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减负何以见效?①
——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合理分配视角

2023-12-21 02:30◎邹
中小学德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分配工作教育

◎邹 维

一、困境求解:难见成效的中小学教师减负之路

中小学教师作为肩负崇高使命的专业人员,却陷入日常忙碌窘态,甚至影响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据《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2》指出,“多数教师工作日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且平均每天工作时长大于8小时”[1],负担沉重。“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凸显课堂教学效率等要求下,教师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以教书育人,教师负担不减反增。但在理论、政策与实践多重关注下,教师减负提升空间仍巨大,原因何在?何以破解?本研究认为当前教师减负思考多从外在因素探究教师减负的解决方法,缺乏教师工作时间与内容的本体分析,思考具有隔靴搔痒嫌隙,因此本研究试从教师工作时间与内容合理分配视角出发,思考教师有效减负之道。

二、现状分析: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与内容分配表征

从教师工作交往的重要主体视角,可将工作内容具体分为学生、行政、家校、社会工作四个场域,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核心工作:费时耗力的学生工作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表现为:一是常规的课堂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反馈、个别辅导等多项课前、课中与课后活动构成,具有延展性特点,远超可直接观测的45分钟。二是心理辅导工作,社会竞争压力蔓延至学生,学生承受较高的学校、家庭与自我压力,部分学生心理积郁,教师需花费较长时间疏解学生心理。三是个别辅导工作,学生个体差异使得遇到的问题与发现问题的时间各异,对不同的学生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班级授课制下,教师需课后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也是目前教师耗费精力最多的工作内容之一。而由于工作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其他工作挤占了教师核心工作时间,教师被迫延长工作时间来完成核心的学生工作(如表1所示)。

表1 某小学语文/班主任教师的普通一天

(二)派生工作:高压繁杂的行政工作

教师作为公职人员,接受学校与上级行政部门的双重领导,是教育基层“生产力”,[2]教师被下达工作指令、规定工作标准、设定评价指标,教师无奈承担高压繁杂的派生工作,即行政工作。体现为:第一,升学指挥棒作祟。学校为了组织发展,紧盯学生学业表现,易超过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提出要求,而组织又常缺乏对教师的人性关怀,教师也难以理解组织工作和感受组织温暖,抵触感增加、积极性递减。[3]第二,职称评定干扰。中小学教师为晋升职称,内卷地完成各级课题、论著、竞赛等考核要求,在工作岗位“硬扛”,创造力较弱。第三,无意义工作堆积。行政组织安排的会议、检查、培训等,包含了大量无意义但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对教师发展价值小却消耗时间多。面对内外堆积的繁杂而琐碎的非专业工作,教师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以完成任务,使得教师八小时工作制成为奢望,忙碌的节奏扰乱了教师工作时间稳定的理想格局。

(三)扩充工作:缺乏理解的家校工作

家校工作已成为教师理所应当的扩充工作,而又常因理解偏差而给教师造成困扰。非理性的家长崇尚教育万能论,将责任全“推”给教师,无时间界限去咨询甚至责问教师。这类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未能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学生指导观,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教育是育人活动而非服务活动,家长并非教师的服务对象,家长应该作为育人的协同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培养学生。此外,由于一些学校不明事理,过分关注家长需求而忽视教师感受,教师无“娘家”关怀和支持,教师开展工作胆战心惊,不得不花费过量的时间与学生家庭进行过度沟通,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时间受到挤压。

(四)延伸工作:监督过度的社会工作

隐喻视域下,教师被视为蜡烛、春蚕等,极具奉献性色彩,社会对教师期待高、要求多、监督过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有较高的道德要求无可厚非,但不应标准过高。现实中,社会常对教师的任何瑕疵进行严苛的道德谴责,宽容品质荡然无存。面对社会各界的监督,教师在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小心谨慎,长此以往,工作压力大,情绪衰竭快。并且这种被社会监督的压迫感在下班后依然难以得到释放,教师在下班后都难以“卸下”教师角色,易对教师形成严重的心理与精神负担。超负荷的压力会导致教师休息短缺,使教育生活质量下降,进而致使教育工作效率降低,过重的压迫感反作用于教师,使其在工作上被压力禁锢,自身能力得不到施展,有心无力地去完成好立德树人的使命。

不难发现,教师工作现状呈现出时间与内容分配不合理状态。其一,过长的工作时间导致教师生活时间被压缩,造成了生理上的时间透支和心理上的超负荷时间压迫感,易形成教师工作的低效率、高耗时、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状态。其二,过多的工作任务使教师无法施展其对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分配权利和能力,产生无力感和无措感,致使工作紊乱、职业倦怠。其三,教师劳动的隐含性决定了其需要承担比如课外辅导、课外活动、个别学生教育等隐性劳动,并难以计时计量测定,教师长期面临超时的工作情境,却并无相应回报,获得感较低、无力感较强,职业倦怠感凸显。由于量多与质缺,教师难以做出明确的时间规划,对于核心、派生、扩充、延伸工作的工作内容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工作任务难以高效地完成。外在裹挟和内在退让的双重作用下中小学教师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上下班界限不清晰、休息不充分、生活受影响,中小学教师俨然成为不幸的职业群体之一,亟待改观。

三、策略应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与内容分配样态调适

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教师工作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加剧了忙碌混乱的现状,教师工作时间与内容合理分配的视角下,应达到如下理想工作样态。

(一) 工作顺序与工作质量兼顾

教师理想的工作状态应是有序有质的,是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合理有序、工作的完成高标准高质量状态。目前,教师正处于一种工作杂乱无章、繁杂冗沉的失序状态。教师面临复杂多样的工作内容和标准极高的工作要求,处于弱势地位,无工作时间合理分配的权利和能力,只能放弃自我而委身于忙碌工作之中,时间危机感凸显。

由此,外界干预必须被限定在合理可控范围内,教师应能根据自身特质安排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及顺序。主要包括:第一,减轻上级行政与学校管理层面形式主义的会议、意义不大的活动与检查、无价值的培训与教研活动等,只保留聚焦于教师发展、需求的会议、检查(以评促建)与培训等,归还教师由于过度的行政工作而被压迫的时间自由;第二,减轻来自家庭施加的压力,对家长进行正确认知教育,认清自己和教师的职责,对教师工作给予支持、理解、包容,不无理干涉挤占教师时间;第三,减轻来自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非人性化监督,缓解教师工作的心理压力。

此状态下的教师工作任务仍然繁多,虽能有序开展,但时间压力并未缓解,工作时间依旧过长,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得到充足的休整,工作效率仍持续较低。这是一种经过改善但依然留有提升空间的忙而不乱工作状态。在持续优化过程中,要实现教师工作的“有质”境地,即教师工作顺序有条不紊、内容意义丰富、完成有质有量。此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对自己时间合理分配的权利和能力,不再被“牵着”“乱窜”,教师能回归教育本职,专注于教书育人工作,工作有序有质。此时,教师要通过高效的职前职后学习,不断化解教育问题、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我对工作时间的合理分配能力,注重工作时间的效率与效益。

(二)明确立德树人中心工作

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学生成长的“大先生”。各主体与教师应明确地区分教师工作内容的孰轻孰重,从而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

首先,教师的首要工作是潜心教书、铸魂育人。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力量,教师有职责有义务将时间主要用于服务学生群体,传道解惑、关爱身心、促其成长。全社会需提升对教师职业性质的充分、正确认识,明晰教师必须将有限的工作时间尽可能地投入教书育人活动。

其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有权利和有能力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支配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完成培养学生的核心工作任务。一方面,应严控其他主体对教师时间分配决策的随意干涉,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理应能够在制度规范下主宰自己的工作时间安排,同时也应有能力实现时间增值。另一方面,作为自己时间的管理者,教师在拥有工作时间分配的决策权后,要提升时间合理分配的能力,掌握科学可行的时间管理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潜心从教,专心育人。

最后,教师还应从权衡学生发展的角度,差异化分配教育时间于学生学习、特别才能、身心健康等方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当然,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各界的要求,我们应该为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造条件而非阻碍,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共育国之栋梁。

(三)本质工作与自我提升共进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在进行自我时间管理时,不能减少自身专业发展的时间,应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社会见解。教书与育人的能力发展应贯穿教师生涯发展始终。教师教书技能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以更新教育观念、充实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法;教师育人能力的发展要求其对自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等有更合理地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具有中国风范、特色和气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专业发展一是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二是能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让其更具有榜样特质与专业魅力,有效感染学生;三是符合学习型社会要求,以终身学习赋能教书育人使命担当。

研究鼓励社会各界容许教师工作时间留白,让教师做时间的主人,而非不停旋转的“陀螺”,我们也相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留白时间为教育发展服务。为更好地给教师“争取”教书育人和专业发展的时间,可以利用:家庭志愿者协助学生管理,他们可自愿报名参与家庭沟通、学生管理、学生心理指导工作,缓解教师由扩充工作导致的时间危机,增加其对教师的理解、包容与支持,使其对学生学习情况与生活状态有更深度的了解,且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能培育其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师范生志愿者协助班级管理,召集师范生志愿者参与解答家长的咨询和学生的心理疏导,有效缩减教师的工作量,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开展,同时增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力。

(四)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同步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能够促进学校的繁荣,带动学校全面的发展,营造和谐团结奋发的教育工作氛围,培养积极勤奋刻苦的学生群体,使得人与组织活力激发,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理想场域。因此,教师理应安排合理的时间于促进组织繁荣。优秀的教师队伍会带给学校高质量的教育口碑,吸引生源,培养高质量学生,实现学校和教师的价值。此外,教师有义务高效地参与学校组织的会议、培训、活动,以充实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在地化开展工作学习与反思,以教师集体高质量形态为学校组织繁荣奠定基础。因而教师必须分配合理的时间促进组织发展,在目标一致情境下,实现自我与组织和谐共生。

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教育、教学、管理等研究发展留出时间与空间,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倒班制、轮岗看班制、正副班主任共责制、班集体导师制、研讨研究制等,营造教师共同管理班集体,协同关爱学生,达到共同合作、探究、创新班集体管理的目的,打造一个更积极上进的班集体,也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更为充足的休息、发展时间。另一方面丰富场地建设,为教师提供独立思考、小组研讨、分享展示空间,在允许范围内提供茶和咖啡等饮品、鲜花等装饰,让教师工作更舒心,减少消极情绪,增添积极情绪,悦纳自我。

可见,理想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环环相扣: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源自自身专业发展和单位帮扶,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能促进教书育人使命的完成和组织繁荣的实现,教师促进组织繁荣的过程依靠自身专业发展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教师分配自己的工作时间时,要切实结合工作内容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注重时间使用的效率与效益,分配充足的时间于核心的学生工作、合理的时间于派生的行政工作、恰当的时间于扩充的家校工作、适量的时间于延伸的社会工作,切实落实教师减负行动,使得新时代教师减负得以真正落实。

猜你喜欢
分配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