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多平台时政新闻采编策略探讨

2023-12-28 22:49何东泽
新闻传播 2023年19期
关键词:时政受众融合

何东泽

(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沈阳 110000)

当前时期的媒体融合技术已经日益深入到时政新闻的媒体传播领域,构建了多平台的新闻传播表现形式。时政新闻的采编业务应当确保达到新闻信息的来源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程度,采取多平台的媒体融合技术实施导向来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领域范围。媒体融合技术不仅增加了新闻采编的行业发展机遇,而且也会带来新闻采编业务的创新过程挑战。由此能够得知,时政新闻的采编业务模式目前亟待实现多平台融合的创新,切实提升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整体质量。

一、媒体融合与时政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媒体融合的特征

媒体融合的内涵在于整合网络新兴媒体与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通过实现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形式的信息传播媒介融合,进而达到了各种类型的传播媒介良好互补效果,构建了利益共融以及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的新闻传播媒介保障体系[1]。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媒体融合的基本含义集中体现在紧密结合不同种类的信息传播载体,其中应当包含网络信息的传播载体、电视与广播的新闻传播载体、纸质媒介载体等。多种媒体之间能够实现动态化的信息交互传播,整合了新兴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各自优势,对于信息共享的媒体平台进行了拓宽。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了网络信息获得广泛传播以及实时共享的重要技术保障,媒体融合的传播信息平台具有体系化与协同性的明显技术优势,突破了媒体信息的单一传播实现途径[2]。媒体融合的技术发展以及技术转型特征在根源上拓宽了信息交互共享的选择范围,允许了信息传播中的媒体平台受众自主进行交流参与。媒体受众对于实时性的反馈信息建议能够给予自主的表达,突破被动式的媒体信息接收模式。因此可见,媒体融合并不是仅仅涉及网络新兴媒体的引进与推广,同时更加应当表明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的各自实践资源优势,全面整合多种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渠道的传播信息载体。

媒体融合最为显著的信息传播特征还体现在互动共享,多种媒体的新闻传播受众都能自主参与到新闻制作以及新闻接收的实践过程,构建了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共享保障机制。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受众具有差异化的新闻信息选择需求,受众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需求来进行更加灵活的新闻信息选择获取。融合多种媒介的传播新闻信息过程将会表现为更好的媒体协同特征,非常便于媒体受众实现灵活的媒体平台选择。新闻受众在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的场所地点都能做到自主接收时政新闻,避免受到时空因素的新闻传播局限。多种不同的载体传播媒介具有相互协同的基本特征,新闻受众能够实现更加灵活以及多元化的新闻信息反馈、信息交互传播与信息资源交流。

(二)时政新闻的特征

时政新闻的基本内容包含国际与国内的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召开的重大政治会议等,时政新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时政新闻的具体种类应当包含国内时政新闻、国际时政新闻与地区时政新闻等,各种类型的时政新闻都具有实时性的新闻事件传递特征。目前现有的信息传播过程由于受到媒体融合的转型变化影响,进而体现了媒体融合模式下的信息实时传播以及交互传播特征。从媒体信息的实时传播角度来讲,传播实时性的网络媒体信息不能缺少多种媒体的融合平台作为必要的技术保障前提。具有实时性的媒体信息动态传播模式将会有效消除信息传播的延迟,确保了新闻信息能够实现多种不同渠道的广泛传播[3]。

二、多平台时政新闻采编的发展变化特征

(一)时效性增强

时政新闻的基本属性就是较强的时效性,时政新闻只有体现了良好的时效性,那么新闻信息的内容才能够具有价值[4]。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平台在客观上允许了实时性的新闻信息得以完整采集,促进了时政新闻的采编时效性提高。在融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驱动下,个性化的信息传播与共享模式将会得以全面推广。新闻采编人员有必要正确运用媒体融合的技术创新方案,合理优化新闻采编的现有业务流程。

时政新闻本身的生命力集中展现在新闻时效性,时政新闻必须要实现第一手的新闻采编信息及时传播与共享,否则时政新闻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在此过程中,融媒体构成了传播网络信息以及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平台,客观上达到了拉近与媒体受众沟通距离、创新新闻传播模式、节约新闻传播的成本资源等良好实施效果。融媒体主要建立在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保障支撑前提下,融媒体技术的现有形态包含数字杂志、触摸媒体、数字电视与其他类型的信息化媒体,上述的新闻采编技术支撑媒介都能促进新闻时效性的增强。

(二)形态多元化

时政新闻的采编形式只有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实施思路,那么时政新闻才能借助于更加新颖丰富的表现形态来增强吸引作用。融媒体的智能技术手段对于新闻传播情境进行了全面的构建,重点体现在新闻直播的在线互动过程、全景式与沉浸式的新闻场景,促进形成了多元化的新闻采编形式[5]。融媒体的移动终端受众群体日益呈现庞大的规模发展趋势,网络信息传播的受众群体对于实时性的新闻传播信息资源实现了充分的共享,促进了网络终端用户与融媒体传播平台的互动交流。融媒体技术具有智能化、移动化与实时性的显著特征。

融媒体平台容纳了海量的网络信息传播资源,依靠于网络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标。由此可见,创新时政新闻的采编形态不能缺少融媒体的保障支撑技术。近些年以来,时政新闻原有的采编实施模式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技术转变创新,采编业务人员能够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技术思路来收集更加完整的新闻信息素材。新闻采编人员经过新闻原始资料的筛选与编排,加工形成内容新颖以及形式灵活的时政新闻内容。

(三)质量要求提升

时政新闻的受众群体目前针对于新闻信息的真实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实践要求,从而决定了新闻采编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保障网络媒体融合下的时政新闻达到信息真实程度的基本质量要求。时政新闻的采写与编辑过程都要体现对于新闻事件真相的全面还原,采编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确保新闻采编的素材真实性。新闻采编人员只有做到了切实维护新闻内容以及新闻素材来源的真实性,才能够在根本上彰显时政新闻应有的媒体传播价值,凸显时政新闻对于塑造以及传播价值理念的重要导向作用。

但是不应当忽视,媒体融合的创新发展趋势将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虚假的网络信息得以扩散,同时也对新闻采编业务的信息内容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与传统媒体平台下的新闻采编实施思路相比,当前阶段的新闻采编工作体现出尊重新闻真相的宗旨思路,切实维护媒体融合受众的新闻知情权利。现阶段的媒体新闻受众已经演变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新闻受众可以充分参与到新闻自媒体的网络信息传播过程[6]。某些不法分子以及网络用户就会利用自媒体的网络融合机会,导致虚假与负面的新闻信息得以扩散,威胁到整体的社会稳定发展。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多平台时政新闻采编完善改进策略

近些年以来,时政新闻的采编实践工作已经得到了技术创新完善,新闻采编的传统技术实施思路呈现多平台的总体发展特征[7]。然而与此同时,融合多种新闻传播平台的网络传播媒介很容易造成虚假以及负面的新闻信息扩散,甚至还会给整体社会秩序带来不良干扰影响。因此在多平台的媒体融合技术转型下,改进时政新闻原有的采编工作实施方法就是要致力于新闻信息的良好质量保障,具体应当涉及新闻采编业务的如下完善发展思路:

(一)把握好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在多种传播媒介的平台作为技术保障基础上,要促进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实现持续性的提升,将新闻采编工作置于规范化的管理实施范围。时政新闻采编的规范管理制度应当促进实现体系化的改进,确保采取体系化的采编规范管理制度来提升新闻采编的整体实施效果。采编人员在融合多种媒体平台的情况下需要具备更加敏锐的新闻资源捕捉视角,从而做到准确采集以及合理选择碎片化的时政新闻信息。新闻采编人员针对于网络媒体的融合传播技术应当准确加以把握,严格遵守新闻信息的采集、编排与新闻发布流程。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在多种媒体的网络传播平台支撑下,新闻采编现有的制度规范必须要实现同步创新。

(二)丰富创新多平台的时政新闻采编形式

时政新闻现有的传播表现形式正在日益丰富,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做到合理采用多元化的传播新闻媒介终端[8]。在融合多种媒体的情况下,目前经常能够采用的传播新闻载体终端主要涉及多种社交平台,例如快手、抖音与微信平台等。新闻采编人员对于多元化的传播新闻终端平台应当进行综合性的实践运用,从而拓宽了时政新闻的信息共享覆盖范围。对于新闻采编人员的实践业务素养应当促进实现必要的优化提高,确保新闻采编人员能够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具备更好的应对能力。采编业务人员对于新闻报道的前期策划环节应当给予重视,运用深度挖掘的新闻资源整合处理方式来呈现更加丰富的新闻报道。采编人员在应对虚假负面的网络传播信息时,应当敢于为网络平台受众展现新闻事件的真相,切实做到全面净化网络新闻的传播空间环境。

新闻采编人员对于时政新闻的内容形式应当进行创新,采取丰富的新闻信息传播表现形式来改善时政新闻的整体传播效果。现阶段的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善于采取更加接地气的时政新闻形式来呈现新闻内容,从而有效拉近了新闻采编人员以及媒体融合受众的情感距离。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占据新闻信息的舆论传播高地,做到在根源上阻断传递虚假负面网络信息的渠道。对于公众影响效应较强的热点新闻事件而言,采编人员应当及时介入并且提供科学解释,做到详细与耐心解答自媒体受众的疑惑。新闻媒体占据的传播导向地位如果要得以长期性的保持,那么当前时期的重要应对思路就是构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模式,确保融媒体的新闻传播受众能够做到在情感层面上认同新闻媒体。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提供公开以及透明的新闻信息来源,注意引导融媒体的网络舆论朝向更加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全面增进新闻采编人员与媒体融合受众的信息交流

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正确采用微信交流互动的渠道,从而增进了采编人员以及受众群体的信息资源交流。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主动突破采编业务的滞后实施思路,做到主动与新闻媒体的广大受众共同分享采编信息资源。采编业务人员应当更加重视新闻受众的反馈建议采集,据此实现了新闻采编质量的优化提高目标。应当构建多种网络信息化的受众交流渠道,增进新闻采编人员与媒体受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坚持客观平衡原则,尽量避免“唯政治”的报道。随着各种行政作为越来越成熟,普通百姓不再是为了安全生存才关心政治,而是为了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提高生活质量才关注政治。如果新闻媒体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因强化“政治性”而忽视受众的需求,既不符合新闻规律,从宣传的角度讲也会适得其反。时政新闻往往都是“硬”新闻,它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但同时它的内容与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更加相关。被媒体播报的新闻都是经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这本身体现的就是新闻报道的目的性。时政新闻要想很好地实现应有的社会沟通功能,用材上就要注意,一篇好的时政新闻就是通过巧用素材,既能提炼会议或领导讲话中的关注民生信息,又能体现领导对老百姓的关心关爱。

(四)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

新闻采编人员的自身业务素养目前需要得到持续性的提升,通过提升新闻采编人员整体实践能力来确保新闻采编的良好效应获得体现。时政新闻的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做到主动与新闻受众展开深层次的信息交流,搭建网络媒体融合的受众沟通桥梁。新闻采编人员对于自身的角色转变过程应当进行合理的应对,凸显新闻媒体的权威性,确保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能够树立良好的舆论价值观念。要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真实信息产生来源,从而形成了权威性更强的网络信息发布模式。采编人员对于新闻话语的单一传播方式应当进行优化与调整,采取新闻媒体受众更加喜爱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促进新闻信息实现共享。新闻传播渠道如果没有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受众互动基础上,那么新闻媒体应当占据的主导优势地位就会很难得到突出。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针对于受众参与实现信息共享的多元化渠道应当予以建立,采取客观的媒体新闻传播视角来展示新闻事件的真相,严格尊重新闻媒体的受众知情权。

(五)凸显时政新闻的新颖性与独特语言风格

通常情况下,时政新闻报道较多采用通稿或略改。通稿或程序化报道,很难突出自己的报道特色。所以恰当捕捉选择紧附于主题的细节,不但对主题的突出具有强化作用,还能够显示出独特的报道视角与风格。另外,因为时政活动中自然流露的细节更具人情味,更能体现人文特点,所以容易打动受众,时政新闻报道中恰到好处的细节展现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恰当把握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特点。时政新闻报道受传播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各级党和政府行政作为的不断成熟和传播环境拓展性的变化,时政新闻报道的改革空间相对比较大,作品语言风格多样化是很重要的方面。时政新闻报道应在内容上严肃而不在于面孔严肃,怎么把严肃的内容用受众乐于接受的面孔传达出来,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言,少用文件语言、政治化语言,就能够让受众顺利接受新闻信息及信息所包含的各种精神实质。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时政新闻在多媒体融合的当前技术发展趋势下亟待实现新闻采编的原有思路转型,通过合理创新新闻采编的传统实施思路来促进时政新闻的传播影响效应增强。时政新闻的主要作用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传递,传统的传播形式主要是各级党报和电视台。受当前信息技术的冲击,这种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环境,受众范围较为有限。基于此,时政新闻的传播应当主动结合媒体格局的变化,利用自身独有的资源优势,提升传播力和公信力,引导社会舆论,做党和人民称职的喉舌。

猜你喜欢
时政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