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在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中的建设探究

2023-12-25 07:56吕黄艳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

摘 要: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文化(全英文)课程建设为例,尝试根据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提出的“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一著名“5W”理论,探讨在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中如何 “讲好中国故事”,以期为相关教师及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吕黄艳(1991-),女,浙江丽水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英语。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了许多国家对外交往的战略选择。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现给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融入国际教育的必然趋势。《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中指出,汉语与中国概况应当作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党和国家对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高度重视背景下,结合国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相关要求,针对来华留学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的课题。

就这个课题,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如魏玉红从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三个维度分析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马春燕提出,来华留学生是讲述中国故事、宣传中国形象的关键等。而从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角度来系统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文化(全英文)课程建设为例,尝试根据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一著名“5W”理论,探讨如何在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中“讲好中国故事”,以期为相关教师及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一、“谁说”——师资队伍建设

“谁”说直接关系到课程质量,因此确定谁来说是建设好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的先决条件。课程建设团队应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师能力细化为具有使命意识,具备文化能力与专业讲述能力。

(一)使命意识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是教师具有崇高的使命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对外交流展示窗口”所肩负的责任,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和吸收国际传播领域的前沿知识,主动学习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探究更加形象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和途径。

(二)文化能力

“讲好中国故事”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这样教师才可在教学中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因此,可邀请深耕文化行业或从事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专家学者加入“讲好中国故事”的队伍中。如,为更好地建设“中国茶文化”主题,笔者一方面邀请长期从事中国茶文化研究、兼具丰富外事工作经验的专家为学生开设茶文化讲座,邀请陆羽《茶经》的英文译者及其团队为学生进行茶艺展示;另一方面,笔者在专家的指导下,参加中国茶文化培训并考取证书,为更好地进行中国茶文化教学打下基础。此外,为更好地结合自身展现不同时期的中国,笔者所在团队还充分考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一支由“60后”至“90后”组成的教师队伍,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小故事”,以小见大,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变化与发展。

(三)专业讲述能力

专业讲述能力指的是语言、跨文化交际及教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师资构成方面,可选择取得国外学位,或国内英语专业毕业,或具有海外访学或工作经验的教师,以此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避免因语言不畅降低授课效果的情况。此外,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要相当强。主题中国文化(全英语)课程的每屆60多名学生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理解、尊重并妥善处理文化差异,并引导来华留学生求同存异,培养其适应文化冲突的能力。另外,可邀请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授课风格广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加入教师队伍,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

二、“说什么”——课程内容建设

中国文化覆盖范围很广,如何进行课程内容建设,把好“说什么”这一关,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教学内容方面应遵循古今兼顾、立足当代的原则……强调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与生活的影响和当代意义,深入挖掘文化产物、制度、习俗等可见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观念,把握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应着眼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来华留学生,使其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知华友华情感。中国文化(全英语)课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当代中国三个板块,建设25个主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聚焦以下三个方面来讲好中国故事。

(一)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中国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来讲好中国故事。如,笔者向来华留学生发放问卷,调研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姓名的文化寓意等主题的建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教育体系、中国货币、中国家庭结构与角色、中式婚礼等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中国婚礼习俗时,笔者结合自身的婚礼,分场景、分角色向来华留学生展示当代中国婚礼的一些习俗。他们不仅表现出对了解中国婚礼的兴趣,更有甚者表达出希望自己能体验中国婚礼的愿望。

(二)说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精髓所在,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色所在。因此,围绕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笔者在建设传统节日等主题的同时,还重点突出了如何在当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更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现代意义呈现给来华留学生。如,在讲授“民族服饰”主题时,通过呈现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服饰的异同,比较中国和生源国民族服饰的异同,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讲授“中国建筑”主题时,通过介绍文保建筑“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中国民宿的兴起等,引导留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本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更好地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三)说能树立中国和中国人民正面形象的中国故事

来华留学生是授课对象,但很多留学生来华前还处在对中国认识不足的状态。西方一些媒体恶意中伤或丑化中国,使少数留学生对中国产生了一些偏见。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现给学生,笔者建设了“中国人传统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等主题,还依托学校平台,鼓励留学生参加“红船精神文化体验”等活动,感受中国历史,感受中国人的坚韧品质。再如,新冠疫情期间,笔者结合自身抗疫志愿者的经历,将中国人的责任感、“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民族精神、中国的大国担当融入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抗疫小故事,讲给来华留学生听。

三、“通过什么渠道”——课程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可着眼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形式,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了解中国文化,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来华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除课堂讲授和专家讲座外,笔者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让来华留学生对感兴趣的中国文化内容进行充分挖掘、收集和整理,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展示。同时,笔者还通过“厨艺大比拼”等竞赛环节,调动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不仅在“做中学”“乐中学”,也更加“记得住”“愿记住”。

(二)拓展感知中國的渠道与路径

课程模式建设除需关注课堂教学外,更应引导来华留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沉浸式地去体验中国故事背后的文化魅力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缩影。因此,拓展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的渠道与路径就非常重要。教师可带来华留学生进行茶艺、漆珠制作等文化体验类活动;也可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组织“广富林遗址探访”等实地参访类活动;更可邀请来华留学生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体验风土人情。

(三)重视互联网资源的运用与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广阔的平台来“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如借助MOOC等网站上的优质视频资源,呈现立体、可视、可感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笔者便通过李子柒的短视频把中国刺绣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可自行制作课件、视频等,并上传至学习通、Facebook等国内外新媒体平台;还可整合资源,携手非遗传承单位,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体验式活动,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和内涵。

四、“向谁”——授课对象适用性建设

来华留学生群体作为中国文化(全英语)课程的授课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须时刻关注“向谁”“讲好中国故事”。

(一)尊重差异性,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成为“中国故事”的见证者

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不同,大多在与中国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熏陶下成长,身上自带的文化印记很容易使其在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时产生误解。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充分尊重文化差异,对学生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有深入了解,抛弃填鸭式教学方式,要有选择地把学生能接受、能理解且需要的中国故事讲给他们听。如,笔者在讲授中国传统服饰时,“根据身着民族服饰的照片猜猜他/她是谁”的游戏,讲述学生熟悉的服饰共同点,增强其认同感,再在不同国家服饰的比较中介绍中国汉服文化。

(二)借助他者视角,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中国人说“中国故事”,对外国受众而言会有 “王婆卖瓜”的错觉,若让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则可在避免这种情况的同时增加“中国故事”的信服力。同时,来华留学生与外国受众在文化上的贴近也使他们在讲述过程中会选择外国受众能接受、听得懂、愿接受的方式,增强“中国故事”的接受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他者视角,加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故事”讲述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视角看“中国故事”、说“中国故事”。如,笔者所教留学生在上海进博会期间,结合自身参加进博会的经历,在其社交平台抒发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许之情,成为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例证。

五、结语:“产生了什么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运用“5W”理论,加强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可充分激发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改变少数来华留学生来华前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帮助他们迅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在更全面、更真实、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基础上,提升知华友华情感,从而使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可结合自身视角与他者视角,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魏玉红,曲英楠.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4-19.

[2]马春燕.来华留学生:中国故事讲述者与国家形象宣传员[J].社会科学论坛,2017(12):220-229.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贾烈英.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实现方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7-24.

[5]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22.

[6]陈理.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J].党的文献,2020(1):12-16.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课程建设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