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实践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12-14 20:07张秀峰尹柏双王奔李国江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2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新农科研究与实践

张秀峰 尹柏双 王奔 李国江

摘要 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就业实践基地建设为例,以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中心,提出在新农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涉农高校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建设、管理和使用。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学生实训项目、学生专业协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技能大赛训练等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订单培养、专业共建、校企互动、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实施效果和用人单位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更加吻合,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毕业生深受企业好评。

关键词 新农科;涉农高校;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23-026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3.061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ZHANG Xiu-feng, YIN Bai-shuang, WANG Ben et al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101)

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practice bas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pecialty in Jili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problems i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ith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as the center, how to better construct, manage and use the practice bases of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was proposed. The campus practice base is used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al activities, such as student practical training projects, studen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stu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interest group activities and skills competition training. Use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to carry out “ord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o-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interaction, on-the-job practice” and other for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the feedback of the employe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practical ability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job demand, and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as been truly realized.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y;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Research and practice

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人才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国家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子课题“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应用型畜牧兽医类人才实践基地建设与研究”。

作者简介 张秀峰(1971—),男,吉林通榆人,高级畜牧师,博士,从事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推广的教学及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从事动物外科学教学及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2-06;修回日期 2023-05-09

2018年,国家提出了发展“新农科”的构想,提出我国农林高校要实现以农林为特色优势的多科性协调协同发展,通过创建多元发展之路,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灵活的现代农业教育体系和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从同构向多样轉变,实现多类型多层次发展。实现农业绿色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协同发展之路,使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能更好地对接融合。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农科工作的推进,教育部先后召开了安吉研讨会、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讨会,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整体部署。教育部先后发文,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切实做好高校学生的教学实习工作”[1],加强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在校内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平台的同时,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健全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因此,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农业学校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推动涉农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前涉农院校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通过对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对涉农高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涉农高校开展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实践场地,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农业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出教学特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高级专门农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1.1 实践基地可以实现涉农高校转型发展目标

高校的基本功能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对于转型的涉农高校而言,要适应当前形势而改变,人才培养理念要从“供给本位”向“需求本位”转变,要建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契合的人才培养方式[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所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指高等院校与生产企业在各自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形成供求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3]。为此,涉农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校外相关行业、领域的一线企业开展合作,设立学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校地、校政、校企合作的方式落实产教融合,满足涉农高校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实践基地可以实现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任务

当前,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农业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和产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责任重大。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更好的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以促使专业教学由理论向实践扩展,由校内向校外延伸[4]。在校外基地的合作运营中,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符合教学实际和岗位需求的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共同参与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实用技能型人才。

1.3 实践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

转型背景下,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所学涉农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对于目前的涉农高校来说,由于自主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投资大、周期长,教育经费不足和场地设施落后等一系列原因,多会建立一批校外实践基地,这些校外实践基地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知识和训练技能的重要场所。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创新创业的精神。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为例,学生对猪、牛、鸡等家畜家禽的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需要由现代化、规模化的大型养殖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学生在进入这些校外基地实习后,能够很快地与生产实践相接轨,迅速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快速成长为一名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5]。

1.4 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完善高校实践育人队伍建设

实践基地是校企联合的研发试验基地。高校和基地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开展专业联合研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传播学校影响力,解决企业的急需,提高企业的竞争力[6],因此,对于畜牧兽医类专业而言,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显得异常重要[7]。为了培养高质量的畜牧兽医类人才,除了重视校内理论教学之外,还有必要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

2 涉农高校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管理过程不规范

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孵化器”,涉农高校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管理需要学校和基地管理者双方共同努力,共同负责基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实践来看,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实践基地缺少规范的学生实践管理制度,存在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现象,对参与实践的学生实习疏于管理,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8]。

2.2 实践基地缺乏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

很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挂牌后,没有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导致企业对基地建设缺乏动力[9]。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经营效益,因此在接纳学生见习和实习方面不热情,不热心于人才培养,无法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2.3 实践基地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涉农高校对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能力有限,除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有能力继续承担教学任务以外,大部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逐渐萎缩,甚至部分基地处于休眠状态,无法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 涉农高校开展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

3.1 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

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要加大投入,并给予政策扶持。基地建设前期工作需要花费大量人、财和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要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不定期增加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费,由专门的部门进行严格把关,并对经费使用绩效进行评估。除在经费投入外,在政策面上也應予以倾斜,尤其是新专业,在学校资源、教改课题、合作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在实践基地管理方面,每年的年初要进行生产计划论证,期中进行现场检查和汇报,年底进行汇报验收。全年中,不定期召开基地单位负责人会议,讨论如何共建基地、深化合作[1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11]。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加大了支持力度,改造和完善了原有校内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增加了动物养殖规模和品种数量,建成了适用于学生实践操作、接合紧密、技术先进、对区域经济具有示范推广的校内基地9个。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学生实训项目、学生专业协会、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技能大赛训练等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见图1。

3.2 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多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采用订单培养、专业共建、校企互動、顶岗实践。学校与禾丰派美特公司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随时无偿开展教学活动。与吉林中新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猪重大疫病预警与防控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校企互动,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在寒暑假和毕业实习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让学生提早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和正确选择就业方向。

3.2.1 协同育人,共建产业学院模式。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通知精神,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遴选地方畜牧兽医类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双方代表组成理事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学生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学生培养质量,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结合区域特点和优势,与吉林皓月集团共建了“皓月肉牛产业学院”,极大地解决了校企人才供需矛盾。

3.2.2 引企入校,成立企业订单班模式。

目前,涉及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许多企业,受工作环境、就业地域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招不到学生或学生不认可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境地,很多养殖企业、饲料企业等把眼光投向大学校园里的新生,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就开始借助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迎新生晚会、校园社团吸纳招聘会、运动会和各类比赛的机会,进行资金赞助和独家冠名,从而,有意识地进行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的宣传和灌输,让大一新生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在此基础上,相关企业与学院开展合作,成立不同方向的企业班或订单班,学校根据企业培养方向和用人需求,修订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企业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中来。在学生后期培养中,企业指派专业人员为授课,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更适合并接近企业实战需求,学校能及时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并保持持久联系,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12]。先后建立了“正大班”“博瑞班”“大北农班”等订单班,学生毕业后优先进入企业工作。

3.2.3 产学研教,组建服务专家团队模式。

学校利用双师型教师组建适合动物医学专业的专家团队,如肉牛专家服务团队、肉鸡专家服务团队、养羊专家服务团队、养鹿专家服务团队、养猪专家服务团队等多个专家团队,从多方面对合作企业开展服务活动,解决企业短板和困扰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团队能更好地开展生产、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切实把“新农科”落到实地,实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4 取得成果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从2018年开始的“一体、两翼、三模式、四结合”的学生实践和校企合作模式,分别在合作企业和本科院校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开展合作的企业达80多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吉林省吉运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兴华饲料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禾丰派美特宠物医院等,同时,本校企合作模式分别在长春科技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推广应用,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层次及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显著增强,我校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5 结语

在“新农科”背景下,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践基地条件,开展多形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同时,根据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和专业需求,积极探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模式,推进产教融合,进行多元化校企合作,实现涉农高校学生的招生、教学、就业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培养更多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4号[EB/OL].(2001-08-28)[2022-04-27].https://jw.qust.edu.cn/info/1009/1284.htm.

[2] 张海峰,曹昌伟.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探讨[J].滁州学院学报,2021,23(3):107-111.

[3] 廖洁丹,邓桦,何永明,等.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一体化共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育人长效机制[J].教育现代化,2019,6(57):25-27.

[4] 吕亮雪.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112-114.

[5] 韩立强,李奎.动医动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1):133-135.

[6] 李忆华,马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进程中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1):21-25.

[7] 任吉君,黄基传,吕慧,等.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33-35.

[8] 陈兆贵,覃婕,王建兵,等.“新农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思路与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56-57.

[9] 梁进,王乃富.农业院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及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47-248.

[10] 周锦燕,王志芳.高等农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216-218.

[11] 刘军山,王成刚,王文,等.“双师+科研”型实验教学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0):240-243.

[12] 牛伟,张秀峰.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当代畜牧,2018(33):50-5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新农科研究与实践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浅析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