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影中光影处理技术对于画面真实度的影响
——以电影《星球大战》为例

2023-12-18 01:05曹颖溢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布光星球大战光影

■曹颖溢

早期的电影采用传统的拍摄手法,通过银幕展现在观众眼中。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电影画面中的特效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将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发声语言不断地延展升华并且赋予活性,让导演对故事中特殊的场景和事物有了更多的处理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更多的是利用CGI技术来辅助完成故事情节。电影布光作为电影创作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光对于电影的基础意义

“电影即光”是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对于电影中的光的概述,简单明了地陈述了光与电影的直接关系。光是电影最基础的构成因素之一。早期,光对于电影来说仅仅只是起照明的作用,是用来实现影像显像的技术要素,是完成摄影曝光的基础条件。例如:早期电影《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大多都是在自然空间进行实景拍摄,采用自然光进行拍摄,拍摄夜晚的室内戏剧时,只采用手提灯、蜡烛、电灯泡等单一的光源来做照明。但光对于电影来说不仅限于显影的作用,在现代的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尝试使用光来造型。

起初电影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光对于电影的重要性,直到20 世纪初,随着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崛起,好莱坞的戏剧化灯光方式也开始流行。导演们开始意识到光影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于是他们开始借鉴传统的戏剧或绘画艺术的观点和审美趣味,大量借助装饰光创造特定的造型,利用光影创造电影语言,运用灯光陈述时间的变化,以达到戏剧的效果。电影的拍摄开始由真实的自然空间转向室内即摄影棚内,开始突破简单的“显影”效果,追求光的美感,甚至帮助演员强化他们的表演和情绪,提升电影艺术层面的内涵。这个时期的灯光开始更多地为塑造人物性格、渲染情绪氛围而作用。

在电影作品中,光影不单单是展现客观事物的物质基础,更多的是一种体现画面塑造的语言。光影在画面设计塑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艺术家们在创造设计造型中经常采用的基础手段。在电影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调节和使用光线的变化让呈现在银屏上的二维画面拥有了空间感、体积感、形式感及质感。

光在传统电影中除了显影与造型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叙事,对于故事情节发展有影响。电影《末代皇帝》主要采用光影变幻的手法来叙述主角溥仪的回忆和现实时空的穿插交错,通过调节光线的变换和光影运动以及冷暖对立的手法,让观众衔接起对不同时空的叙事认知。影片整体色调被赋予了浓烈的象征意味。现实时空溥仪全程笼罩在蓝绿色调中,无论是溥仪被押送到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还是在车站内试图自杀,抑或是片尾溥仪重获新生时,都是蓝绿色调,但是导演很巧妙地运用了光影的明暗程度、光效的自然与柔和来叙述不同境遇时溥仪的心境,体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而在溥仪的回忆时空中,则是采用偏暖的红黄色调,朱红印章、暗红色的紫禁城、大红色的灯笼等,在给观众一种压抑之感外,更多的是暗示清王朝逐渐破败且即将走向没落的必然,将沉重悲剧色彩的基调覆盖了整个回忆。以上种种手法都是导演使用光影和色调来对于故事进行的表述,不同光线色彩描绘不同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更能沉浸代入其中,轻松感受到导演想要传达的寓意。用不同的光线和色彩,能够促使观众不断去回味和感悟。

随着CGI 技术的出现,灯光对于电影来说不仅仅是起到上述这些作用,CGI 在艺术和媒体中使用计算机图形来增强或创建图像,因为它更高的质量以及基于物理的过程更加容易控制,使得CGI被优先用于视觉效果创造。由于工作模式的转变,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光影对于CGI画面效果的影响。

二、传统特效电影中的电影布光

对于特效电影来说,电影布光与早期的黑白影片一样,几乎全部使用自然光来完成拍摄,如乔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大部分的场景虽然都是由人工置景完成,但是从画面还是不难看出,所有的场景几乎使用的都是大平光,除了手工绘制的背景板能够看出人为的光线处理以外,在画面中很难看到导演对于画面光线的处理了。所以在这个阶段,特效电影中的电影布光依然只是起到显影的作用。

但是在《月球旅行记》出现之后的二十年,随着好莱坞工厂模式的发展,电影布光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开始从室外走向摄影棚,开始使用不同的布光技巧,如顶光、侧光、点光等。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尝试使用光线修饰画面,塑造人物形象,这也是视听语言诞生的开始。与此同时,电影《大都会》的出现,也象征着科幻电影中布光技术的进步,电影画面中明显可以察觉到光影的变化,不再像《月球旅行记》一样使用大平光,在大场景或者是较为宏伟的城市远景中一般会用到舞台聚光灯的效果。

而在科幻或魔幻类题材的电影中,画面的真实感是电影布光中的另一个要点,是与传统的故事片布光技术不同之处,也一直是创造者和观众考量的重点之一。新媒体理论家[俄]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曾提出,“电影实现综合现实主义意味着实现两个目标:模拟传统电影技术的代码和模拟现实生活对象和环境的感知属性。”(2001)也就是说计算机创造出来的物体或角色必须重现原始物体的比例和纹理,它们也必须看起来像用真正的摄像机拍出来的画面一样,与实景拍摄的画面保持一致的摄影特性,保有如运动模糊、聚焦深度和胶片纹理等一系列特征。

在早期数字时代(pre-digital age),也是被称作光化学时代的20世纪70年代,导演乔治·卢卡斯制作了著名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新希望》。在当时,计算机特效的应用并不广泛,大多数电影还是采用简陋的拍摄手法完成画面,如手工制作橡胶头套或者艺术家使用哑光绘画,通过扩展玻璃上绘制的环境来扩大场景的范围。然后再将绘制的场景与实拍场景结合在一起。而为了达到画面的真实性,除了上面提到的运动模糊、聚焦深度、材质和比例,灯光也是影响画面真实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第一部作品《星球大战:新希望》中,角色大多采用定格动画或皮质道具完成,计算机图形的运用并不广泛,画面中的效果也都在现场直接对手工制作的模型打光处理完成,而不是运用电脑软件制作。这让《星球大战:新希望》中的怪物角色看起来生硬、死板,缺乏活物该有的灵动性和真实感,与最新的星战系列《曼达洛人》最终呈现的结果大相径庭。灯光在这个时期更多的还是起到显现和影响电影风格的作用。虽然当时电影特效已经初步成型,但还是能够从某些画面中看到早期在合成画面中灯光对于电影画面的影响的影子。

例如在Chewbacca 和R2-D2 玩全息影像的棋盘的画面。棋盘上的小怪物其实是关节加上铁丝的橡皮小人,之后工作人员利用逐格拍摄技术将外星生物的每个动作一帧帧拍摄下来,连续播放画面之后将它们添加在棋盘上。当拍摄完成后,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播放的画面是正常的,光影和角色的透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当人物被添加在棋盘上,这些外星生物看起来就不真实,仿佛前景的角色与画面的背景不处于同一个空间,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假。根本原因在于为逐格拍摄的动画画面光源方向与背景的光源不同,灯光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外星生物的高光部分比棋盘格的高光部分要亮很多的效果,画面看起来不和谐。此外,外星生物与棋盘之间缺少阴影。正常情况下物体与物体接触的地方会有投影的出现,这会极大地增加画面的协调性与真实性。在前景与背景的拍摄素材光源不匹配的情况下进行画面合成,会让画面产生失真效果,附加上去的前景物体没有真实感,会让人产生两个物体不处于同一个空间的感觉,前景物体与背景画面的互动性也不强。

三、数字电影中电影布光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纵观古今中外电影发展史,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GI 技术出现,灯光对电影来说不仅仅是显像和对电影风格、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产生影响,CGI 灯光也是为了让CGI 动画与实拍的场景和演员在同一场景出现时看起来更加真实。

直到1999 年星球大战的前传《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上映,CGI 灯光对于电影的意义才开始慢慢改变。随着CGI技术越来越成熟,星球大战中的各类角色在《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中不再使用橡皮头套或者是手工模型来完成拍摄。电影制作者开始更多地使用计算机创建角色并把这些角色与实拍画面相结合,CGI灯光开始出现,灯光对于电影的意义也开始变得不同。

在前期拍摄制作时,运用的灯光类型分为三种:主光源、辅助光源和背光,在CG 动画中也需要考量到这几种类型。一般来说,主光源主导整个场景和人物的外观,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负责最大部分的照明和阴影。例如魁刚·金与土著人JarJar 在室内的戏,魁刚·金的右半边脸处于受光部分,那么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出主光源处于整个场景的右边。那么在创立CG人物的时候也需要将灯光的位置与左边实拍人物的主光源位置设定的一样,需要将主光源放置在角色的右边位置,对角色进行照亮。

除了主光源的位置调节,辅助光源的位置和类型选择也是决定画面最终效果是否逼真的重要因素,在电影制作过程中辅助光源的强度在场景中仅次于主光源。辅光源的强度会稍微柔和,通常会被安置于主光源的对立面作用于物体的暗部,为物体的阴影部分添加更丰富的细节。辅光源可以是微弱的光,如烛光或显示器,也有可能是反光。魁刚·金与土著人JarJar在室内的时候,人物面部会有微弱的蓝色光斑,这束光的色温与照射在角色身上的主光源比起来偏冷而且强度更弱。所以在创立Jar Jar模型的时候,也需要让辅助光源的色温偏冷,相较于画面中主光源的强度会更弱一些。

轮廓光也被称为背光,一般被放置在角色的后面,将主角与背景分离,突出角色的轮廓。轮廓光通常能够丰富画面使画面光影的层次感更强,增加画面的形式美。角色在三维场景内制作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区分前后背景的轮廓光,要将人物与背景区分开来,就需要在三维场景内也建立位置、色温、明度、饱和度一致的光源。

在考虑到灯光给角色带来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影响以外,三维灯光对于物体的逼真效果方面的影响,还需要考虑CG灯光对于物体产生的阴影是否与实拍素材完全吻合,否则将会产生极大的违和感,从而让观众觉得这个画面看起来不够真实。

四、虚拟技术中CGI灯光的使用

到近代,CGI 灯光依然在电影制作中被使用。同时为了提高电影制作效率和画面质量,电影制作不断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然而不论是电影还是游戏,逼真性一直是创作者考虑的中心,因为真实的场景和角色才能更好地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在虚拟摄影里,创造者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全局照明创造出更接近现实的画面效果。

2019年,星球大战系列的另一个关于曼达洛武士传奇的故事发布,《曼达洛人》被称之为Virtual Producion,虚拟电影摄影是在计算机图形环境中执行的一组电影摄影技术。由虚拟环境拍摄的早期电影案例是What Dream May Come(1998),之后比较著名的电影是《黑客帝国》(1999)《阿凡达》(2009)。在《曼达洛人》中大部分的场景都使用到了这一项技术,在拍摄现场,整个场景的灯光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普通的可移动的LED灯,还有一个就是LED荧幕。整个场景由两个巨大的LED荧幕组成,一个搭建成半圆形环绕在场景的周围,它和三维场景中的Sky light 的作用类似,为场景提供环境照明。与传统的电影制作流程不同的是,LED荧幕不仅提高了电影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也提高了整个电影的制作效率,它将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拉进同一条工作流水线,能够让现场的制作人员包括导演演员直接看到最接近最终效果的画面。正如《曼达洛人》的导演Peyton Reed 在采访中说的:“拍摄的时候你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表演上,不用急于拍摄完一些镜头。”能够让现场的艺术家们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不是依靠简单的概念图或参考图想象最终的画面效果。LED荧幕取代了传统的绿幕和蓝幕,为演员提供更好的现场氛围进行创作。即使没有搭建实地场景,通过系统搭建的虚拟场景也能直接在LED荧幕上展示出来,能够让人身临其境,就像真的处在实景中。

由此可见,与早期的灯光在电影中的应用相比,在今天的电影制作中灯光占比非常之大。不仅仅是在现场为场景提供照明现象的作用,还能够替代置景的工作,直接将通过计算机生成的3D场景投射到屏幕上,与现场演员的活动结合,从而创造出画面逼真、立体感强的实时场景,并且能够实现一键换景。大大减少在环境上的时间和经费。这些都能够表明灯光对电影来说越来越重要,不仅仅是对于电影风格,CG画面逼真性的影响,甚至已经能够取代传统电影制作流程中的多个步骤。所以在将来,灯光或许在电影中能够被发掘出更多方面的好处。

五、结语

可见,灯光对于整个科幻电影的影响是在不断变化的,电影制作人对于灯光的理解也在变化。由最初的基础显像逐步推进,中期对于电影风格产生影响,导演对于灯光语言有了运用,如营造氛围,引导视觉中心等等。到电脑计算机图形出现后,灯光对于CGI动画的真实性有重要影响。这一系列的革新与发展都是为了展现出更加扣人心弦的画面效果,也是为了提高电影的制作效率,节约制作成本,让电影制作人能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尽情创作,而不是被长时间的制作周期或技术所影响,最终为观众带来足够震撼的视觉盛宴。

猜你喜欢
布光星球大战光影
光影
光影
《星球大战》
新闻演播室灯光及布光技巧探析
网格式布光法在电视灯光中的应用
光影之下
《星球大战》回来了
萌萌的星球大战创意美食
创意布光及光绘神器
星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