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秧歌的演唱形式和教学研究

2023-12-18 12:54
戏剧之家 2023年31期
关键词:锣鼓秧歌民歌

温 震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金湖县地处淮河下游,三面环湖,水域宽广,盛产鱼虾、稻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就是这样的环境下,孕育出了另一种水乡特产“金湖秧歌”。“金湖秧歌”是金湖地区劳动人民在秋季插秧劳动中,以朴实的情感和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有的演唱形式,是金湖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金湖秧歌”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后来在清朝时期发展比较迅速,清朝末年已经相当成熟,“金湖秧歌”在“文化大革命”时受到打压和排挤,由兴衰慢慢地走向没落,改革开放之后,金湖人民心系这一地方曲艺,在几代人不懈地努力下,“金湖秧歌”又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

一、金湖秧歌的音乐形态

(一)“金湖秧歌”唱词丰富

“金湖秧歌”歌词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分情歌和生活两大类,生活类主要反映人民的辛勤劳动,比如《拉网歌》:“早上拉网是黄金,晚上拉网是白银,荡里处处有珍宝,高邮老湖聚宝盆。”《渔樵耕读》:“波浪层层雾蒙蒙,只见船头一渔翁,别说我十网九网空,抵你凿草一年工。山连山来岭接岭,樵夫砍柴上山林,砍的柴草长街卖,逍遥自在度一生。小小秧田四角圆,农夫牵牛下庄田,春种夏耕多流汗,但忘秋季是丰年。明窗净几亮铮铮,书房传来读书声,四书五经读通了,进京赶考跳龙门。”《桑园就是小银行》:“养蚕姑娘忙又忙,起早带晚采蚕桑,一篮桑叶一篮茧,桑园就是小农行。”这几首都反映了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金湖秧歌”的情歌也是优美动人,并且占相当大的比例,是“金湖秧歌”的精华所在,比如《姐姐爱我我爱她》:“我和姐姐隔芦芭,姐姐爱我我爱她,姐姐爱我种庄田,我爱姐姐会当家,好姐姐,不如两家并一家。”这首词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

(二)音乐体裁样式综合

“金湖秧歌”综合了号子、山歌、小调的因素和特征。“金湖秧歌”是以比较自由且带有即兴演唱性质的山歌旋律为主,节奏自由,句尾多用自由延长的拖腔,多用倚音和有明确时值的上下滑音为润腔。

(三)套曲结构别致

套曲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由锣鼓师傅演唱的长篇叙事歌中。每一首长篇叙事歌都由不同的曲牌循环交替演唱,从而构成了长大而有序的套曲结构。其曲牌有“四句头”“五句半”“串十字”“抢八句”等,旋律的柔美体现了水乡的韵味。

二、金湖秧歌演唱形式

“金湖秧歌”的演唱形式别具一格,主要分为“打鼓唱唱”和“锣鼓秧歌”两种表演形式。“打鼓唱唱”是适合广大人民群众演唱的,“锣鼓秧歌”是由专业锣鼓师傅演唱的。他们的演唱形式以及艺术特点都有很大不同。但是正是有这两种类型并存的缘故,在金湖秧歌几百年的千锤百炼中,这两种类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才有了今天金湖秧歌的成熟与精炼。

(一)打鼓唱唱

“打鼓唱唱”是“金湖秧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曲调,保存下来的歌词有千首之多。“打鼓唱唱”一般为劳动者在田间栽秧时自娱自唱,就是用歌声代替锣鼓声作为引子或伴奏,当地人称之为“打鼓”。打鼓唱唱用歌声代替鼓点后,用大段大段的那种言情或者故事或者历史的歌词传递给插秧的人。这种节奏打出来铿锵有力,后面的人唱的时候也是干劲十足,田里的人就拼命插秧劳作。“打鼓唱唱”的唱段通常比较短小,部分的唱词为即兴创作,由于参加演唱和创作的人数众多,加上农村一些塾师和文人的加工,曲调更加优美动听,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二)锣鼓秧歌

“锣鼓秧歌”是“金湖秧歌”中主要用于中长篇叙事秧歌为主,并且能现场即兴编词,尽情发挥的一种演唱方式。“锣鼓秧歌”一般为两个人演唱,一人拿锣,另一人持鼓。演唱时,持鼓者一边唱,一边用右手以竹楗敲鼓,左臂膀则一边夹着鼓一边用左手拍鼓,右手竹楗敲鼓心为“冬”,敲鼓边为“达”,左手拍鼓为“扎”。

“锣鼓秧歌”的歌手都具有相当的演唱功底,他们的肚子里一般都装有许多中长篇演唱文本,演唱也是近似于职业化的,歌手们受雇演唱并获取酬劳,民间称他们为“锣鼓师傅”。“锣鼓师傅”除了擅长演唱中、长篇的叙事秧歌外,还须具有即兴编词、现场发挥的演唱能力。在插秧的时候,唱“锣鼓秧歌”最主要的目的是监工。由于长时间的朝阳劳动,大家都会感到疲惫,于是“锣鼓秧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了,只要锣鼓声一响起,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会立马下田。因此,“锣鼓秧歌”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插秧的效率。

“锣鼓秧歌”的特点是演唱必须得按照一定的程式,金湖民间称为“套数”来进行(相当于现代的组歌或联唱)“锣鼓秧歌”的演唱中除了上面所说的曲牌外,还有“说头”“缘起”和“收歌”等曲牌。演唱的声音色彩是暗淡的,发声位置相对靠后,在演唱那些中长篇叙事秧歌时,他们唱中带吟,吟中有唱,生动地表现故事的情节,以吸引观众。

三、金湖秧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研究

《乐记》有云:“为乐不可以为伪”,这就是说,音乐所能带来的都是真实而切实的感受。尤以充满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歌来说,虽然地方民歌衍生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但是它的内容、韵律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社会和人生的解读都是共通的。也正是因为地方民歌所具备的这些特质,我们才更有必要在高校声乐课上将其还原以及演唱,从而能更好地欣赏、理解、感悟地方民歌的风格、内涵以及影响,从中体悟到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各放异彩的精神文明和生活态度。

“金湖秧歌”丰富独特,在高校中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学生通过学习“金湖秧歌”丰富的音乐特征,可以有效地提升传统民歌在高校中的时尚感和传唱度。“金湖秧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声乐教育,提升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在民歌的感染力中进行学习,从而加深高校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自信,让地方民歌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一)金湖秧歌的发展现状

“金湖秧歌”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历史已久,早在1957 年,金湖尚未建县时,国家、省、市音乐家和宝应、高邮的音乐工作者就曾在宝应湖西地区和高邮的闵塔区采集过地方民歌。此后除文革时期,传统民歌一度遭禁外,金湖的文化工作者们从未中断对金湖民歌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尤其是自20 世纪70 年代末期,金湖文化馆的音乐工作者借助全国民歌集成编纂活动,开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系统的较大规模民歌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民歌的搜集工作在广度与深度方面存在某种不足,民间仍有相当数量的民歌未能采集到手、整理到位。眼下,“金湖秧歌”出现了传承队伍薄弱、研究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传承人年龄偏大、传承形式单一等问题,如此,将可能导致传承难以为继的困境。

“金湖秧歌”的传承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否则将无法实现有效的保护、开发和演出,从而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由于为“金湖秧歌”搭建展示的平台十分有限,使得部分传承人及音乐工作者虽然付出一定的心血,但可能也无法保障这项工作能够长期稳定有效地开展下去。在传承发展“金湖秧歌”工作中,尚缺乏清晰明确的保护措施,宣传力度及经费的支持也远远不够,可能会影响预期的保护效果。

(二)教学策略研究

首先,建立特色声乐教材,配套地方民歌课程。目前,地方民歌声乐教材,特色民歌曲目的收录量也不足。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应该选择更多优秀的“金湖秧歌”曲目,并编写相应的声乐教材。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写“金湖秧歌”谱、刻录MP3、开设“金湖秧歌”讲座等方式来丰富学习内容。通过深入探索“金湖秧歌”的历史渊源、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让他们深刻领略“金湖秧歌”的魅力,并且能够更好地把握它的精髓。

其次,通过培养本土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许多大学生误解“乡土气息”中所包含的地方民歌,将其视作落后于西方音乐的旧形式,因此,在将其应用于声乐教学时,应当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正确理解其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播和发展这种传统文化。事实上,当地的民歌深深植根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之中,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更展示出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为了提高“金湖秧歌”的知名度,我们应当大力宣传它,并鼓励学生去探索它的独特之处,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本土意识,并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促进他们对当地民歌的深入研究,高校可以多开设“金湖秧歌”的讲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通过与本地“金湖秧歌”传承人的合作,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教学点,并且实施了许多教学实践。“金湖秧歌”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人都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了解“金湖秧歌”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期待通过与“金湖秧歌”的当地组织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观“金湖秧歌”的起源,深入探索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金湖秧歌”,我们将邀请优秀的“金湖秧歌”传承人参加声乐课程,进行专题演讲和技能培训,同时还将提供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是保护和传播这一民族音乐的重要力量。

最后,为了满足当代学生的审美需求,我们寻求传统大众的审美需求,并将这些因素融入改编作品中。艺术旨在为社会带来更多价值,并通过它来培养人们的情操。因此,在改编传统民歌时,我们应该既保留它们的传统特色,又要符合当代的审美标准。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和电子合成技术来提高传统民歌的时尚感和传播度,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更快、更有兴趣地学习“金湖秧歌”。

(三)教学效果研究

首先,提高了学生对于民间音乐演唱和理解的能力。“金湖秧歌”的内容丰富,比如涉及日常生产劳动的、涉及爱情生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描述传说故事的、逗趣调侃的等,这些形式大多为即兴,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学生有足够的探索能力和领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室中所跟学生进行的教授与交流中,也着重注意对这些民歌内容的开发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对该些内容的学习与演唱,使得学生演唱其他类型歌曲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也会采取一些共性的处理方式,演唱其他民歌时更能传达出其中的韵味以及风格,长此以往就会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深一层。

其次,声乐教师在声乐课堂上穿插引入“金湖秧歌”的演唱形式,小组合作进行学习,其中一人演唱选曲民歌,另一人则根据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色彩等性质进行相对应的鼓点进行伴奏与帮腔合唱,在之后的练习过程,再配合相应的锣点进行合乐,不断磨合演唱更具淳朴之气,乡土之情。通过这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极大地丰富了除钢琴伴奏外的其他演唱形式,在实际的演出中也取得了热烈的积极反响。

最后,通过对民歌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的思考,来引导学生对于文化精神的建设。民歌作为中国的独特音乐,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不同时期,民歌所描绘的故事,传达的情感都是不一样的,就如“金湖秧歌”一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所传达的和体现的都有所不同,民歌中所传达的感情与同时代所处人的思想形成共通,能够影响、感化人们。在高校声乐课堂中,我们依旧要探索民歌所传达出来的能量,实现精神与时代,内心与民族的紧密相连。

猜你喜欢
锣鼓秧歌民歌
邵伯锣鼓小牌子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藤县水上民歌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