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

2023-12-26 05:40董忠典刘志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6期
关键词:育种学超星水产

王 伟,董忠典,刘志刚

(广东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8)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对“十四五”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支撑。作为农业学科研究和种业人才培养重地,我国高校尤其是涉农院校,在种业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大使命。农业育种相关专业需要在具体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和突破,从实际需求出发,实现传统农学专业课程与信息工程、生命科学课程的融合[1]。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高校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以水产养殖学、遗传学和动物学等课程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研究选育水产动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综合性的应用基础科学[2]。本课程包含2学分,对应32课时,教学内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涵盖范围广、知识点多。针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的现状,笔者在深入研究同类课程在线课程建设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本文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几点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其他同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建设背景

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新方法[3]。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在线平台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深入融合,在线课程建设和混合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高校教师也十分有必要认真研究在线教学的特点,不断思考如何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积极投入在线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工作[4]。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在线课程可通过一些生动形象、形式多样的教学材料,包括视频、音频和图片等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其次,学生可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并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和风格调整学习节奏,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引导。此外,在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记录和统计,教学过程管理也更加简单高效[5]。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水产养殖领域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涵盖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育种相关研究与科研成果以及育种行业最新趋势。由于相关领域发展迅速,新的遗传育种创新和实践层出不穷,固有遗传育种理论时有更新或颠覆,本门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效讲解,还需要师生双向互动交流以及动态的课程知识更新,而基于信息化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在线课程和线上教学模式无疑是“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建设方案

(一)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课程框架搭建

超星学习通平台是一款集在线学习、移动教学、移动阅读、社交为一体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开发,是一个面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多终端的专业学习平台[6]。超星学习通平台分别设置了学生和教师登录入口,教师的课程界面包括课程教案、教材章节、学习资料、学习通知、课后作业、课程考试、课堂讨论和统计等八大板块。

广东海洋大学于2020年年初启动了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培训,教师和学生都学习了平台各个板块的使用方法,这为“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在线课程的特点,笔者将“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网站中的主要内容分成了六大模块,包括课程简介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团队支持与服务等。

(二)在线课程教学目标

明确“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目标。作为一个完善的教学辅助资源,其应满足本校“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此外,课程面向同层次其他高校学生以及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开放,最终计划实现向社会大众开放。在线课程为师生搭建了高效的互动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通过参与线上讨论和互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可得到显著提升。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设计

根据“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围绕育种学的核心概念,按照课程专题和重要小节的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单元和章节内容。“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引种与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与雄核发育》《性别控制》《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育种实践中的应用》《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根据专业知识特点及学生知识储备,制定教学大纲,包括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和难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实施方法等。对各章节的内容框架以及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说明,使学生熟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的关联。

(四)在线课程运行和教学方式

“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开放课程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成并经过测试后,面向本校学生进行了试运行。任课教师以课程平台为基础,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线上学习。学生登录超星学习通平台,了解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和难点等,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可提前预习或复习课件内容。学生在课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可提交至在线平台的指定模块,发起在线讨论和交流;也可记录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在线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互动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2.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师生线下讨论、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根据在线课程平台的统计结果,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在线下课堂进行补充说明和引导讨论,有利于开展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设计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课程建立了全面的学习评价体系,包括线上学习评价、课程参与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个方面。明确了每个章节必须按时完成的学习活动的数量、评分标准及成绩比例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依据课件点播、平台互动、讨论记录、在线测试、在线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结合线下测验、期末考试和小组报告等活动表现,最终根据各项学习活动的完成情况综合计算课程成绩。

(六)课程特色和亮点

课程内容中融入了大量实践案例,尤其是结合授课教师自身的科研和育种生产工作,是“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特色和亮点之一。本课程不仅包含大量国内外前沿育种工作动态资料,还将课程的基础知识与授课教师的育种实践紧密结合,详细介绍了授课教师在扇贝杂交育种、青鳉分子育种以及对虾遗传育种方面的生产经验和研究进展,以专题研讨的方式与学生分享和讨论了育种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对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运行中的几点问题探讨

(一)加强线上互动和讨论环节建设

线上课程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要求较高,为了解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质量,须及时跟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设置了学习情况反馈功能,教师通过线上提醒和线下课程强调,要求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心得体会上传至在线课程的专门版块,授课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加以分析和总结,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并从中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便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笔者通过定期布置课程作业,以相关教学内容讨论题的形式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展开讨论,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提交至在线平台,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评阅和打分,并通过组间互评对报告进行分析讨论。小组报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搜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线下课程考核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无法体现对线上学习过程的考核,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7]。因此,在线课程的考核环节应当涵盖平时学习的各个方面,使测评更加科学合理。在“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的建设过程中,笔者以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的比例评定成绩。期末考试题目从在线课程的题库和讨论话题中选取,平时成绩根据线上课程完成率、线上习题完成情况、在线课程讨论参与度、课堂表现和出勤等五个方面评定。通过这种方式,课程的考核结构更加多样化,课程考核更加突出对在线课程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线上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既涉及育种技术建立的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理论,又包含大量的育种实践。因此,课程内容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如育种科学家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等,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思政育人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德智相融的教学目标。在“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育种实践案例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以及育种技术背后的故事等方面导入思政元素。例如,在《多倍体育种》这一章节,讲到异源多倍体知识点时,引入刘筠、刘少军“父子双院士”的故事。通过讲述两位院士在鱼类多倍体育种和远缘杂交方面的杰出工作,将育种科学家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和优良的家风传承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故事中接受思想教育。又如,笔者在《选择育种》这一章节选择引入“华为芯片受西方国家打压”这一社会热点事件,通过类比和延伸,向学生强调“种业”对整个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性,以及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产新品种的重大意义。以上切入点有效促进了思政元素在“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中的融入。

结语

超星学习通平台是一个广受欢迎的在线课程建设平台,具有操作便捷、资源丰富以及功能模块齐全等优点[8]。经过两年的在线课程建设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自由安排时间提前预习或复习课件及相关课程资料,并在线下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通过在线平台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安排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和资料搜集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在线课程通过设置习题库、章节测试、在线互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并对各环节设置了相应的分数,弥补了传统课程考核对线上学习过程无法进行科学评价的缺陷,培养了学生重视过程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反复学习在线课程资料,对课程知识点有了深入了解,在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都更加积极,课堂表现更加活跃,而小组讨论也不再是一两个学生的独角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上课学生普遍对“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但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与实践方面还存在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综上所述,“水产动物育种学”在线课程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提高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新形势下对“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对农业育种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育种学超星水产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实验中的应用
《茶树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