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3-12-15 01:54黄晓如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本院医护人员卫生

黄晓如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广东普宁 515399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发生的病菌感染[1-2]。院内发生感染会给患者及医院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和诸多因素相关,而在诸多的因素当中,手卫生属于主要因素当中的一种[3-4]。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在临床中通过手传播病菌而造成院内感染在所有的院内感染中占30%以上[5]。另有研究显示,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手卫生的依从率,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6]。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时,手被作为院内病原菌传播最主要的一种媒介,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卫生管理,现已成为临床管理工作中重点问题,而对手卫生的有效预防及控制同样也成为院内控制感染发生的一种有效且便捷的方法之一[7]。因此,对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时的手卫生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还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基于此,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在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当中,观察其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对院内感染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普宁市人民医院(本院)自2020年1月开始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实施PDCA循环管理,随机抽取在本院工作的6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无离职和转院情况发生。其中男25名,女35名;年龄24~45岁,平均(32.82±4.91)岁。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9年1—11月),本院共收纳患者3865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22年1—11月),本院共收纳患者4025例。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执行。

纳入标准:①医护人员均为本院在职工作人员;②医护人员均在本院工作超过3年;③医护人员及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合同书。排除标准:①中途因其他原因退出或不支持本研究的医护人员及患者;②医护人员因自身因素导致对研究结果出现差异,如手部有皮肤性疾病者。

1.2 方法

本院对6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实施PDCA循环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相关手卫生质量监控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内成员均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其理论基础扎实、护理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组内成员担任着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院内住院患者感染情况的调查及统计,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有效且可行的管理方案。(2)本组研究中,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不理想的原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及院内感染的认知程度以及掌握程度不够重视,且院内对监管制度也同样不够完善;②医护人员当值人数相对缺乏,在面对每日剧增的患者,使其出现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等现象,致使医护人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洗手。另外,也有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洗手时操作不规范,进而导致其效果并不理想;③洗手设施为固定设施,距医护人员操作相对较远且存在数量不足,另外,在洗手的设施中,还存在纸巾、洗手液以及干手设施不规范等现象;④有少数医护人员手部存在慢性皮炎,致使其手卫生依从性相对较低。同时,临床中有大部分护士多依赖一次性手套来替代洗手,但忽略了一次性手套不但无法对病原细菌进行屏蔽,反而加剧了感染的风险概率。(3)对本调查所现存的问题制订计划方案:①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学习力度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向医护人员讲解手卫生的概念、七步洗手法的流程及规范,消毒隔离的操作规范等,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度及增强手卫生意识,定期采用有奖方式,举办有关手卫生相关辩论赛;②加强有关手卫生的宣传力度,如在洗手台及科室较为醒目处贴上宣传画;③对手卫生设施进行改善,如将科室水龙头改为感应式,对缺失的消毒液和干手用品及时补充,确保科室内、治疗车以及患者病床前均放有快速消毒剂;④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力度,小组成员对研究人员行不定时暗访,且科室内有专人实施实时监督;⑤实行奖罚制度,将各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加入考核绩效当中,使其明白手卫生的重要性。(4)组内成员定期检查手卫生执行结果并做好记录,将做好的记录录入考核系统,并将其做成PPT,在科会上进行通报,对其中不合理或是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的工作当中,以此起到对手卫生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效果,进而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有关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包含七步洗手法、手卫生指征、洗手时间、消毒原则以及消毒方式,各项最高分为5分,得分越高表明手卫生知识掌握则越好;②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比较,其中包含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周围环境后;③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表1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分,)

时间n七步洗手法手卫生指征洗手时间消毒原则消毒方式实施前603.01±0.613.09±0.834.04±1.241.83±0.873.06±0.88实施后604.82±0.864.24±0.814.92±1.603.89±0.984.16±0.92 t值13.2977.6813.36712.1766.693 P值0.0000.0000.0010.0000.000

2.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比较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在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以及接触周围环境后手卫生的依从率明显更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比较[n(%)]

2.3 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本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69/3865(1.79%),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本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4025(0.52%),与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本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3,P=0.000)。

3 讨论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发生的病菌感染。患者院内发生感染,会导致其病情出现加重,进而增加其疼痛及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而院内发生感染,很大部分是由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手接触所导致的细菌感染[8-9]。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如有创治疗、对感染性分泌物操作时,其较差的手卫生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性感染[10]。若相关防御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极易引发院内感染,这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同样还会增加治疗难度,给患者临床及预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致使医疗纷争的发生[11]。

临床中,尤其表现为护士群体每天接触患者最多,不仅每天要接触感染性分泌物,还要对各种相关仪器进行维护,无形中增加了传播感染率[12]。基于此,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管理尤为重要,以此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执行情况的依从性,进而达到降低院内感染的效果。研究显示,对病原菌最简便快捷的防御手段为手卫生管理,不仅成本相对较低,切合临床实际,同时临床效果显著[13]。

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管理学中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属于提高管理水平及质量的一项重要理论。现被企业及事业单位广泛应用在管理工作当中,对其管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14]。近些年,PDCA理论被逐渐运用在医学领域当中,对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效果显著[15]。基于此,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制订计划、方案执行、落实检查、复查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并且每个阶段均是以管理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给予科学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进行总结,将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和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视,进而确保患者安全,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护人员在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以及接触周围环境后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院内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实施前。表明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预防院内感染也同样起到积极效果,通过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使院内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不仅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同时还确保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也因此提高了院内的管理水平及质量。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执行的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本院医护人员卫生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卫生与健康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卫生歌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