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夯实哈尔滨粮食安全根基

2023-12-22 15:16朱立丽
学理论·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粮食现代化

摘 要: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后危机时代,现代化大农业已成为夯实哈尔滨市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本文在梳理现代化大农业与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哈尔滨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面临的困境与粮食安全的隐忧,进而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粮食;安全根基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6-0007-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到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做出重要指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波澜壮阔的东北农业农村发展实践蓝图。

尽管近几年哈尔滨市在粮食种植和生产技术上不断进步,但现代化程度和生产效益等方面与国内外先进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粮食安全警钟再次敲响。事实证明,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立足国内生产,实现基本自给”的原则。从长远看,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作为农业大市的哈尔滨市同样如此。因此,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现代化大农业与粮食安全

(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现代化大农业通过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品种、优化种植结构、保护耕地和土壤肥力等措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二)保障粮食品质

现代化大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精准施肥控肥、严控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等途径,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三)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现代化大农业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农技研究中心、农技推广机构等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可直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二、哈尔滨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困境与粮食安全的隐忧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尽管近年来哈尔滨市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仍较薄弱。一是涉农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大市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哈尔滨市农业资金需求量大,但县、乡镇财力有限,金融机构追求商业化,使得涉农投入明显不足。二是哈尔滨市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总量及规模较小,水平较低,老化陈旧,超期服役,已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无从谈起抵御农业灾害。

(二)高标准农田比例低

截至2022年,哈尔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 100万亩,约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40%,仍有半数以上中低产田需要改造,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所需相去甚远。高标准农田比例低导致农业生产低效率,直接威胁了粮食安全。

(三)农村市场信息闭塞

目前,哈尔滨市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依然落后,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市场信息闭塞,信息不对称,无法适应市场形势,加之一些地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研究市场规律,存在凭经验生产、盲目跟风的情况,造成部分农产品滞销。

(四)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合理

对于投资者而言,荒山荒地的开发与利用、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存在投资多、回收期长、风险大的缺点,因此投资兴趣不大。而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见效快、审批简洁,更能吸引外商投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尔滨市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进而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五)农业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哈尔滨市农业生产经营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农业标准只占我国现行的2万多项国家标准的1%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使哈尔滨市农业与国际接轨面临巨大挑战。

(六)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至2022年,哈尔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69%,主要农作物田间综合机械化率约为95%,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但仍存在农业科技投入增速低于农业支出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缺乏农业创新人才等问题。

(七)种粮收益低,影响农民积极性

近几年,种子、化肥、土地流转费用等种粮成本持续上涨,土地流转费用已经由前些年的平均400元/亩,上涨到2022年的平均950—1 000元/亩,2023年更是上涨到平均1 100元/亩。种粮收益低使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八)专业化的“农业工人”缺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农的人数大量减少,留守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没有能力通过高科技提高粮食产量。需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培育专业化的新农人。

三、哈尔滨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路径选择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当前全球农业发展趋势,也是哈尔滨市农业发展的未来战略,基于哈尔滨市的实际,现代化大农业的实现路径应审慎选择,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展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的要素,渗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按照人类的需要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的新型农业模式。數字农业对现代化大农业意义重大,实施数字农业可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50%~70%、面源污染减少50%甚至90%。发展数字农业,一方面要开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这是数字农业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对农业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数字农业的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科学合理使用。还可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科研人才,既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还可培养当地人才,建设数字农业科研队伍。建议哈尔滨市把发展数字农业作为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三产融合”将农业、工业、营销、服务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和资源集中到农业产业,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全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优质高效和可持续良性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解决农业变革时期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三产融合”的实现需要“软”“硬”两方面的条件,“硬”条件是指一定的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条件,“软”条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理念、新人才、新技术、新机制。

目前哈尔滨市的“硬”条件基本达标,欠缺的部分通过努力较容易实现;“软”条件是今后亟须加强的,特别是新理念、新人才、新技术的树立、培养和运用,而这是比较难的,且又具有一定的迟滞性,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立足“大”字做文章

现代化大农业是以“大”字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哈尔滨市发展现代化大农业,要紧紧围绕“大”字做文章。一是利用哈尔滨市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大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二是建设现代农业大企业。多多打造农垦北大荒这样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产业体系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并努力进入世界前列,成为现代农业航母。三是建设现代农业大产业。这里的大产业在范围上不仅限于传统农业的农林牧渔副,还包括衣食住穿用。功能上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功能,扩展为涵盖就业收入、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生态环保、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在内的六大功能。

(四)以科技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科技为支撑”。哈尔滨市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农业”“区块链+农业”助力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互联网+农业”已经逐步渗透到农资电商、农村金融等领域,实现了农资电商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专业化公司的直接对接。应该说“互联网+农业”是发展潮流,那么,“移动互联网+农业”则是新兴领域和新兴业态,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可以省去传统农业的中间环节,避免传统的流通渠道环节多使农产品价格不菲而导致的销售不畅。

如果说“互联网+农业”“移动互联网+农业”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那么区块链技术则可让翅膀更加坚强有力。区块链凭借数据处理全过程采用非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系统的开放性等诸多优势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痛点。基于哈尔滨市农业现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可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通过“区块链+物联网”解决农业物联网应用和维护成本高、性能差的问题;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以规模化的方式实现农业大数据采集的真实性、有效性;通过“区块链+质量安全追溯”实现消费者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添加剂的使用等信息的全方位了解,提高信任度;通过“区块链+农村金融”提供有关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准确的信息,便于贷款;通过“区块链+农业保险”简化农业保险流程,实现农业保险赔付的智能化;通过“区块链+供应链”使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的追踪管理变得更为简易。

(五)整合产业链健全产业体系

纵向上,世界上许多农业强国的发展,均高度重视农业产业链纵向的整合与分工协作,哈尔滨市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时也应效仿:一是产业链条衔接紧密。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仓储、营销各环节紧密相连,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二是注重研发。注重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生产。鉴于农作物新品种的生命周期为三至四年,即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实现商品化平均时间为五年。因此,在一种产品上市之前,就要开始另一个更新的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横向上则要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利用乡村各种资源发展具有多元价值、多种功能的新业态(比如:农村康养产业),推进粮经饲统筹、衣食住穿用、农林牧渔副多业并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六)经营管理现代化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来实现,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是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有效载体。哈尔滨市要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针对哈尔滨市属农业大市、粮食主产区的实际,今后应把发展现代综合经营性农民合作社作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在规范种植业合作社基础上组建现代综合经营性农民合作社,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

(七)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哈尔滨市有极大的优势参与国际农业产业分工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1.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关键是物流节点的选择,根据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可在农产品产区、销区、港口建设物流节点。产区物流节点应设在交通要道,主要承担农产品的收储和中转;销区物流节点应設在加工企业集中区,主要承担农产品的营销和配送;港口物流节点以跨区域的中转功能为主。

2.打造港口农产品物流中心

哈尔滨市可充分利用哈尔滨港是我国东北最大的水陆换装枢纽港和国际口岸港、与俄罗斯多个重要城市相通的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哈尔滨港附近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港口的区位优势,发挥物流中心辐射和集聚效应,完善和拓展农产品收购、仓储、配送等功能,提升港口农产品物流功能。

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涉及诸多领域,诸多层面。后危机时代,现代化大农业已成为夯实哈尔滨市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确保粮食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的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具体实践,也将为实现“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提供生动样本。

参考文献:

[1]程国强.全球农业战略:基于全球视野的中国粮食安全框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2]李经谋.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201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3]陈锡文.中国粮食政策调整方向[J].中国经济报告,2015(12):19-21.

[4]范梅鹤,冯继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7(6):52-57.

[5]吴艳玲,魏枫.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52-53.

[6]邢国华,李忠诚.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水田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4):46-47.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3-10-13

作者简介:朱立丽,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粮食现代化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边疆治理现代化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的粮食梦
粮食直补改名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