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生成背景、实践特质与发展路径⋆

2023-12-26 20:36常大伟邢富娟
山西档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常大伟 邢富娟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郑州 450001)

1 前言

为了形成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促进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到2025年,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档案资源建设迈出新步伐、档案利用服务达到新水平、档案安全防线得到新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档案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的发展目标[1],并在政策层面明确了档案治理体系在“四个体系”中的首位作用,突出档案治理体系对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的规范、促进作用[2]。随着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档案学界对档案治理问题也更为关注,如近三年获批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就有《雄安新区档案治理研究》(21BTQ087)、《档案治理生态系统优化及治理效能提升研究》(22BTQ108)、《数字时代档案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2CTQ035)、《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档案治理效能评估及提升研究》(23BTQ107)、《国家数据治理背景下档案数据治理的融入路径研究》(23CTQ001)等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3],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档案治理的主体、客体、理念、方法、工具、路径等仍然是重点讨论话题,档案数据治理、安全治理、文化治理等衍生话题得到一定关注”[4]。与此同时,随着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档案部门和档案学者也开始从档案事业的角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如陆晓娇等探讨了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基本概念与实践要求,细致分析了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以及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品格特性[5]。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档案事业发展的新使命和新方向,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体系是实现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与关键保障要素[6]。鉴于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其生成背景、实践特质和发展路径进行理论阐释,以期更好地促进档案工作实现“三个走向”。

2 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生成背景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驱动下,2014年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司提出了“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目标[7]。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档案治理现代化实践深入发展,档案治理价值持续彰显。但是随着政策调整、技术迭代、需求转变和业务发展,档案治理要素、议题、诉求和方式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难度进一步增加[8]。中国式现代化论断的提出,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要求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野,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不断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9]。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命题应时而生。

2.1 时代背景: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生成

关于现代化的定义大致有3种解释,其一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现象,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其二现代化是一种文明进步,是工业革命以来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范式转变;其三现代化是一个发展目标,是后发国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愿景[10]。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概念的使用最早多指工业化,此后逐渐拓展到政治、军事、农业、科技和社会领域。中国式现代化的雏形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源于“四个现代化”的发展实践,缘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1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下文简称“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中国式现代化在反思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把握中国发展道路,实现了“西方语境”转向“中国语境”的话语生成,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13]。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生成,为思考中国语境下的档案治理现代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2.2 实践背景:档案治理实践的中国化探索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档案事业体系,档案治理实践的中国探索成果丰硕。根据2022年全国档案工作统计年鉴来看,目前全国共有各级档案主管部门3239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154个、通过省级及以上档案主管部门认证的数字档案馆328个、各级综合档案馆藏档案情况117148.7万卷(件)、馆藏电子档案2372.9TB、纸质馆藏资料4316.7万册[14]。同时,档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特别是档案机构改革强化了档案主管部门的管理权威和管理效能,消除了局馆合一、政事不分的管理弊端;档案工作规范体系更为完善,以《档案法》统领、以《档案法实施办法》为骨架的档案制度规范更加适应档案工作的实践要求;新兴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层次不断深化,档案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更为有效;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强化,档案开放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档案利用服务更为便捷,国家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渐成型。如此种种,为进一步总结和探索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经验与路径提供了实践基础。

2.3 理论背景:档案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建构

随着档案治理实践的不断发展,档案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建构也逐渐深入。档案治理理论在批判继承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基础的适用于中国语境的档案治理理论也在不断发展[15]。其一,吸纳了西方治理观下的“社会资本”要素,开始关注社会力量在档案事务中的地位和参与问题;其二,摈弃了“社会中心论”和“去中心化”的西方治理取向,突出中国档案治理具有中国国情,特别是应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下推进档案治理的发展[16];其三,发展了以制度现代化为核心的档案治理理论,认为“档案治理能力本质上反映的是档案治理主体运用一系列的法律规范、制度标准等来参与管理和规范各级各类档案事务的能力,是体现档案制度是否具有明显优势的重要表征”[17];其四,拓展了档案治理理论的适用场景,将以公共档案馆、综合档案馆为主要对象的档案治理,进一步延伸至乡村档案、社区档案和企业档案治理。建构本土化的档案治理理论为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论证提供了理论工具,既是中国档案治理实践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

3 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特质

一般地来说,档案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包括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8]。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其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翻版,而是符合中国实际、切合中国国情、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道路”[19],可将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简单地理解为“根植于中国档案治理实践,体现中国档案治理理念、治理智慧和治理特色,达到档案善治的现代性过程”。从治理实践来看,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具有模式选择的自主性、实践探索的现代性、动力来源的内生性、价值导向的人民性、发展路线的包容性5大特质,体现出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

3.1 模式选择的自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档案事业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国家独立与自主探索、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创新为主与借鉴为辅相结合的创新道路[20]。新中国档案事业创建之初,我们在档案工作方面既没有什么经验,又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尚未形成。1949年苏联档案专家米留申来华,对我国建设既借鉴苏联先进经验又区别于苏联模式的当代国家档案事业格局具有积极意义[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基于自身国情和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模式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推动了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由政府主导向社会协同、由被动作为向主动变革的巨大转变,促进了中国档案事业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提升了中国档案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22]。从档案事业发展演进的角度来看,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正是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的结果,体现了我国在档案治理现代化模式选择上的独立性、自主性。模式选择的自主性,是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发挥能动性、彰显自身特色、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前提。

3.2 实践探索的现代性

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属性,没有现代性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性作为现代化运动进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结果所构成的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能够将传统与现代区分开来的一种属性[23]。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子集,也是一个不断增进现代性的过程。正如陆晓娇等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品格要求与发展路径》中所指出的,“中国式”和“现代化”是分析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维度,其中现代化维度主要指向档案事业的现代性程度”[24]。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现代性具体表现为治理对象的现代性,即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转变,催生数据态管理对象的兴起[25];治理手段的现代性,即以信息技术性工具为代表的新型治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档案治理场景[26];治理目标的现代性,即将善治作为档案治理的伦理起点,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档案治理成效的标准[27]。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呈现的现代性特征,是中国档案治理立足于新的业务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创造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外在表现。

3.3 动力来源的内生性

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主动现代化、从外源式现代化走向内生性现代化、从单一现代化走向全面高质量现代化[28]。内生性现代化方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结合我国国情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探索。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发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自主建构,形成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的积极摸索,动力内生于中国档案治理的实践需求和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过程。从政策牵引力来看,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实践主要是基于中国的档案治理现状,体现了中国档案治理政策选择的自主性和内生性;从社会推动力来看,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以社会需求为重要导向,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社会参与等方面充分考虑我国社会各方面的正当利益诉求;从技术驱动力来看,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积极借助中国信息化战略取得的成果,实现了档案工作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行动力来看,党和政府积极关注档案事业发展,适时调整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并以服务型政府构建为抓手,大力推动档案服务向档案公共服务过渡,积极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

3.4 价值导向的人民性

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永不割舍的情感[29]。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不断开拓新局面,“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观点也成为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诉求和发展愿景。例如,陈永生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工作新导向,档案部门的一切主动记录行为都要围绕和聚焦‘人民’和‘人民的奋斗历史’”[30];朱彤认为“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核心诉求就是党和国家开展档案工作的前置条件。坚持人民性,档案工作才能具有活力源泉和发展动力”[31]。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所秉持的人民性价值导向,在政策层面也得到了认可与支持,例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档案工作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2]。人民性价值导向反映了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发展宗旨。

3.5 发展路线的包容性

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倡导世界各国“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和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33]。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也积极落实“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合作的包容性发展路线。在档案制度建构方面,《档案法》鼓励和支持档案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保障国外组织或个人依法利用已开放档案的权利;在档案国际事务参与方面,中国在全球档案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从国际档案舞台的“观察者”变成“领舞者”[3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坚持包容性发展路线,既是展示中国档案治理成效的重要方式,也是吸纳借鉴国外档案治理有益做法的有效途径,是大国外交应有的气魄。

4 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促进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是主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具体来讲,可以从强化政治领导、加快话语建构、完善制度体系、推进文化赋能、强化技术应用、深化对外交流五个方面探索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4.1 强化政治领导,明确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在思想认识上,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服务党的领导是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要积极发挥档案工作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作用,努力赋能党的思想政治、党风廉政和政治认同建设,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决策[35];在实践向度上,以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为根本原则,以做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定位,以统筹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以推进档案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为支撑[36]。

4.2 完善制度体系,夯实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支撑

以制度现代化促进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这一经验在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并形成了以《档案法》为统领、以《档案法实施办法》为骨干、以相关档案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标准为基础的档案制度规范体系。但也应该看到,在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对象不断丰富、档案业务生态持续演进、社会档案利用诉求更加多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档案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迫切需要在制度层面对档案治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要求在理顺档案治理主客体关系、诊明档案治理难题症结的基础上,以建构现代档案制度体系为目标,不断更新档案制度的理念、内容和规制模式,更加体现新时代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特征、要求和时代使命。

4.3 推进文化赋能,拓展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空间

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在价值取向上,首先是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战略目标,为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明确服务重心、拓展价值空间指明了方向。档案文献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凭证,对中华文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自觉等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也是塑造民族品格、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从文化赋能的角度探讨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能更好地体现档案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因子,更好地展现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特殊价值与独特优势。

4.4 强化技术应用,催生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新模式

新兴技术作为重要的外源性因素,对档案治理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已经成为催生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新模式的关键变量。一方面,技术赋权正在加速重塑档案治理的权力格局,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的机会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深,档案治理的社会化程度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技术赋能为档案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和应用工具,为档案业务流程的再造、档案信息资源深度发掘、档案智慧化管理和档案利用服务创造了良好条件。这就要求持续关注人工智能、信息感知、数据融合、深度学习、智能推送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并以恰当的方式应用于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实践,促进中国式档案治理的信息化和智慧化转型。

4.5 深化对外交流,传播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新形象

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不是封闭自我的现代化,而是开放包容的现代化。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以更自信从容的姿态走向世界,是中国档案事业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以制度型开放理念为引导,积极建构我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制度体系,形成对外开放合作的长效机制;其次,积极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将中国档案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推广出去,为世界档案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再次,积极参与全球档案文献遗产和记忆名录保护工程,向世界展示和宣传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最后,加强档案领域的人文交流和人才输出,以专业技术人才为媒介更好地传播中国式档案治理现代化的新成就和新形象。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