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

2023-12-29 19:45陈俊
科学导报 2023年88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思政课高校

陈俊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该类课程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任务;与此同时,能够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播给大学生,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高校思政课面临一些新问题,而思政课传统考核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正是其中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因此,积极推动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高校思政课考核是要检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某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计划,从而提高教育效果。然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大多是“一卷定高低”,从而导致考试这个“指挥棒”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高校思政课传统考核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般而言,高校思政课的考核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既需要考察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察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换言之,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应当是“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养成较强的实践行为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传统的考核模式往往只重视知识导向,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能力导向,这就导致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平时不学习的学生只要考前认真背诵一些重要知识点,也能够轻松地获得高分。这种“知行失衡”的考核模式背离了建立考试评价体系的初衷,使高校思政课考核目标异化,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对思政课相关知识的全面学习,从而影响了他们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

高校思政课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很多领域,涉及哲学、法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要学好该类课程并不容易,这就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求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考核模式往往围绕着课堂传授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内容一般不会脱离高校思政课教材的范围,无论是提交课程小论文还是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内容都无法完全涵盖思政课的所有内容,并且这种考核模式只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太少,从而使考核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这种片面化的考核内容并不能反映大學生的真实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主要为终结性考核评价,具体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试卷考试,以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呈现;二是撰写课程论文,一般是要求提交一篇学习了某门思政课之后的心得体会。这两种类型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都是以书面考核方式呈现,需要学生将相关内容写在纸面上,这就使考察的内容只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考查的目的也只能是大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而无法考查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陈旧,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然而,目前的考核方式使大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突击复习等“临时抱佛脚”也能应付,他们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欠佳。

考核评价主体作为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的决定者,他们在高校思政课考核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考核主体多元化,才能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以及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公正性。然而,在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考核评价过程中,考核评价的主体往往仅由各门高校思政课的任课教师担任,并无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等人员参与其中。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主体在考核过程中所体现的仅仅是某一门思政课任课教师自己一个人的意志,而该任课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有接触,对于学生在课外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太了解,加之其会受到个人时间、精力、喜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考核评价某一位学生时,难免会给出一个有失公正的考核分数。

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就是要克服原有考核方式的弊端,形成新的考核模式,这必然会带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传统考核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建立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多元化考核体系。第一,高校应当结合办学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要结合大学生的兴趣,既要考核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各方面的实践技能,从而使考核更全面、更具综合性。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注重考核评价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各门思政课的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状况,使思政课考核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并能从思政课中获益,促进自身发展。第三,合理确定高校思政课考核成绩的构成比例。一般而言,高校思政课的最终考核分数主要由期末考试、课堂表现、社会实践三部分的成绩组成,在设计这三部分成绩的分值时,其比例可以确定为5:2:3;这样能够适当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从而凸显平时表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终建立起多元化的高校思政课考核体系。

平时考核是高校思政课考核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形式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执行,致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不够重视,经常出现逃课现象。若要改变这种现状,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强化过程考核,将大学生的课堂表现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两个部分,对这两部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严格实施。第一,在学习态度考评上实行负分制,即对违反课堂教学纪律和规定的现象设置扣分条件。例如,对连续3次坐在教室最后2排的学生要给予其一定的惩罚,在课堂表现考核成绩中减1分。此外,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对学生实行不定期点名,每迟到1次扣1分,每缺课1次扣5分。第二,强化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回答问题、课堂笔记、书面作业、参与讨论等几个方面。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每回答一次问题即可在课堂表现考核成绩中加3分,回答正确的加5分。通过加强课堂表现的考核,能够使大学生既有学习压力,不得不遵守课堂教学规范,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又有学习动力,能够在课堂上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一些高校赋予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分值较低,致使该环节流于形式,得不到大学生的重视。因此,要强化对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的考核。第一,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分值比重。从长期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社会实践环节的分值应当占思政课考核总成绩的30%,如此才能引起大学生的重视,从而达到以考核促进大学生提升自我实践能力之目的。第二,采用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應当结合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考评方法,对社会实践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都设置相应的分值。例如,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给大学生开设与“思政课”教学要求相关的学术讲座,要求大学生必须参加,如果缺勤则在社会实践考核成绩中扣除一定分值。此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外实践调研活动,然后撰写调查报告,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调查报告进行评分,使其作为社会实践环节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通过上述这些方式强化对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的考核,既可以督促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又能够促使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强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学生自我评价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目前高校思政课只注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忽视了将学生作为考核评价的主体,这是有违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因此,要加强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改变以往只重视教师评价学生而忽视学生自我评价的现象,[1]将二者的评价有机结合。此外,为了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加真实,还应当确立多元化考核主体。诚然,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考核评价的直接实施者,其在考核过程中当然处于主导性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然而,在日常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对的是数百上千的学生,很难悉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日常表现、政治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因此,若要对大学生进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就应当将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其他学生纳入考核主体的范畴,坚持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主,辅导员、班主任等其他考核主体为辅,从而确立多元化考核主体,实现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宇.关于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42):57+59.

本文系遵义医科大学2022年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JJG2022-5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思政课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