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高中思政跨学科单元融合

2023-12-13 22:51管华荣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概念思政

■文/陈 姝 管华荣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可以通过探究学科大概念教学统领下的思政跨学科单元融合路径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一、思政学科大概念教学探究

(一)分清学科大概念与学科大单元关系

大单元教学指的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的整合和组织,设计相应的情境任务,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 让学生在经历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其中,学科大概念是建构学科大单元的“锚点”与工具,学科大单元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学科课程结构化建构的结果与载体。大概念视域下思政跨学科单元建构要求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运用整体性思维建构跨学科单元融合体系。可见,大单元需要坚持以大概念为统领,大概念需要以大单元为载体。大主题或大任务为大单元教学的中心,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大概念统领下统筹规划,有合理的情境、明确的目标、任务和主题,有科学的评价要素等。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求确立一个总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围绕着这个总目标设计,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成为大单元教学总目标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在设计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放在大单元总目标之下进行具体设计,统筹整体与部分,以实现教学最优。

(二)思政必修教材的“大单元”设计

思政课统编教材在编写内容方面呈现出“大单元”设计思路。以高中思政课必修教材为例,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总:提出总论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分别讲述新时代应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设单元课程模块,全书包括4 课、9 框、2 个综合探究。主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应答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就成了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在对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考虑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合理性”作为大单元教学目标。

(三)思政必修教材大单元教学实施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合理性”作为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在大单元教学实施时教师需要把握三条逻辑线索:历史线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明线));理论线索——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暗线);核心线索——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与使命(中心线)。

从实施路径来看,首先,教师可以整合必修一教材的自然单元,根据设计的明线、暗线和中心线对全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与深化。例如在开启必修一模块内容教学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增加党史内容,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由此引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继而开展大单元教学。其次,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课程,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开展。例如可以设计庆祝改革开放周年的活动课程,设计情境,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最后,顺应信息时代发展,高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例如利用VR技术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大单元教学的逻辑线索,并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串联与重构。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思政跨学科单元融合

高中课程体系丰富,思政教师不必局限于思政学科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其他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校园课程体系,研究大概念统领下思政课跨学科单元融合。

(一)跨学科单元融合的内涵

跨学科单元融合,融合的有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融合的有学科能力与素养。学生在跨学科单元融合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学科内各领域的核心概念和贯穿于各领域内的交叉概念,一方面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不同学科的魅力,利用多学科要素提升发展多学科素养,提升深度协作学习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跨学科单元融合使教育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领域,拓展知识储备,提升学科素养。

(二)思政跨学科单元融合

思政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方式,防止形式化、表面化,等等。作为思政教师,要深刻理解思政学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通过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所以,结合高中阶段丰富的课程体系,研究大单元教学统领下思政跨学科单元融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思政跨学科单元融合路径

教育评价改革是背景,大概念是统领是学科特点,跨学科单元融合是手段,提升学科素养是目标,最终指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概念统领下思政与历史、地理跨学科单元融合是最易实施的跨学科单元融合。这三门学科有着相同的人文学科特点,在学科能力方面有相同的指向性,在学科内容上也有交叉,这些都是开展三门学科跨学科研究的有利条件。以思政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教师在设计“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一大单元教学目标时,可以考虑把历史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内容作为党史资料与思政必修一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情境设置。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伟大历史人物的事迹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理解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教师在设计“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合理性”这一大单元教学目标时,可以考虑把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模块中“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的内容与思政必修一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置探究改革开放路径的学生活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产业与区域的变化与发展,深刻理解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合理性。学生在这样的跨学科单元融合中能够建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的大学科单元知识体系,在探究和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力与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大概念统领下的思政课与社团课程的跨学科单元融合路径。社团课程具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将思政与社团课程实现跨学科单元融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这种方式的跨学科单元融合不能只从思政教材的内容来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考虑从活动课的开展来重新设计跨学科单元融合的大单元教学。以思政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为例,教材主要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展开,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与发展理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因此,结合思政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内容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与经济类校园社团的大单元跨学科单元融合,可以设计专题经济知识课堂、生活中的经济类案例的分析与探究等跨学科单元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与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科素养与能力。

行即是知,知即是行,期望本次探究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深化与完善。

猜你喜欢
跨学科概念思政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幾樣概念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