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对策

2023-12-29 03:25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三角旅游业黄河

王 叶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太原 030031)

0 引言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在黄河旅游与保护上提出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1],助推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黄河金三角区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区域支点,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对其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自2020年暴发新冠疫情以来,旅游业处于恢复与重振期,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契机.

目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主题同质化严重、旅游资源分布和开发程度不均衡、合作协调力度不够、内部竞争激烈等问题,而区域旅游合作能够整合区域资源共性优势、缓解同质化问题,做到优势互补和强强共赢,可建立起鲜明的整体旅游形象,也有利于区域旅游品牌化、名牌化,进而对区域宣传产生良好影响.同时,区域整体的旅游形象也可以突出区域内部的独特优势,求同存异,各放异彩,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针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Friedmann[2]在其核心-边缘理论中提出:任何区域在产业布局、人口布局等方面均是基于核心区和边缘区发展而来,随着经济发展,财力、物力以及技术等都集中在核心区域,并且使边缘区域的资金、人口和劳动力向核心区流动,因此造成了核心与边缘区域的不平等不平衡发展.随着核心区发展的不断成熟,资金、技术等又开始向边缘区流动,最终带动边缘区的发展,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的机理,边缘区可主动寻求合作,通过区域联合,形成新的增长极将会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学者则多以具体案例来研究旅游合作的路径、对策和模式等.崔凤军等[3]研究了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的演化阶段与供需耦合模式;江金波等[4]探讨了珠三角地区旅游合作创新耦合度以及合作创新获益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并给出合作创新对策建议;彭晓玲[5]研究了区域旅游整合模式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应用方法;王琦[6]阐述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旅游资源概况,并对区域旅游合作作了可行性分析,构建了区域旅游的目的地系统;张淑萍等[7]综合多种因素,设想出泛黄河金三角区进行区域旅游开发的构想;车海艳[8]从区域合作的新动力方面,针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现状,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模型.目前,对于后疫情时代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合作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目前现状,运用实地考察法、调查法厘清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现状,并考虑疫情影响后该区域内旅游合作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针对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合作开发对策,从而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业合作发展提供参考,对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合作现状

1.1 旅游业发展现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山西运城、临汾,陕西渭南和河南三门峡四个市.自然地理位置上,位于黄土高原、秦岭和华北平原三个地形区的交界处,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根祖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在这一区域得以传承与发展.2021 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运城、渭南、三门峡市旅游业收入均占到GDP 的14.0%以上,可见旅游业是该区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资源价值高,资源独特.运城市共有9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约占黄河金三角区的一半.其中,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数量较少但质量较高,包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运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舜都(即蒲坂)、禹都(即安邑)以及夏都均位于此,鹳雀楼、关帝庙、普救寺均为中华文化的渊源地,运城市的旅游业充斥着丰厚的人文气息.运城市目前旅游开发程度较高,有19 个2A 级以上景点,占据全省数量的20.2%;有4A 级以上景点10 个,数量在山西省处于第二位,占据了黄河金三角区所有4A 级以上景点数量的45.0%.三门峡市自然旅游资源占据主导地位,拥有695.6万亩的森林和高达47.0%的森林覆盖率,三门峡市2A 级以上的景点共计15处,其中自然类景点11处,人文类景点4处.临汾市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有限,但现有的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形成了黄河壶口瀑布旅游文化节和大槐树祭祖活动两大王牌,其中“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汾市目前旅游竞争较为激烈,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壶口瀑布还归属于延安市,历山风景名胜区又与晋城市和运城市共有,旅游主打目标为根祖文化,与运城市形成了同质竞争.渭南市2A 级以上的旅游资源共计50 处,其中自然类资源与人文类资源数量相差不多,旅游资源数量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中首屈一指.但目前渭南市的主打特色是锣鼓、戏曲和高跷等传统演艺项目,在没有进行深度开发的情况下与当代旅游消费观念存在一定偏差.

1.2 旅游合作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合作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6—8月分三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区域内游客、旅游企业经营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游客旅游感知度、对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旅游企业经营者对旅游合作的满意度、旅游经营环境满意度等.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达94.33%.其中,向游客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问卷190 份;向旅游企业经营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 份.对游客调查结果显示,98.42%的游客认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往返交通便利,不存在交通不便或拥堵的问题;84.21%的游客认为自己所到景区有游览意义,特色鲜明;但也有45.79%的游客仅仅停留在自己所在省份行政区域内旅游,并没有游览邻近的外省所属景区,说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合作仍存在欠缺.68.42%的游客对所到景区的旅游服务较为满意,8.95%的游客对旅游服务非常满意,有7.37%的游客对所到景区的旅游服务不满意,说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89.47%的游客认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态发展创新性不足,以观光旅游占主导,缺乏对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对旅游企业经营者的问卷与访谈结果显示,90.32%的经营者认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企业受创严重,经营环境较为恶劣;87.10%的经营者认为旅游景区主题不鲜明,且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各个景区主题混乱,未形成整体联动,旅游发展受限;65.59%的经营者认为政策环境仍有提升空间,目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各自为政,落实旅游合作政策的力度不够,管理协调机制缺失,且同行业间恶性竞争较为激烈,导致整个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84.95%的经营者认为经营者与当地居民对旅游合作的理解程度与赞成度不高,大局意识不强,旅游服务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行业规则,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现状混乱;98.92%的经营者认为该区域特色鲜明,资源互补性强,开发潜力大.

总体而言,通过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发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业发展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但在旅游合作上,存在旅游业协调发展力度不够、效率低、主导地位不明确,规制化、系统化的旅游服务行业缺失,管理协调机制有效程度不高,整体性旅游主题缺失,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游客体验不佳等问题.

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分析

首先,资源优势.从整体的旅游资源来看,该区域拥有大量游憩价值与经济价值上互为补充的资源,由于该地处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秦岭的交界地带,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该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例如壶口瀑布、运城盐湖等,同时在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例如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得益彰、各有所长、交相辉映,这种互补关系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资源基础.

其次,区位优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四个地级市均位于其所在省域的边缘,四市之中只有渭南市靠近省会中心,其余距离所在省份中心城市均较远.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看,四市与所在省份的中心旅游区相距较远,难以同中心旅游区的旅游市场产生呼应和联动.因此,上述地区在省内都存在事实上的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使各市有强烈的重塑愿望,运城市、临汾市和三门峡市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内部人口流动性较高,文化认同感较为强烈,从而为该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地理区位便利与共同心理期望,希望通过三地市的合作发展,塑造区域内旅游区位优势.

第三,合作优势.早在1986年,运城市、三门峡市和渭南市成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初步形成了黄河金三角的区域合作体制.1997年,运城市、临汾市与渭南市等建立起“中国黄河龙门—壶口八地市县旅游协作联谊会”,初步建立起旅游业合作机制.2009年,四市共同签署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书》,推出了“旅游一证行”活动,进一步完善了黄河金三角区的旅游合作体制,健全了旅游服务体系,也推动了黄河金三角区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国务院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黄河金三角区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为新时代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基础.

第四,效应优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上集聚分布,旅游资源的集聚性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条件.在旅游合作发展中,旅游企业集聚与标准化,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随之带来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从而形成整体的旅游合作效应,推动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发展,为该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经济与产业基础.

2.2 劣势(Weakness)分析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均衡.从旅游资源分布规模上来看,渭南市的2A级以上旅游景点数量多于运城、临汾和三门峡三市数量的总和,而级别高的5A 级景区仅有一个——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可见,该区域缺乏高质量旅游景区,旅游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在开发程度上,运城市、临汾市开发程度较高,景区的知名度也较高,旅游吸引力相对较强,而渭南市、三门峡市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旅游吸引力较弱,因此,在旅游合作中容易出现步调不一致、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难度大等问题.

其次,旅游业态创新性不足.目前该区域旅游业整合深度不够,观光旅游仍为主要游览方式,存在新业态打造不足、各地区之间旅游主题与旅游购物行业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休闲度假、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性旅游方式缺失,产品替代性较强,旅游空间有待提升.

第三,内部竞争比较激烈.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因区域内高级别景区数量较少,存在高级别景区对整个地区旅游业的极化效应,例如,华山在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绝对优势,拥有较高的名气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其余山类旅游资源形成“遮蔽”与“排挤”.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例如临汾市、运城市以根祖文化为中心形成同质竞争,同时黄河作为贯穿整个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各地市以黄河文化为基底“各自为政”,形成激烈竞争.

第四,缺少高效的政府管理协调机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横跨三省四市,涵盖七个行政单位,不具备统一的行政区划.整体的旅游形象尚未建立,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仍然较差.虽然景区数量多且集聚程度较高,但大多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整体旅游品牌缺失,品牌认同感低.区域旅游合作涉及企业、居民、政府等多方面利益主体,涉及食、宿、行、娱、购、旅游服务等多个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链,多地域、多产业错综复杂.要想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合作协调机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开始时间早,但落实与发展不到位,其内部旅游合作的协调机制仍比较粗糙,对因区域旅游合作而产生的问题缺乏高效良好的协调机制[9].

2.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首先,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契机.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经济遇冷,旅游业遭受重创,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游客出游意愿明显增强,旅游市场表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旅游业淘汰落后产能、更新升级旅游产业的契机,通过此机会,调整晋陕豫金三角区旅游业发展格局,改善旅游业服务现状,加快三省四市旅游业协调发展机制,从而可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机会.

其次,转型发展不断推进.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2019 年山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工作实施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区域旅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三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尤其文旅产业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经济结构转型为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4 威胁(Threat)分析

首先,经济形势与业内竞争局面紧张.一是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较为严重,尤其像旅游业这种与外部环境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加明显.目前,疫情仍然处于不稳定状态,旅游业随时有可能受到影响.二是旅游业业内竞争激烈,不仅包括外来区域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的影响,同为区域旅游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珠三角区域旅游、环渤海区域旅游等在知名度和开发程度上都远胜于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同时也包括本区域内各地市之间的相互竞争,各地市之间目前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景区之间互相竞争,导致黄河金三角区特有的旅游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其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会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处于黄河中游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雨集中、地表松散的黄土堆积物为气象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条件和物质基础.早期人类对此地的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稀疏,地表水分截流能力弱,因此该地很容易引发山洪、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位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秦岭的交界地带,地形较为复杂,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更高,进而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影响,且周边旅游市场在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后,到达此区域游览的游客就会减少.

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对策

3.1 给予准确定位,构建整体旅游形象

首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应提炼鲜明的旅游主题,给予准确定位.旅游主题是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先导,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可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是连接黄河中游、下游的纽带,且为中华文明源头所在,文化特色鲜明.因此,该区域应从其区域地理与文化内涵出发,给予准确定位,并构建整体的旅游形象.黄河文化就是该区域最鲜明的主题,可以将“黄河母亲,中华缘起”作为统一宣传标语,在旅游符号设计、节事策划上深挖共同的文化内涵,着力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黄河文化走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其次,提高区域旅游业服务水平.根据旅游主题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并统一使用.目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服务业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不佳、部分服务设施缺失等现象,因此要加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从业素质,引进资金完善服务设施.此外,应重点改造区域各地市的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城市旅游的愉悦体验,塑造良好的旅游口碑.

3.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的关键.具体可从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行.

饮食方面,一方面,应以地方特色为主,打造餐饮企业特色品牌,比如当地面食颇具特色,可与黄河中游文化紧密结合,创立符合当下群众口味的品牌,同时在餐饮卫生、餐饮标准上严格要求,实现标准化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进已有连锁品牌,比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服务,增加旅游地饮食服务多样化,从而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住宿方面,从高中低端建立立体化多元化的住宿服务体系.加快星级酒店评定工作,在高端酒店服务上站稳脚跟.积极吸引标准化的大型连锁酒店入驻,构成旅游住宿的中坚力量.鼓励青年旅舍和农家乐的发展,满足差异化需求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住宿系统.与此同时,严格管理,将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落到实处.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酒店可在主题设计上融入黄河中游金三角区域文化特点,强化吸引力.交通方面,完善基础设施,路牌统一化,提高游客旅行的便利性;同时可以鼓励私人交通公司合规化、有序化发展[10],发展自驾行、半自驾行等多元化的旅游交通方式.

旅行社服务方面,首先,要推动旅行社服务的标准化,建立严格的行业标准并进行严格的监管,引导旅行社行业间的竞争由传统的恶性价格竞争向服务质量竞争转变.其次,要提高从业者的数量与质量,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从业者收入保障体系,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保障区域内部的企业不拘泥于行政区划,大胆合作合并,最终建立起规制化规模化的旅游集团.

购物方面,核心问题是研发特色产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纪念品原创性较低且数量少,农产品丰富多样但附加值低,可以通过组织设计师设计,通过网友征集意见等方式,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设计出能体现当地特色、能吸引顾客消费、能满足从业人员利润要求的文创纪念品,以点带面,在旅游购物方面形成突破口.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购物需求.

娱乐方面,可挖掘区域内的旅游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素材[11],将区域内的文化特色结合新兴娱乐形式制作成娱乐项目,如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漂流等特色娱乐项目,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鼓励旅游娱乐企业创新发展.例如,近期在西安大唐不夜城以“演艺+互动”形式新推出节目“盛唐密盒”,因风趣幽默、爆梗不断,让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大唐名人的魅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同样,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应该植根于地区特色,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娱乐产品的竞争力,增强游客的休闲体验.

3.3 打破行政障碍,建立多样化宣传方式

改善合作体系不完善的现状,最关键的一环在于破解行政分割、市场壁垒等束缚,三省四市应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行业法规,统一的合作机制,保障旅游业在政策法规下平稳运行.旅游产品的异地消费性决定了营销对于旅游产品的重要性[12],在信息化时代,过去单一的宣传与营销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建立旅游品牌,宣传旅游形象,需要政府牵头集中资源,三省四市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共同打造多元化的立体宣传网络.从旅游目的地角度来说,可通过节庆活动、展会等方式,以游客需求为前提,三省四市可联合举办大型展销活动,吸引旅游企业前来入驻.从游客需求角度来讲,黄河金三角区可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方式创新广告形式,融入游客需求特点[13],创新宣传内容与形式.例如,山东省淄博市作为鲁菜发源地,充分利用抖音等新兴媒体的引流效果,掀起了淄博烧烤的热潮;从区域地理位置特点层面讲,三省四市应合作营销,黄河金三角区共同推动少部分优质景点知名化,进而通过这些“点”连成“线”,最终带动整个区域的“面”的共同发展.

4 结语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品牌还未成形,整体旅游形象还未树立,距离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还有较大差距.行政分割、市场壁垒、产业落后、宣传缺位等都给晋豫陕黄河金三角区旅游合作带来了影响.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然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沿黄各省份的合作、协同势在必行,开展深度的旅游合作能够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发展带来新的产业选择.

猜你喜欢
金三角旅游业黄河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金三角图案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