产量,要认真做好施肥管理工作。一般情况下,芋头全生育周期需施肥3 次。幼苗长出1 片叶时进行首次追肥,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5 ~20 kg;长出6 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 m2追施复合肥25 kg;株高生长至1 m 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每667 m2追施复合肥30 kg。只有及时结合芋头植株长势进行追肥,方可更好地保证芋头产量和质量[3]。

1.5.2 灌溉

芋头喜湿,若缺水会对其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农户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农户应结合降雨情况及时进行浇水或排水,长时间未降雨时,要及时浇水,降雨后应及时清沟排水,避免引发涝灾。要掌握芋头的需水规律,生长前期实行干湿排灌,促进根系生长;生长中期需水量增大,此时要长期保持沟内有水;生长后期需水量逐渐减少,水分过大极易引发病虫害,所以要及时排水。一般情况下,将土壤含水量维持在70%~80%之间最为适宜。采收前2 周,需排干沟内水分。

1.5.3 培土

在芋头生长全生育周期内需培土2 次。首次培土应在春季3 月份下旬至4 月份上旬,此时气温逐渐升高,球茎迅速膨大,子芋和孙芋逐渐形成,即可培土1 次,一般需结合追肥完成培土工作,培土厚度控制在4 cm 即可。首次培土后间隔3 周,再进行第二次培土,此次培土厚度应稍厚,一般以6 cm 左右为宜。培土时应确保四周土层均匀,以塑造端正的芋头形状。

1.5.4 除草

田间若有大量杂草,会和芋头争夺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芋头的生长发育,因此农户要提高除草意识,结合杂草生长情况及时做好除草工作。除草一般配合培土进行,可在培土时将杂草铲掉。高温高湿季节可在田间覆盖稻草,不仅能够降低地表温度,还能够防止杂草的生长。杂草数量较多时,可喷施乙草胺等除草剂,但要避免对芋头植株产生药害。

1.5.5 剥残叶

及时将残叶剥掉,不仅能够减少养分的消耗,让养分集中供应球茎,而且可营造良好的田间通风和透光条件。一般情况下,芋头全生育周期需剥叶3 ~5 次,只需将已经丧失光合作用的黄叶、萎叶剥掉即可。一般每间隔3 周左右剥叶1 次,不可过分剥叶,防止对产量造成影响。

1.6 适时采收

芋头成熟后,应及时进行收获。采收时间过早或过晚,均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农户在发现芋头叶变黄衰败、根系枯萎时即可采收,此时球茎已完全成熟。采收时应密切留意天气状况,选择在晴天采收,采收后的芋头应适当晾晒,但禁止暴晒,避免强光灼伤芋头诱发软腐病。晾晒后的芋头,需分级装袋、储运、销售。大田芋头收获后,需清理干净田间的杂草、地膜、枯枝败叶,保持田间清洁,杜绝下茬作物病虫害的发生[4]。

2 芋头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

2.1 疫病

疫病是芋头栽培常见病,该病会对芋头的叶片、叶柄造成较大的危害。叶片发病后,会出现圆形斑点,颜色为黄褐色,后期病斑不断扩大至轮纹状,湿度过大时叶片表面出现大量的霉状物,最后叶片穿孔呈破伞状,仅留下叶脉。叶柄发病后,会出现黑褐色的病斑,呈不规则状,后期叶柄逐渐腐烂倒折。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次年随风雨传播。高温高湿环境下,芋头疫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若芋头栽培密度过大,滥用氮肥,则发病后症状更加严重。

芋头疫病综合防治策略如下:科学选种,确保所选择的种芋未携带病菌;提高轮作意识,优先和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实行3 年以上轮作,控制田间病菌数量;加强施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少施氮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强化水分管理工作,结合降雨情况及时浇水或开沟排水,避免湿度过大;重视种芋消毒工作,播种前用多菌灵、炭特灵、甲基硫菌灵浸泡种芋消毒10 分钟,晾干后再播种,可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发生病害后,可轮换喷施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25%甲霜灵粉剂7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续喷药2 ~3 次。

2.2 软腐病

芋头栽培时,软腐病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会对叶柄基部、地下球茎造成较大的危害。叶柄基部患病后,会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颜色为暗绿色,叶柄内部组织逐渐腐烂,叶片发黄。球茎患病后腐烂。后期病株枯萎、倒伏、死亡,同时散发出强烈的恶臭味。该病属土传、种传病害,病菌可在种子表面和土壤内越冬,次年温湿度适宜时快速繁殖,并随雨水和农事操作传播。芋头软腐病在高温多雨季节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特别是排水差、易积水、滥用未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栽培密度过大的地块和根茎有伤口的植株,软腐病发生率明显升高。

芋头软腐病综合防治策略如下:播种前做好种芋晾晒和消毒工作,先晾晒48 小时,再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浸泡消毒半小时,杀灭其表面致病菌,避免种芋携带和传播病菌;要提高轮作倒茬意识,有条件的可实行水旱轮作,减少田间致病菌数量;要做好肥料管理工作,前期施加充足的底肥,后期结合植株长势做好追肥工作,控制好施肥量,禁止出现超剂量、滥用化肥的现象,保证植株健康生长,提高芋头对病菌的抵抗力;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施肥、浇水、除草、培土等,为芋头植株生长营造适宜的田间环境;要密切留意植株生长情况,若发现有病株病叶,应及时将其摘掉并带出田间烧毁;病害较为严重时,可交替喷施1 ∶1 ∶100 倍式波尔多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30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续喷药2 ~3 次[5]。

2.3 炭疽病

炭疽病会对芋头植株的叶片、叶柄以及球茎造成较大的危害。叶片发病后,下部老叶逐渐出现水渍状的病斑,颜色为暗绿色,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形状为圆形。干燥环境下,病斑干缩成羊皮纸状,极易破裂,表面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球茎患病后,会出现圆形黄褐色的病斑。现实中,芋头炭疽病时常会和疫病混合发生。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次年随雨水、昆虫传播,若叶片有伤口,极易感染病菌诱发炭疽病。连绵多雨季节和滥用氮肥、易积水的地块发病率更高且症状更为严重。

芋头炭疽病综合防治策略如下:做好选地整地工作,保证土地排水性好,并施加充足的底肥,底肥以腐熟发酵的农家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辅;科学选种,优选抗炭疽病的品种,并在播种前用25%炭特灵600 倍液浸泡消毒,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左右,防止种芋携带致病菌;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增施磷钾肥和腐熟有机肥,少施氮肥和化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合降雨情况及时清沟排水或浇水,确保土壤湿度适宜;预防时,可喷施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 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发生病害后,应及时清除病株,同时喷施25%炭特灵可湿粉500 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粉8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续喷药2 ~3 次。

2.4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芋头种植时极为常见的一类害虫,该害虫以幼虫危害为主,其属杂食性害虫,食量大,幼虫可啃食芋头叶片、叶肉,进而形成透明斑。斜纹夜蛾4 龄后进入暴食期,大量啃食芋头植株的叶片,仅留下主脉。斜纹夜蛾的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发现,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会突然暴发。蛹可在土壤下越冬,成虫白天潜伏于阴暗的位置,夜间开始活动,啃食芋头植株的叶片。

芋头斜纹夜蛾综合防治策略如下:重视对田间地头杂草的清理,防止斜纹夜蛾繁殖、栖息;播种前和收获后,要深翻晾晒土壤,破坏蛹的生存场所,减少虫源;越冬前灌水,可杀灭越冬虫卵;重视对物理技术的应用,结合斜纹夜蛾的趋光性特征,将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悬挂在田间,可诱杀成虫,或者可配置糖醋液,按照红糖、醋、酒、水1 ∶4 ∶1 ∶16 的比例调配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敌百虫溶液,装入容器内并放置在田间,亦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使用药剂防治时,可在卵孵化期至二龄幼虫期轮换交替喷施5%溴虫腈乳剂800 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15%安达悬浮剂4000 倍液,每间隔1 周喷药1 次,连续喷药2 ~3 次。需注意,以阴天或晴天下午6:00-7:00喷药最为适宜。

3 结语

综上所述,芋头是人们饭桌上的常见蔬菜、粮食作物,为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芋头高产量、高品质的需求,要积极推广应用芋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掌握芋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同时提高病虫害防治意识,结合芋头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健全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策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确保芋头安全生产,提高芋头的产量、质量和种植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种芋芋头喷药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岚皋县魔芋种芋管理要点
魔芋种芋越冬管理技术
果树喷药巧时期
香糯芋头花样吃
胃有恙者最好常把芋头吃
秋食芋头正当时
某农用型无人直升机喷药系统设计与实现
魔芋种芋存储技术
烫手的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