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时代内涵、现实挑战与构建理路

2023-12-22 10:18袁合静张丹丹
学理论·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袁合静 张丹丹

摘 要:党的形象不仅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复兴的命运。新时代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更加坚定、爱国主义政党形象更加突出、人民至上的政党形象更加牢固、自信自强的政党形象更加彰显、胸怀天下的政党形象更加饱满、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更加鲜明。面对新的战略环境,党的形象塑造面临党员执政能力提升、西方媒体恶意攻击、新媒体传播挑战等多方面的考验。新时代党的形象构建必须提高执政能力,夯实党的形象构建的硬实力;增强自塑能力,掌握党的形象构建主动权;直面负面攻击,筑牢党的形象防护体系;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党的形象构建实效,切实维护党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形象。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形象构建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6-0066-0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92。政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依据政党性质宗旨、价值使命、执政风格、执政水平等一系列客观要素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主观认知和评价,是影响执政合法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进一步探讨中国共产黨政党形象的时代内涵,有效应对新时代党的形象面临的挑战,不断完善新时代党的形象构建理路。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时代内涵

(一)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2]66。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并使之成为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行动指南。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左”倾、右倾思想的扰乱,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斗争,成功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顺利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就。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社会主义发展信心,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面对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认为,我们依然置身于马克思主义所分析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仍然具有指导性。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将继续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实际,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爱国主义政党形象更加突出

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改变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3]13。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4]574。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5]4在理论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科学指南;在实践中,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始终把党的奋斗目标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领域敢于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领域能够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爱国主义始终写在党的旗帜上。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政党形象更加牢固

“人民”二字在党的心中重如千钧。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6]490,党要按照“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190开展各项工作。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积极进行土地改革,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施行民主政治,关心民众疾苦,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坚决拥护。新中国成立后,党着力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巩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8]225,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之一。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始终坚守党的宗旨,先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要以人为本,党的执政为民形象深入人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9]15,明确“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10]。推进民生保障建设和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形象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政党形象更加彰显

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重大历史经验,是党自信自强独特气质的精神来源。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新征程上,党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增添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上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政党。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11]51。正是以这种决心,党率领人民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奇迹。新时代,党坚持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的姿态更加昂扬。面对西方国家的遏制和打压,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带领全国人民持续深化改革,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12]344。

(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胸怀天下的政党形象更加饱满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秉持对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根本追求。鄧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衡量我们是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使我们自己发展起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且要能够随着自己的发展,对人类做更多的贡献”[13]32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党对世界责任担当的认识,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14]5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也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人权理事会决议等一系列国际重要文件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党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倡导世界各国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在共建“一带一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处理全球环境问题、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等方面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形象更加鲜明

新时代,勇于自我革命已成为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成为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指导下,我们以“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的历史主动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防范和查处“七个有之”,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政治监督,“四个意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治“四风”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开展反腐败斗争。经过新时代革命性锻造,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意志坚不可摧,勇于自我革命实现自身净化的决心不可动摇。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现实挑战

(一)新时代党的形象塑造要有更高的执政能力

政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政党形象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形成于一百多年来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史实践活动中。进入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剧烈变动,“两个大局”复杂交织,党的执政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必须更加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形势,科学制定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更加审慎科学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平稳■过改革“深水区”,攻克化解“硬骨头”,继续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有效应对西方国家打压遏制,不仅要善于解决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更要有效应对“灰犀牛”“黑天鹅”等重大突发事件。上述这些新考验要求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有效应对新挑战,维护党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良好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党的形象塑造要警惕个别党员思想蜕变

党员个体是塑造构建政党形象的重要主体,是社会大众了解政党性质、政党作风的重要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勇于自我革命,有效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对反腐败的满意度稳步提升。但是,依然有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依然有个别干部政治意识不强,贯彻落实“两个维护”不力,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依然有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淡薄,作风漂浮,“四风”问题屡禁不止,干群关系紧张。上述这些考验要求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

(三)党的形象塑造要有效应对西方媒体恶意攻击

政党形象是“自塑”与“他塑”相互交织、相互博弈的过程。当前,西方媒体借助话语霸权地位不断抹黑攻击中国共产党形象。一是恶意放大“小问题”。片面截取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小问题,以支流否定主流,无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取得的伟大成绩,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失实、失真报道。选择性报道中国共产党的相关活动,随意剪裁客观事实,企图掩盖或扭曲真实情况。三是蓄意捏造谣言。以西方思维戴着有色眼镜分析中国共产党,无视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发展所做的努力,渲染制造“中国威胁论”。新时代,必须正视西方媒体的这些抹黑手段,维护党的正面形象。

(四)党的形象塑造要防范西方社会思潮侵蚀

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挑战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各种言论也趁机借助新媒体沉渣泛起、兴风作浪。其实质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兜售西方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包藏祸心,拿着西方的“尺子”,端着“教师爷”的心态,混淆是非,随意评判。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斗争勇气,提升斗争本领,与各种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斗争。

(五)党的形象塑造要有效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

新媒体传播具有时效强、速度快、覆盖广、去中心化、互动性强等特点。但是,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任何负面新闻都有可能被夸大,致使社会大众出现以偏概全、一概而论的情况。而且有些党员干部依然固守传统的党群沟通和舆情处理模式,对新媒体的使用存在心理抵触、技术短板、形式单一的问题,不但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舆论、化解矛盾、平抚情绪,反而还会发生因言行不慎扩大矛盾的情况。上述这些考验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穿透和引导海量信息的能力,不断聚合观点、引导舆论,塑造正确认知。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构建理路

(一)提高执政能力,夯实党的形象构建的硬实力

新时代党的形象构建必须着眼根本,提高执政成效,打造硬实力,释放软实力。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始终做实干家,不断增强“六种思维”,提高“七种能力”“八项本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赢得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以优异的执政成绩维护党的良好形象。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各种全球问题的应对和国际社会的治理,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建设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做出更大贡献。

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维护好党勇于自我革命的良好形象。抓好“关键少数”,管好“绝大多数”,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增强党员的政治定力;强化思想建设,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强化作风建设,规范党员的言行举止;强化纪律建设,增强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制度建设,约束党员的权力运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塑造好、维护好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形象。

(二)增强自塑能力,掌握党的形象构建的主动权

构建党的良好形象关键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政党形象塑造能力,要不断丰富党的形象传播形式和方式,真实客观地向世人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伟大成就,提高党的形象传播引导力。

一是要深刻理解新时代政党形象的时代内涵,利用各种传播平台主动设置讨论议题,引导舆论关注党的正面形象和显著业绩,掌握形象构建主动权和话语权,提高可信度和公信力。二是要弘扬主旋律,重视党的形象“正面强化”。要不断筛选提炼能够精准展现党的形象和精神风貌的党史故事,创新故事讲述载体和方式,制作精品党史影视剧、纪录片、宣传片,在故事中让社会大众体会、感悟党的形象。三是重视政治仪式活动在党的形象构建中的作用。通过举行纪念党的领袖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节点等仪式化的活动,集中宣扬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取向,帮助社会大众加深对党的了解,强化党在人民群众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光辉形象。四是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拓展党的形象国际传播向度。当前,我们应该抓住世界各国政党纷纷“向东看”的有利契机,通过参加国际会议、组织政党间对话交流、发布白皮书等方式,向世界政党积极传递党带领人民“谋发展”“善治理”的成功经验,引导世界政党增进对党的政策、方针、理念的了解和认同,展现开放、务实、公正、负责的大党形象。

(三)直面负面攻击,筑牢党的形象防护体系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防范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攻击。我们必须对西方政党意识形态攻击保持警惕,既要坚持求同存异,不主动挑起意识形态间的对抗,又要敢于斗争,敢于辩驳,努力阐释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引导人民破除思想迷雾,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直面党的形象负面舆论,防范党的形象“污名化”风险。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我们要及时采取主题教育、舆论引导、谣言驳斥等方式坚决予以抵制和抨击,坚决维护党的历史形象和党的领袖形象。针对西方媒体片面夸大党的负面形象的错误言论,我们要引导人民群众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认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反对借“枝节”和“支流”将党的形象“污名化”。

加强对新媒体监管,净化舆论环境,打造风清气正的形象构建平台。加强对媒介主体的审核和监管,强化媒介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对新媒体舆论的监管和引导,不断增强官方账号的权威性、大V賬号的方向性、普通账号的规范性,凝聚网络共识,形成时代回响。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强化平台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强对不当网络言论的监管和约束,严惩挑战道德规范、法律底线、政治安全的言行。

(四)创新理念思路,提升党的形象构建实效

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党的形象构建任务需求的专业化工作队伍。首先,要政治强、情怀深,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熟稔党的光辉奋斗史,对党的领导地位坚决拥护,对党的性质宗旨高度认同,对党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其次,要技能强、水平高,掌握现代政党形象传播理论和技术,能够了解不同群体认知接纳特点,根据不同群体区分度和差异化需求,设计个性化形象构建方案,提高精准度和实效性。

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党的形象构建方式和方法。一是创新党的形象传播平台,积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多元融合、混合交叉的全媒体矩阵,既能够发挥传统媒体在深度解读、理论分析等方面的特长,又充分发挥新媒体速度快、形象化、可视化的传播优势,向社会大众呈现立体、全面的党的形象。二是创新党的形象传播思路,坚持精准传播,采取“精准滴灌”的思路,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取受众易接受、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由小及大,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宣传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成就,帮助国内外社会大众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DB/OL].(2021-04-27)[2023-06-05]http://www.gov.cn/xinwen/2021-

04/27/content_5603266.htm.

[11]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1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3]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田 苗)

收稿日期:2023-07-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20年课题“现当代国外国家理论跟踪研究”(20BZZ033);2021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HB21SH014);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校级教改课题“我校构建系统化‘四史’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袁合静,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执政党建设研究;张丹丹,讲师,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猜你喜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