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调查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12-20 12:46廖彩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2期
关键词:森林技能教学模式

[摘           要]  森林调查技术课程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木林森”的数量、质量及生长规律以及测定、调查方法与技术。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为:在线上教学视频、课件学习、章节测验、交流讨论以及线下重难点知识讲解、实践操作,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融入和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森林调查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森林调查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2-0113-04

一、引言

2019年,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林业技术专业群被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以此为契机,林业技术专业群确立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林业行业发展为牵引、多元化培养为特征的多维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指引,课程建设是高水平专业群中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支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但仅仅依靠线上教学,学生难以把握课堂知识的重难点,难以理解课程中原理等抽象知识点,同时很难把重难点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由此,如何将线上课程资源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高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现代高职教学改革中急需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森林调查技术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林业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测定树木、调查林分、精算森林的数量、质量以及生长动态变化进行测定与评价方法与技术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学生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等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森林调查技术课程教学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四多”课情特点,即仪器工具使用方法多、项目任务程序步骤多、测定填表计算公式多、牵扯规范规定查表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数理统计基础知识,能够统计出各任务中的调查数据,结合木林森的实际情况分析其生长规律。二是教与学的过程缺乏创新性,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较少,与周边环境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动力。四是传统课程的评价方式采取单一的结果性评价,缺少严谨的平时成绩过程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动态成长变化。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众多教师对森林调查技术课程进行各种改革尝试。田野宏等提出将部分数学基础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录制网络课程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专业细分精品课程,采用理论与技能紧密结合的培养和考核模式,强化学生对森林调查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等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并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1]。武晶等依据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专业素质目标,进行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践[2]。黄艳丽等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3]。韩东峰从课程开发设计的理念思路、开发建设过程、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本文在此基础上,在双高专业群专业建设背景下,对森林调查技术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岗位中森林资源调查任务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目标,对照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引进森林调查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教育理念,重构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对课程混合式教学总体方案进行设计。而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题导向、案例等教学方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划分成一个个教学单元,以任务为驱动,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讨论分享、学以致用,最終实现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对学生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塑造三个方面要求,确定了本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培育学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生态文明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学生对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珍惜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职业素养。

目标2:学生能够进行森林调查外业调查,能识图、会操作、懂调查、精测算。

目标3:学生能将森林资源调查的方法、相关知识应用于林业生产实践;陈述森林调查外业调查程序,能进行相关因子的调查;应知地形图、调查技术规则等的国家标准。

目标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合作共赢、吃苦耐劳等能力;提升学生的事物观察、创新等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能够制订职业发展计划,支持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三)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本课程围绕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兴趣,在厚基础、重实践的原则下,遵循自然规律,先树木再林分后森林,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森林调查技术课程知识体系,具体教学内容、学时、授课要点、课程思政元素、预期学习效果及课程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文末表1所示。

(四)混合式教学设计

1.线上课程资源建设

前期,教师首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建立课程,上传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微课视频、章节测试、讨论、教学PPT、动画、思政案例等。其次创建线上班级,导入学生。最后根据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和实践需要,要求学生自愿组建由5~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外业实践过程小组合作完成,解决不了的由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集中解答。

2.课前线上自学

学生首先根据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其次通过合适的方式导入学习内容,提高课程学习兴趣,如通过短视频、案例、故事等提出问题。最后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学习,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如学习GPS林地测量时,通过观看短片“北斗卫星系统”,感悟“国家的强大、科技的发展、强国有我”的力量,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家国情怀、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方能取得成功,同时还要思考森林调查技术使用了哪些先进技术,未来的科技在林业上将呈现什么状态。

3.课中高效互动

首先,教师对上一次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与复习,引入课前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和复习,通过摇一摇、抢答等方式进行提问,运用课堂测试等方式再次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总结及线下摸查情况,实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教师针对学生掌握不到位的疑难点,结合知识点的特征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对重难点和易错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完成教学,如通过穿插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具体案例、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协作解决遇到的疑难点。再次,教师根据森林调查技术设计的不同项目把课堂内容分成各个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根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分成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学生学习后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最后,教师通过提出生产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生产实践案例教学,运用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树木、林分、森林的生长规律以及之间的相关性,培养学生生产实践中的观察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增设投票、问卷、摇一摇、抢答、随堂测试等课堂互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课后巩固提升

(1)课外线上师生互动,助力学生内化知识

通过完成课后线上发布的主客观题作业,学生自主探究,巩固和拓展知识;师生交流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如在学习完罗盘仪林地面积测量后,你想知道自己家有多少林地吗?如何知道你家林地的大小?怎么去实施?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树立知识的整体观;要求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展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系统化。

(2)周末技能項目训练,助推学生巩固技能

教师按照课程技能训练方案,以课赛和技能过关测试为激励机制,引进行业最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利用周末对学生进行集中式培训。此培训可弥补课堂中技能教学时间不足的缺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纠偏下,能够充分地掌握技能项目操作的流程和要领;有助于师生在思想、生活上的交流,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

(3)暑期社会服务参与,促进学生提升技能

教师利用暑假组织林业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江西省林业系统的森林资源调查实践,如2021年全国第一次森林火险风险普查,分组完成林地的咨询、分析、规划、设计、实施、评估等工作。此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查漏补缺,达到了全面提升课程技能综合运用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森林调查行业的认识和热爱。

(五)课程考核方式

为全面、客观、动态地测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本课程依据历届学生就本课程学习的规律,建立了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与劳动态度、线上与线下、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的五维度学习考核体系。

1.整体考核方案。课程总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线上学习考核(占比40%)和课程线下学习考核(占比60%)两大部分构成。

2.线上学习考核,采用百分制,由视频学习进度考核(占比30%)、线上作业测试考核(占比20%)、线上课堂互动考核(占比20%)和线上考试(占比30%)四项考核指标构成。

3.线下学习考核,采用百分制,由理论考核(占比40%)和实践考核(占比60%)构成。其中,理论考核(百分制)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梳理情况及期末复习情况,由课堂表现(占比20%)、作业完成质量(占比30%)、典型人物学习分享(占比10%)、期末考试(占比40%)构成;实践考核(百分制),主要考查学生对森林资源调查的动手操作能力,含学生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自我评价,由项目实操(占比80%)、仿真模拟(占比20%)构成。

4.所有环节在平台上设置相应权重输出总成绩,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达成,全过程记录和跟踪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为课程诊断与改进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三、课程效果反思

以林业技术00122D1班为例,主要从成绩、满意度两个方面,对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反思。总体上,学生课前根据任务要求,能自主进行线上课程资源学习,完成章节测试;课中能依据课前学习的难点、重点和易错点,提出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随堂测试,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能及时复习,完成相关作业及实训报告,能主动参加第二课堂技能实践活动,巩固、拓展、提高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大部分学生扎实掌握了森林调查技术的理论和技能,具备了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岗位职业能力。

(一)成绩分析

1.平时成绩分析

经统计分析,该班平时成绩的平均分87.4,最低分74.4,最高分95.6。平时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其中90~100分共14人,占比43.8%,80~89分共13人,占比40.6%,70~80分共5人,占比15.6%。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平时过程学习中,能够按时上下课,按要求认真完成线上视频学习、课堂测试等任务。课中积极发言,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讨论。

2.实践成绩分析

经统计分析,该班实践成绩平均分84.1,最低分为62,最高分94。课程实践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其中90~100分共6人,占比18.75%,80~89分共19人,占比59.38%,70~80分共5人,占比15.6%,60~69分共2人,占比6.25%。这充分说明,该班78%的学生具备森林调查技术的识图应用及实践操作能力;22%的学生实践操作失分偏多,熟练程度不高。

3.期末成绩分析

经统计分析,该班期末考试平均分81.5,标准差11.25,最低分53,最高分95。期末成绩低于60分的有2人,占比6.25%,60~69分的有4人,占比12.5%,70~79分的有3人,占比9.38%,80~89分的有16人,占比50.0%,90~100分的有7人,占比21.88%。这充分说明,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本课程在专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平时学习态度端正,期末能认真梳理、总结课程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复习。

4.课程总评成绩分析

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经统计分析,该班学生总体成绩平均分为84.9,最低分66,最高分为95。总体成绩在60~69分的有2人,占比6.25%,70~79分的有4人,占比12.5%,80~89分的有17人,占比53.13%,90~100分的有9人,占比28.13%。說明81%的学生取得了良好以上的成绩,19%的学生取得了中等的成绩,充分说明大多数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森林调查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课程技能。

(二)满意度分析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强度增加了,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线上资料能够反复观看和学习,也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课程的知识点。通过讨论、线上学习工具的交流,学生发现和同学、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能从同伴和老师身上学到更多自己一时没有学懂的知识。通过学习通、微信、QQ等线上工具,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跟同学进行交流,也更方便跟老师交流,老师积极予以解答,使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知识点,实践操作时也能更容易完成任务。对00122D1班学生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100%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对学习有正面积极影响,95.7%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只有不到5%的学生认为没有很好地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了解这小部分学生,他们认为外业实践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丰富、全面,方便不同学习者开展个性化学习,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学生对课程评价4.9分(满分5分),教务系统上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教分97分以上,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

四、结束语

基于双高专业群专业建设背景,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森林调查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构建课程知识体系,从课前自学、课中互动、课后拓展设计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森林调查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来看,课程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有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逻辑思维、团队协作、实践应用等能力,有效支撑了双高专业群的专业建设,为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田野宏,黎良财.高职森林调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21(43):164-165,170.

[2]武晶,管健.项目教学法在森林调查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3):36-38.

[3]黄艳丽,张凤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森林调查技术课程中的实践[J].职业,2015(35):118-119.

[4]韩东峰.工学结合课程《森林调查技术》内容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30(17):249-251.

[5]卢荣花,吴义生,姚立,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物流科技,2023(15):163-167.

[6]王瑞,蒋达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8(33):373-374.

①基金项目: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森林调查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19-57-6)。

作者简介:廖彩霞(1980—),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森林调查。

猜你喜欢
森林技能教学模式
高级技能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哈Q森林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