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23-12-26 23:04徐鉴民路世武任向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3期
关键词:文旅园林内涵

徐鉴民 路世武 任向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历史园林是一类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典园林,是指我国古代人民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手段,完成地形改造(包括筑山、叠石、理水等)、花草树木种植、园路布置、建筑修建等作业之后,形成的极具美感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历史园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遗产,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时至今日,中国历史园林的造园手法已经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强烈推崇并纷纷模仿,足见中国历史园林的独特魅力。对国人来说,应当从文旅融合视角着手,做好历史园林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利用率。

1 文旅融合内涵简析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以及有关要素之间,应该逐渐相互渗透,交叉汇合后完成重组[1]。基于这一过程,原有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之间的边界或要素领域会被逐步突破,彼此交融之后形成新的共生体。作为文化底蕴极其丰富的文明古国,我国的璀璨文化早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渗透到方方面面,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这也是我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当前视角来看,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发展背后的必然规律——通过文旅融合,两个产业可形成互补优势,形成涵盖文旅产业核心价值的全新价值链,最终产生“1+1>2”的产业叠加效应。以此为基础,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会更加丰富,旅游层次可得到深度提升、旅游魅力可得到极大加强。当游客前往旅游景区游览时,可得到更加深入的文化宣传,有助于进一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形成文化繁荣的良好格局。

2 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综合分析

2.1 历史园林保护原则简析

历史园林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遗产,在文创融合理念下进行保护作业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保护要素原则。历史园林的原貌、历史元素、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均需得到保护[2]。具体来说,在修缮及维护历史园林时,从业人员应尽最大努力保留历史园林原本的构造、园内布局情况、植被搭配情况、景观设计情况,非到万不得已不得随意改变或破坏。此外,从业人员还应注意保护园林的环境及生态系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及破坏。其二,保护传承原则。保护历史园林的物质形态知识基础作业项,更加重要的保护内容是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记忆。基于此,在修缮及维护历史园林的过程中,从业者应注重挖掘并传承历史园林独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做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工作,使前来观光游览之人能够更加完整、深入地了解历史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三,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历史园林固然重要,但若仅仅只有保护,那便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基于此,在保护历史园林的过程中,从业者应注意在不改变原貌的情况下修缮历史园林原有的生态系统,提高环境的和谐性,使历史园林在现代社会呈现出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使这些效益协调共生,成为供现代人休闲娱乐、感受历史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文化旅游场所。其四,科学保护原则。历史园林的保护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具体来说,从业者应对历史园林的整体情况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之后,制定科学的保护、修缮方案,为历史园林蕴藏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

2.2 提高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水平的有效方法

2.2.1 深化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机制改革

为提高对历史园林的保护及利用水平,首先需要深化相应的机制改革。具体逻辑是,当前的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机制尚未完善,很多内容均停留在概念阶段,并没有落到实处[3]。加上历史园林属于我国特有的文明传承,很少能够从国外获得相应的借鉴。基于此,应当做好“内部挖潜”工作,深化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历史园林活化利用体系,对相关方案和标准进行有效规范。以历史园林的保护为例,从业者应对历史园林的类型、园林内不同环境设施、不同建筑的功能作用等进行全面梳理,分成不同门类之后,开展系统性地保护、修缮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从业者应当深入挖掘历史园林在方方面面蕴藏的传统文化,令文化根基的牢固程度逐渐提升。

2.2.2 深度挖掘历史园林的文化内涵,加大整体保护利用规划力度

历史园林的文化内涵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情感藏体。中国古人在建设园林的时候,会将一些被人们赋予特殊含义、象征某种特别精神的植物移栽到园林之中[4]。比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总体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人格。基于此,一部分历史园林中的建筑格局便是“松竹绕屋、梅香萦绕”。如果历史园林中含有这些特定的植物且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布,意味着该园林被古代建设者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挖掘。其二,文化符号和积极意义的象征。在我国古代,自然界的很多物种除了彰显人格之外,还被赋予美好祝愿,具有祝福的作用。比如一些园林中的石铺道路上雕刻“梅开五福”的图案,意为“梅花花开五瓣”,象征圆满。由于“梅”和“眉”同音,故梅花与喜鹊搭配,雕刻成“喜鹊登梅”的图案,希望人们进入园林后能够“喜上眉梢”。这类充满文化内涵的图案在历史园林中十分常见,能够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气氛。其三,见证历史的古树。很多历史园林中的古树树龄已经超过百年,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作为历史园林中的“活文物”,常被视为民族、江山的象征。此外,生长上百年的古树树干粗壮、表面沟壑纵横,令人产生饱经风霜,苍劲古朴之感。总体而言,从业者应对历史园林中潜藏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加大整体保护及利用规划力度,使历史园林在当前时代呈现今古融合的文化价值。

2.2.3 积极寻找历史园林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结合契机

对旅游产业以及文化保护产业的从业者来说,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看待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问题时,应该明确一个趋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时代大趋势之一,但通过什么方式融合,在什么时候融合,均应进行深度探究。只有选择科学选择融合契机,才能使相关工作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不至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其一,从业者应当全面加强对历史园林的保护力度,探索科学利用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加良好地挖掘并传承历史园林蕴藏的文化遗产,做好深度研究工作,进而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其二,基于历史园林中蕴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更多的文旅融合发展源动力,令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产业名片,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2.2.4 基于创新思维深度推动历史园林文化内涵与旅游业结合发展方式

我国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精髓已经与山川地域融为一体,脱离了特定的环境,文化便会失去原本的意蕴。基于此,文旅从业者应当对此有清晰的认知,在探索历史园林文化内涵与旅游产业结合路径的过程中,尽管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但必须保留本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以此为基础,从业人员还应围绕游客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真诚作为名片,以地区文化特色带给消费者新奇、回味无穷的体验。只有如此,才能在保护历史园林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文化内涵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而不是令历史园林成为广大消费者深恶痛绝的“智商税消费项目(是指一些消费品、付费服务看似名头响亮,宣传人员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价值与消费价值之间差距极大,令人没有第二次重复购买的意愿)”。

2.2.5 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虚拟现实”方式恢复历史园林景象

近年来,我国社会一直存在一种讨论,即某些历史园林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导致曾经的景象不复存在(如最著名的圆明园在清朝时期被侵略者焚毁,至今仍然保留遗址)。针对这些历史园林,是否应该重新建设,恢复曾经的景象,或是采用现代技术,建造出与历史景象存在一定差异性、具备一定现代特征的全新园林。针对这种争议,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士都有较为充分的理由。比如有些人认为,园林的“历史”面貌意味着历史传承,重要程度应该位居首位,因此,现代人应该不遗余力地恢复园林的本来景象。还有些人认为,园林传承至今,无论受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影响,导致原本的面貌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本身同样是“历史”,故针对“历史面貌”不应该狭隘,而是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前行。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即不应盲目追求“完全恢复历史园林的本来面貌”,而是应该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另一种形式恢复历史园林的景象。比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后,可以创造出虚拟的“园林历史景象”——游客通过佩戴3D眼镜等方式,置身于虚拟世界中,即可观察园林的历史面貌。通过这种方式,也许能够“调和”上述两种观点,实现“双赢”。

3 文旅融合视角下某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实例分析

3.1 历史园林概况

某历史园林位于我国珠三角地区,总占地面积达到0.23平方千米,在20世纪初期建成。该历史园林见证了晚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经历了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该历史园林一度被视为历史文化遗产而被保护起来。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地方政府决定开发该园林的旅游价值。

3.2 历史园林内古建筑的修缮及利用

从建筑风格角度来看,该历史园林中的建筑同时容纳了东西方建筑文化中的很多代表性元素。如东方追求的清幽、古朴、厚重的建筑风格与西方追求的浪漫、优雅的建筑风格均在该园林建筑中有所呈现。此外,建筑周围环绕山水也是该园林的特色之一。针对该园林的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时,采用的方法如下:其一,注重收集历史资料,如珍贵的老照片、文字记载等,力求保留建筑的原貌,确保真实性。其二,对建筑内外搭配的设施“能不动尽量不动”,务求呈现出园林古建筑的历史厚重感,使游客无论是远观还是进入其中游览时,其思绪都能够被瞬间带回百年前的历史之中,进而获得与现代社会完全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其三,园林整体整治修缮的过程中,面向全社会的专家、学者征求意见,使该园林真正成为活性历史文化遗产,而不是缺乏“诉说能力”的死物。总体而言,以园林内古建筑为中心,经过灵活、妥善地修缮之后,该园林已经真正作为文化遗产,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对丰富现代人的精神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3.3 现代科学技术在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应用

在保护修缮历史园林方面,从业者应当打破固有思维,正确看待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业者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某些古建筑、古设施经过多年风吹、日晒、雨淋之后,已经出现不可逆转的伤损。这些伤损已经很难通过现代技术完全复原。针对这种情况,片面追求保留原貌在很多时候并不具有可取之处,反而增加历史园林内部的安全隐患。在这方面,西安古城墙的保护可被视为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古都长安所在地,保留至今的古代城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经历千年时间,西安古城墙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被破坏,看似在墙体表面进行加固保护,但没有顾及内部,最终导致部分城墙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外墙塌落的事故,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个案例说明,追求园林古建筑、古设施的完整性只能是“尽力”,但不可强求。正确的做法是,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将一些园林内已经无法还原原貌的建筑、设施遗迹配以当前的实际景象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影像技术进行虚拟还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园林保护与利用手段,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4 历史园林地方文化内涵的特色打造

历史园林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利用方面应该凸显历史厚重感和真实感——既要尊重历史、延续文明,又要确保真实度。比如近年来,一些国家、一些地区为了宣传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采用的方法是“偷窃其他文明并安在自己头上”,这种做法不具备任何可取之处,还会因为本地区缺乏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露怯”,进而极易引发一系列负面事件,极大地影响本地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上述历史园林所在地区的文旅从业者对此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保护及利用历史园林的过程中,善于寻找独属于本地区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每一处景点中均注意衔接本地区文化历史脉络。这种方式极大地彰显了本地区的文化自信,可通过“真实”吸引游客,具有可行性。

4 结语

总体来看,历史园林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文旅融合视角来看,一方面,对历史园林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应注意挖掘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从而与一般性质的园林有所区分;另一方面,基于文化内涵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游客源源不断前来游览、观赏,从而达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综合考量之下,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历史园林保护与利用工作必须呈现出协调性,最终实现满足各方需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文旅园林内涵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活出精致内涵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挖掘习题的内涵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