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

2023-12-22 15:16陈晓蕾张慧春
学理论·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陈晓蕾 张慧春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使命和任务,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原则。这五个重大原则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它是历史经验的启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发展的深刻忧思,也是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洞察。五个重大原则是逻辑统一的整体,坚持五个重大原则才能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的再体现,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生成逻辑;丰富内涵;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6-001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并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更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大原则科学回答了如何运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社会实践的重大课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的生成逻辑

西方部分国家已经完成了现代化,但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经济危机的爆发,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等。中国式现代化绝对不能走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老路,因此,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这五个重大原则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一)历史沿革——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五个重大原则就是历史留下的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解放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國人民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条件,为孕育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发扬斗争精神,迎接并战胜了军事、经济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设了一个新世界,对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用改革开放这一法宝,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了贫困,探索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昂扬的斗争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1]以史为镜,映照现实,谋划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讲话等多个重要场合都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经验的宝贵价值。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加入了“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五个原则。五个重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今天瞩目成就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实践要求。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丰富的理论,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保证行动的方向正确。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起始于《共产党宣言》的问世,而后在一系列著作中都体现了要由共产党领导,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思想;列宁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并在多个场合都指出了领导权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五个“最”,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并设想未来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实践观为前提,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核心,以人民解放为价值归宿,充分证明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2]。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深刻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的丰富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渐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其理论基础可追溯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趋势,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在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并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这一理论变成了客观现实,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渐形成,而这种探索在我国也从未停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如此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4]。

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伟大创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学说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同步伴随的关系,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的切入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认识逐步具象化。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最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深刻体现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人一向具有顽强的斗争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这种革命性赋予伟大斗争精神最耀眼的理论品质。“斗争”一词多次在《共产党宣言》中出现,开篇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列宁带领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斗争提供了鲜活的范本;毛泽东同志曾强调:“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6]。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斗争精神加以升华,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将其作为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品格,把“斗争的烙印”深深刻在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上[7]。

(三)時代背景——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重大原则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大局”。这两个大局分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全球疫情,进入动荡变革期。”“要统筹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观察和分析国内外形势,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判断。

在国际形势方面:一是逆全球化趋势明显,世界经济衰退性风险进一步上升。由于疫情和地区冲突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贸易和投资遭遇困难,世界经济复苏动力微弱。美国和欧洲对俄的制裁,导致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加剧。二是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俄乌战争许久未平,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中东地区的冲突和战乱使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为了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美西方大国军费预算持续增长。三是国际政治斗争引发新冷战危险加重。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围绕单边与多边、霸权与民主、封闭与开放、对抗与合作以及战争与和平的斗争和较量更加激烈[8]。

在国内形势方面:一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正确把握主要矛盾,解决所处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问题,对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的关键期。虽然近年即使有疫情的影响,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一直相对更好,但是也面临持续发展的一些瓶颈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某些领域创新能力需要提升,经济结构有待调整等。三是中国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了三件大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持续加大,我国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9]。

目前,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将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各方面。

二、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的丰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大原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五个重大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价值旨归,阐释了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现代化的进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政治领导力量来推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9],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先进领导核心重大作用,而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志即是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是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10]。我国有着十四亿人口,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已经达到9 600多万,是一个党员队伍越来越庞大的执政党,要团结带领一个如此庞大的人口大国完成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要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要体现在对各项工作的平衡与发展,要坚持整体推进各方面事业;更体现在对各方力量的整合与凝聚,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巨大能量。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其中,“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是必须牢牢把握的两个要素,要想做到正确把握这两个要素:一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尽管我国的综合实力已经大幅提升,但仍不可否认,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针、途径、依靠力量及根本保证。二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照搬外国模式,仿效他人,必然遭遇失败或成为附庸[12]。最后我们必须要坚持道路自信,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现代化的实现没有统一的模板,西方式现代化不是唯一的现代化途径。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封闭僵化和改旗易帜都无法实现现代化。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引下的正确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是为了人民并且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正确的现代化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13]。

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贯彻在经济、社会等各个环节,体现在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工作目标等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走好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党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必须坚持这样的理念。二是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三是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一个专题单独列出,体现了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热切关注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通过各种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9]。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4]。正是改革开放的提出和实践,激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使中国在全球市场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已经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战略平台,但可能会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困难和风险挑战。一是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从其现代化的历史开端到现在,一个有关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就是面对全球的开放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不会采取殖民扩张的掠夺方式,而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是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既包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也包括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更完善的制度与之相适应,这是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现代化的普遍要求。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能带来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完善制度,用更完善的制度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正是因为有改革开放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挫折、不断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发扬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遭遇危难的近代中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同各种困难挑战不断斗争。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一是要正确理解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斗争属于广义的斗争,它并不是特指与谁斗争,或者武力斗争等等,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任务的不断推进,斗争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现阶段的斗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不仅仅表现在政治领域,也表现在经济、生态、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而且,新时代的斗争形式较为隐蔽,不容易被察觉,这就要求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坚强的政党来指导。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理论和实践,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大方向就是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5]。二是要善于把握新时代斗争的各种形态。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多次谈到了新时代条件下斗争的具体内容,充分体现了斗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新形势下的斗争既包括对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当言行,也包括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还包括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瘴痼疾等等[16]。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和善于斗争。三是增强发扬斗争精神的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和担当,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形势,树立斗争的意志和决心,在不断的斗争中,增强骨气,锻炼品格,为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斗争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原则的价值意蕴

“五个重大原则”是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经验基础上,站在历史新起点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重大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重要保证

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明等各个方面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表现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世界现代化进程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随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自身的中国特色,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征与当下中国的客观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五个重大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保持中国特色提供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國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但具体原则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保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政治保证,是占统领地位的首要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够确保强大政治凝聚力,能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不断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发扬斗争精神是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以美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是以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为特点,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造成了生态恶化,采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了国家间的对抗。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美西方现代化的老路,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依靠独特的政治优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当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从斗争中谋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之路。

(二)重大原则再次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9]

九个本质要求与五个重大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九个本质要求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本质特征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突出的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历史发展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现代化,才是中国式现代化。二是从内涵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想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文明实现全面提升。提升物质文明要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政治文明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目标;提升精神文明必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扬斗争精神;提升社会文明必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提升生态文明要平衡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从国际影响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老路,倡导合作和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三)重大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都会提出一些重大原则,用这些重大原则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开创事业。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党内和社会上一些思想动向造成人们思想混乱,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四项基本原则”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排除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在历史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五个重大原则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风险和挑战,任何人都必须清醒认识到,只有注意把握五个重大原则,才不会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五个重大原则体现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实践指向,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实践遵循,它是以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

[2]谢晓娟,任静.论马克思的人民观[J].山东社会科学,2020(11).

[3]鄧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

[4]柳国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5]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7.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7]万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伟大斗争精神:理论逻辑、历史演进与时代意蕴[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

[8]刘文斌.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国际形势[J].经济导刊,2022(9).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222.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1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1.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

[16]肖贵清.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

(责任编辑:李 慧)

收稿日期:2023-09-10

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课程’育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L22BZZ004)

作者简介:陈晓蕾,心理发展与健康管理中心副教授,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慧春,学生处处长,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团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生成逻辑价值意蕴
充分认识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重要意义
网红现象的生成逻辑及其引导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理路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儒家廉政思想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及其现代境遇
读懂名师
论职业教育的生成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