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探究

2023-12-20 18:40朱红严涛刘真安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朱红 严涛 刘真安

摘  要: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引领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大思政课”视域下,从以“大先生”为引领,打造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以“大师资”为依托,建设高效能的团队共同体、以“大课堂”为阵地,共建成果丰硕的教学团队、以“大平台”为手段,建立管理科学的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途径做一些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3-0032-04

基金项目:四川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内江思想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22年课题“‘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NJSZ-B2225)。

作者简介:朱红(1968—),女,学士,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严涛(1987—),男,硕士,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文化;刘真安(1972—),男,本科,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1]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 号 )指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2],以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加快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职业适应性、针对性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举措。本研究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对“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究。

一、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及特征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教师厅函[2022] 21号)及《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号)对教学创新团队及“大师资”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为共同目标,“以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骨干为支柱,才能互补”[3]且高效配合、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协作共同体。其基本特征如下:

1. 团队师德师风模范。思政课教师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模范践行高等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自觉用习近平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4]是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的内在要求。

2. 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结构具有“大师资”共同体性质,其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具有多元性且科学合理。团队成员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思政课教师,还应有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负责人能力突出,引领示范,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突显,中青年教师骨干支撑,共同体高效配合、协作创新。

3. 团队建设特色鲜明。团队立足于学院办学特色,遵循围绕职业教育规律,围绕行业发展以及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以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职业适应性,为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奠定科学思想基础,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4. 团队教学成果丰富。丰富的教学成果是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丰富成果,体现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成长通道的不断拓展,也体现在团队建设形成的高质量、富有特色的教学创新成果,包括各级各类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科研成果奖,精品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示范课程及优质教学资源库等。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大师资”共同体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整体素养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良“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大师资”共同体性质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为教师提供了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平台。团队成员围绕“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这一共同目标,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优势,着力思政课改课创新,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教学设计相互启发、教学活动相互观摩、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学研究相互碰撞中取长补短,不断成长,相互成就,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团队协助精神、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教学创新探索有利于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成效

思政课教师教学团队按照“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理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推动课堂革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话语上不断革新创优,推动思政课建设思路创新、教法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堂教学,让思政课教学真正入学生脑、入学生心,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三)教学创新实践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5]建设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思政课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在创新教学活动中体验创新学习的乐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并且自觉把创新能力运用于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型人才。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大师资”结构共同体尚未形成

专兼结合的“大师资”团队结构,是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还不够科学合理,教学创建团队成员以思政课专任教师“孤军”奋战为主,专业课、辅导员等兼课教师为数不多,且参与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地方党政领导、企业高技能人才等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团队成员年轻人比例偏大、职称偏低,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与高中低相协调的职称结构均尚待形成,才能互补、高效配合的“大师资”协作共同体尚未建立,创新团队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拔尖团队领军人物甚是稀缺

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对团队建设起着头雁效应的引领作用。他们不仅是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标志性成果和重大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最紧缺的资源正是拔尖的团队领军人物和专家型教师,这严重制约着团队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产出。

(三)团队成员教学能力急需提升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思政课教师不低于1:350的师生比例要求,高职院校通过招聘、引进及校内转岗等方式迅速扩充了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教学团队成员普遍年轻,同时受学科背景、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对职业教育规律、行业发展、企业要求、学生专业等缺乏深入了解,其专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课堂驾驭、教学职业适应性等能力都还有待提升。

(四)团队建设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认证标准、目标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都还未建立,影响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途径探索

(一)以“大先生”为引领,打造高水平团队带头人

众所周知,高水平团队带头人对团队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如前所述,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最稀缺的正是能对团队建设起引领作用的领军人才,拔尖团队带头人的打造是当前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所以,在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应以思政课教学名师、“大先生”等为标准,采用引培并举等多种形式,集中学校优质资源,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引进,打造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拔尖团队带头人,引领成员勾画团队发展愿景,制定建设目标,构建教学创新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深化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攻关思政课教学重大科研项目,打通校企合作通道,承接对外服务等,有力推动高素质教学创新团队形成。

(二)以“大师资”为依托,建设高效能团队共同体

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按“建好‘大师资” 要求,打造结构科学合理、高效赋能的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

一方面要打破壁垒,广泛合作。要打破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以及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组织壁垒,广泛合作与协同。校内要邀请辅导员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和专业课骨干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加入团队,校外要邀请思政课名家大师、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成为团队成员,形成优势互补、才能互惠的协作共同体,在团队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资源共享,同题共研,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协同创新,形成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要优化结构,赋能提效。参照教育部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教师函〔2019〕4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教师函[2022] 21号)团队结构建设要求,创新团队成员除覆盖面广,还要充分考虑职称、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合理匹配,高级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最好占比40%以上,老中青成员以及行业企业能工巧匠等比例要适当,同时团队成员尤其是“骨干成员一般15—20人且相对稳定”[6]。团队成员定位准确、分工合作、各尽其才,各尽其用,赋能高水平团队建设。

(三)以“大课堂”为阵地,共建成果丰硕的教学团队

1. 加强学习与实践,打造“双师”型新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理论素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团队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课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理论等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相关的理论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托思政课教师研学基地,组织团队成员实地考察、比较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中国改革发展成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团队成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等挂职锻炼、蹲点调研,提升团队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新型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 加強思政课程改革,培育教学新成果。按照思政课“八个相统一”改革创新要求,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课堂+实践+网络”的教育教学格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拓展教学内容,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行业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伟大精神与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思政课堂。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善用社会大课堂,充分挖掘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好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网络实践“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新模式,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打造“思政金课”、实践育人品牌、“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等高水平思政课教学新成果。

3. 加強科学研究,凝练科研新成果。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前提。只有在科研上有所创新,才能在教学上不断创新。要组织团队成员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加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原创性研究,及时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开展专题研究,围绕讲好思政课这一核心任务,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凝练科研新成果,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以“大平台”为手段,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

1. 建立健全合理的目标机制。根据各职业院校实际,结合思政课铸魂育人的课程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总目标,作为团队建设的动力牵引。同时,根据总目标制定阶段目标,细化实施举措,责任到人,让团队成员围绕共同的美好愿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2.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对在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取得成效、特别是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团队和成员要给予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给予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团队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3.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标准,使团队建设有目标、有标准、有方向[7]。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要求,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团队负责人述职、查看材料、观摩检查、学生座谈等形式,对团队建设的预期目标、过程监管、实际效果等进行考核评判,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团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2020(17):4-16.

[2]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22-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3] 花卉.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EB/OL]. (2022-10-14). https://mkszy.tourzj.edu.cn/info/1149/1 634.htm.

[4]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EB/OL]. (2020-01-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 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

[5] 习近平谈创新[EB/OL]. (2016-01-1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01/c1001-28159755.html.

[6]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5-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6/t20190614_385804.html.

[7] 于洋.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1):121-124.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大思政课建设路径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