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政务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与情感动员
——以抖音号“人民日报”“重庆发布”的重庆山火报道为例

2023-12-28 22:49刘海群
新闻传播 2023年19期
关键词:音号灾难性山火

刘海群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1]。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提供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共享平台;继“两微一端”后,短视频成为政府部门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政务短视频参与社会治理的价值也不断凸显。2022 年重庆山火灾难中,政务抖音号“人民日报”与“重庆发布”积极利用各自的强大传播力与本土化优势,积极进行灾情报道,通过短视频的媒介形式构筑出关于可见性的网络,让民众能够通过即时、交互的短视频形式了解此次山火事件,甚至参与到山火救援之中,强化了集体感,共同构筑了重庆的“精神共同体”,有助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

一、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政务短视频的影像叙事

文字、图像、视频等承载着叙事的内容,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表达特征与功能[2]。视频在时空上的连续性使得视频可以作为记忆的媒介与体验的中介,让视频观看者与其中人物共享经历,激发情感共鸣,产生情感联结。与传统的影像叙事不同,当下短视频影像的叙事更具交互性,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因此,早在2018 年,便有一大批的政务号入驻抖音平台,使得政务信息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更加高效地开展政务工作,进行社会治理。

(一)视听化呈现

短视频主要包含人物、场景、音乐等叙事元素,提升了人们的视听体验。短视频通过在短时间内呈现画面内容以及配合相应的音乐、同期声,以视听语言最直观地完成故事情节的表达,让观众能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并理解信息、了解具体情况,与观众产生认同与共鸣,大大提升视频内容的传播效果。就如在重庆山火事件中,中央媒体抖音号“人民日报”发布的19 个视频中,点赞量超过一百万的就有16 个,最高点赞量也高达610.6 万;而重庆地方政务抖音号“重庆发布”发布的30个视频中,有9个视频破了十万点赞量,其余的视频也达到了一万点赞量。

优质的短视频内容通过人物、场景、音乐等视听元素的组合,能够抓住观众的敏感点,做到舆论引导、情感动员,积极传播正能量。“人民日报”发布的重庆山火视频中,获赞量最高的视频主要讲述了重庆小伙儿支援山火扑救太过疲劳,浇水清醒后再继续运送物资的情节,配上山路陡峭的场景、摩托车小伙儿的画面定格以及“未来可期,加油少年”的背景音乐,瞬间牵动观众的内心,不仅对小伙儿感到敬佩,也滋生一股共克难关的力量感、信念感。而“重庆发布”获赞量最高的视频也聚焦于人物活动,展现重庆北碚武警官兵在山下操场休息了半个小时后又赶往火场救援的场景,画面中还穿插着人们讨论救援人员饭没吃就去救援的聊天截图,以及画面配文“天!他们就在山下操场休息了半个小时,又走了!刚刚重庆武警官兵饭也没吃,再次奔向火场。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时刻准备着”,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以及背景,瞬间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二)平民化叙事

灾难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一般体现在不同的叙事人称和叙事人物上。一方面,灾难新闻报道一般会采用更具真实性和客观性的第三人称视角,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叙事也更容易让人信服;另一方面,灾难新闻报道大多会着重刻画“大人物”“大英雄”的形象,比较少聚焦在“小人物”身上。而在移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灾难新闻报道不断适应新媒体特点,突出小人物、第一人称视角,从不同主体出发挖掘新闻素材。

因其视觉上的冲击力与感染力,短视频能够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及其活动,更易引起观众共鸣。特别是此次重庆山火事件中,山火救援中充满着人情味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观众。“人民日报”抖音号在8 月27 日发布了一条以市民为叙事视角的短视频。其中,重庆市民欢送救援战士的场景通过市民的第一视角记录下来。画面中市民一直向武警战士递送饮料、水果等,而武警战士们则一直往外推,画面传递了满满的热情。此外,这条短视频以“一个往里塞,一个往外推,这真的是军民鱼水情啊!感动!”为标题,呈现视频叙事主题,并配上《在你的身边》主题音乐以及现场市民喊话的同期声“收到!必须收到,你们辛苦了!必须收到……”,声音与画面的结合更让人有如身临其境,直接让观众直呼“感动”。正是这种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放大了新闻的情感因素,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二、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政务短视频的情感动员操作

基于短视频碎片化、多媒体性、强传播力等特点,政务短视频成为“网络视听+政务”的典型载体,让严肃的政务信息变得通俗易懂。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作为媒介新形式的政务短视频在政府机构与用户之间搭建起情感传递的桥梁,以接地气、人格化的方式生产情感,开启了以用户为主体、动员为核心、情感为链接的互动新局面,进而唤起用户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从而构筑起灾难性事件中的情感共同体[3]。

(一)指示符号的交互性引导意义建构

和传统的影像不同,短视频形态特别注重交互性,突出用户的参与价值。政务短视频进行情感表达与传递,需要有效引导用户参与符号意义的共同阐释,打通共通的意义空间。皮尔斯认为,指示符号意味着符号与对象之间具有提示性的关系,能够通过种种关系将接受者的注意力引向对象[4]。在政务短视频中,指示符号则具有鲜明的指示作用,可以引导用户参与短视频互动,如对话式的旁白、视频同期声、文字提醒以及特效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直接或间接引导用户参与交互行为的指示符号[5]。具体来说,这些醒目的指示符号通过引导用户的注意力,深化用户的沉浸式参与,发挥符号的情感解释意义,助推情感动员。

“重庆发布”抖音号发布的视频利用多样的文字提醒形式,对此次灾难性事件的进展重点进行报道,发挥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其中,获赞量最高的视频“8月25日晚重庆北碚武警官兵从休息地赶往火场救援”中,出现了不同颜色、不同字体、不同背景的文字提醒,如,大字显示“天!他们就在山下操场休息了半个小时,又走了”,同时,黄色背景的大字也强调“刚刚,重庆武警官兵饭也没吃,再次奔向火场”,最后伴随着战士的宣誓,也出现了“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时刻准备着”的橙色大字。这些醒目的文字不仅展现了战士们积极救援的行动,同时也利用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来给予重庆灾区人民信心,激发大众团结奋斗、共克难关的决心,构筑精神共同体。

(二)内容的情节化叙述实现情感引导

一般来说,与情感紧密勾连的是动人心弦的情节。情节包含了某种能够调动情绪的环节和产生情感投射的情景。在短视频中,通过不同片段对情节进行叙述,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不同的情感,进而引导不同的情绪,实现“戳心窝”的效果。而短视频要在短时间内将情节讲述清楚,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则要求叙述情节能够唤起公众的情感经验或情绪记忆[6]。

在此次山火救援事件中,“重庆发布”与“人民日报”抖音号重点抓住了三个特殊的救援情节,一个是物资准备情节,一个是山火救援情节,一个是灾后胜利情节。首先,在物资准备情节中,“重庆发布”抖音号抓住重庆市民群体,报道巴南区市民自发支援物资,抢着报名志愿者,在报名现场交替出现“我来!我是党员”“我可以,我来帮忙”等声音,彰显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底色。其次,在山火救援情节中,报道特别突出摩托车小伙儿的力量,展现小伙儿骑摩托车帮忙运送物资的各种片段,其中“人民日报”抖音号中关于重庆小伙儿支援山火扑救太过疲劳,浇水让自己清醒后再继续的一幕更是十分令人感动,该视频获得了高达610.6 万的点赞量,体现了观众与视频的强互动性,使其得以借助该情节实现救援动员的情感勾连。最后,在救援胜利的最后阶段,“人民日报”抖音号则发布了“夹道送别”系列短视频,呈现了重庆市民送别救援人员的场景,其中重庆市民给救援人员送上当地产品表示感谢的一幕幕更显示了重庆市民的热情以及救援胜利后大众的兴奋之情。这些内容的情节化叙述,无不在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能够唤起公众的情绪记忆,加强情感联系。

(三)音效的加持提升情绪感染力

声音是短视频叙事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它与人物等因素相互作用,往往是文体、语气和价值观的融合[7]。短视频音效包括两种,一种是现场的人物说话声,即同期声,一种是在短视频制作中添加的背景音乐。同期声能突出内容的真实性与增强现场氛围感,背景音乐则为短视频的叙事主题服务,能够增强情感表达,具有极强的情绪传染力;这二者的配合能够为短视频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推动情绪的快速发酵。因此,声音的注入不仅有助于奠定短视频主题的情感基调,还有助于渲染叙事框架内的场景、人物活动,增强内容的感染力。

在灾难性事件的情感动员中,一方面,声音建构的叙事情境能够将短视频中的人物和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综合呈现发布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当观者进入声音情境,其情绪也会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或者人物说话声的语气而发生变化,并在声音的高潮部分迸发情感,唤起公众的情绪共振[8]。比如,当现场志愿者争相报名的声音响起,观者内心会产生触动,在无形中增强山火救援的信心;当用激昂的音乐以及现场的呐喊声宣布山火胜利扑灭时,则会振奋人心。此种情况下,观者与现场人物的关系,在背景音效的加持下获得联系,实现屏内屏外人物的情感共振。

三、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政务短视频的情感动员策略探究

为了更好地利用短视频平台提高政务号在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传播力、引导力,本文结合重庆山火事件中政务短视频的情感动员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究政务短视频如何在突发灾难性事件中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并通过情感唤起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从而构筑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情感共同体。

(一)达成情感共振的议程设置

在突发灾难性事件中,公众对于灾难性事件的信息需求高涨,媒体需要即时传递相关事实,解答大众疑难、疏导大众情绪,以免引发舆情危机。因此,媒体的议题与公众情感紧密相连,议程的设置与公众情感需要相互配合,以便在灾难性事件中实现对公众的情感引导,推动线下灾情与线上舆情的高效治理。通常来说,在灾情治理的不同阶段,政务短视频会有不同的议程,因此也需要设置对应的情感,以便引导观众。灾情发生时,需要注重激发公众的信心与团结意识,体现温暖的人情味;灾情取得成效后,则要深化大众的情感连接,强调共同体精神。例如,“重庆发布””人民日报”抖音号在山火发生后,精准呈现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山火救援的情况,强调消防人员、武警战士与市民等群体的帮助,特别是大批志愿者的加入,为山火救援工作增添了信心;而在山火陆续扑灭后,“重庆发布”“人民日报”抖音号发布的系列视频中,也呈现了人们的胜利欢呼声、重庆市民欢送救援人员的场面,突显市民与救援人员之间的情感连接,体现共同体精神。

(二)调动情绪的背景音乐

在短视频传播中,背景音乐的作用不可小觑,它需与视频内容相契合,能够直观地呈现视频主题,渲染氛围,调动公众的情绪,成为情感动员的重要一环。在重庆山火报道中,聚焦送物资的志愿者,“重庆发布”制作“一起守护我们的山,8 月24 日重庆北碚众多挖掘机协同作战,开挖30 米宽隔离带”视频内容,并选取《守护着我的光》为背景音乐,歌词“从黑夜到黎明不管有多难/挫折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从黎明到白昼未来就在前方……”配合志愿者前进的步伐,唱出了志愿者救援山火的决心,十分令人振奋。此外,“人民日报”制作的系列欢送视频都以《在你的身边》为背景音乐,“我想在你的身边/我想在你的身边……”歌词的循环,通过舒缓的音乐表达了市民与救援人员的情感羁绊,轻易拨动了观众的心弦,体现出大众在重庆这座英雄城市所构筑的精神共同体。因此,调动公众情绪的背景音乐在此次灾难救援中贯穿始终,并在不同场景中积极强化公众的不同情感。

结语

短视频通过人物、场景、音乐、配音等视听元素的组合,可放大视觉冲击与情感冲击,极大地唤起观众的共鸣与认同。在此次山火灾难性事件中,政务号利用短视频的媒介形式开展社会舆情治理,通过情感实现动员,加强公众的情感联系,唤起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为灾情增添了温情,传达了团结互助的精神,有效地发挥了政务短视频的情感动员功能。

猜你喜欢
音号灾难性山火
科学家说地球变暖速度比以前认为的要快,而避免灾难性后果的窗口期即将结束
上海市护理学会正式开通抖音号
党报短视频,以温暖点亮生活——以温州日报抖音号和瓯视频为例
党报抖音号如何生产正能量爆款作品——以湖北日报官方抖音号为例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美国加州各地山火肆虐 已造成6名消防员死亡
山火难熄
综合发力 化解灾难性医疗风险
中国媒体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改进与不足
灾难性的威胁:抗生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