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2024-01-01 08:04谭燕肖衡林黄艳雁周金枝庄心善李扬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谭燕 肖衡林 黄艳雁 周金枝 庄心善 李扬

摘要: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是湖北省省属高校首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简称“国际班”)的创建是学院落实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的载体。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基础,以“国际班”为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导师制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等方面提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具体途径,为国内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土木工程;国际化人才;项目导师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001-04

基金项目:2021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材料力学二维码案例库的成长型思维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302);2020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46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由我国提出的倡議,是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互利共赢的倡议。中国政府充分考虑到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现实困难,鼓励中国企业到海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当前,“一带一路”正逐步落实,需要高等院校源源不断地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输送具备海外土建工程、路桥工程建设能力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因此,我国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教育势在必行,任重道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亦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更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而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1][2]。在中国本土创造国际化高等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人才,服务社会并影响社会经济发展[3]。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主要有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专业三种教学模式[4],为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已有35年办学历史,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有着良好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分别与法国、德国、捷克、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2005年起,分别与法国马恩河谷大学、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和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等开展合作,签订土木工程中法本硕国际合作项目和中德本科国际合作项目合同,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海外研修、学习、交流,至今已培养近200名出国学生,有的在国外完成本科学习,有的攻读硕士研究生,初步建立了适应专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体系。2013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与《华盛顿协议》框架下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质等效[5][6]。2015年起学校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不断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优秀留学归国人员,鼓励更多优秀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中,国际科研合作越来越多,储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孕育了良好的国际化教育环境,为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湖北省首个国际化示范学院。

本文从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开办“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实践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导师制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等方面的内容,旨在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与科研实践能力和国际协调、交流能力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

1.“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是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的载体,首期国际示范班包括2018级国际路桥班和2018级国际建工班。这两个国际班的40名学生是经过专业和英语等综合考核,并结合以往成绩选拔产生的。国际班的开办目的是按照国际标准开展教学环境建设,逐步实现教学、管理与国际接轨,理念、规则、文化与国际相通,面向国际前沿,培养具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意识、多学科视野、扎实的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本领域未来和全球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体现国际化理念的课程体系设计

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在于建立体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获得与职业及执业要求相匹配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具体落实为相关课程的能力达成度指标[7]。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按照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以及集中实践、短学期实践等类别进行课程划分,全面参考《华盛顿协议》的要求[8],并进行细化,结合“一带一路”海外建设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发展变化,更新课程内容,选择外国专家教学和英语教学。

(1)双语或全英文课程设置的目的。目前,“国际班”的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大纲要求与相应中文课程相比,除了结合合作国家的课程教学大纲拓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外,不同的是“国际班”以中英双语或全英文教学为主。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离不开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推进双语教学实践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国际化认证至关重要。双语教学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递,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课程文献阅读和问题探索活动”,利用外语了解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的工程前沿动态,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创新性思维能力。

(2)双语或全英文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相应课程增加8至16学时,增加了“弹性力学”和“工程典范与危机现场”专业选修课。增加的学时主要用于相应课程国际领域相关前沿内容的介绍。以国际建工班为例,选择“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课程进行双语或英文教学。针对建工方向和路桥方向的英文课程教学,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主要包括承担过来华留学生教研任务的教师、国际化示范学院特邀外教和国外专家,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英语的作用。同时,按学科专业评估与《华盛顿协议》的具体要求,中外教共同落实课程建设目标,对应编写英文教学大纲,尽可能选择国际经典教材或自编教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两个国际班开展小班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双语课程中的有些知识点用中英文对照介绍,有些知识点用中文介绍,有些知识点全部是英文。同一课程设置多位教师,中英文授课教师分工协作开展教学,如国内教师与国外专家对“荷载与结构设计”“桥梁工程”等课程进行合作授课,效果较好。考虑到虽然国际班在第三学期开展双语教学,但全英文教学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有难度,因此主要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并合理控制教学信息量,以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主要采用短期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安排在中文教学之后,以便学生对比中外差异,形成国际化视野。在课程内容上,优先选择掌握外国先进核心技术的相关课程或我国对外技术输出的相关课程,主要将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作为外教课程。另外,提前确定授课内容和方案,确保学生在充分掌握我国现有相关技术规范重点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再了解国外规范的做法,对比讲授中外专业设计规范和工程实践的差异,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教学设计。实践环节是沟通专业教学与就业要求的纽带[9],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衔接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践教学设计,应根据国际建工和国际路桥专业方向的特点,以“夯实理论基础、拓宽学科视野、提升工程和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优化、深化、精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毕业实习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构建以工程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和综合层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基础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基地在岗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管理和工程实践的能力;通过短学期、寒暑假开展“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结构设计竞赛”“学科竞赛”“软件培训”“结构创新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工程设计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接受导师团队的模块式培养打下基础。

3.“项目导师制”助推综合创新能力的高阶培养

为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针对“国际班”施行“项目导师制”,一方面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报名参与导师项目。同时,制定《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项目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本科生导师的选聘、工作考核、管理与奖励制度。原则上,项目导师必须是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有校级或以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指导经验的教师优先;必须在近两年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成绩中属于优良,未出现过教学、科研方面的重大责任事故。導师和学生实行双向选择的原则。每位学生在硕士生导师中选择1位导师,每位导师同一年选择1至2名学生,学生从第三学期起进入导师科研或科技创新课题组。导师要对学生的学业和科研训练进行全程指导,以项目带动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模块式训练[10],如学科竞赛类、考研类、论文指导类、出国深造类、赴涉外企业实习或工作类等,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模块的导师。这样做,能够尊重个性培养,允许成果百花齐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的高阶能力。

4.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构

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院重新规划“国际班”的教学管理架构。国际建工班和国际路桥班各遴选出一名优秀班导师,组建成专业的国际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团队,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化示范班”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示范班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培养管理等工作,管理委员会委员全覆盖进“国际班”课堂听课,相互指导提高双语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班导师则跟踪学生“最近发展区”,总结阶段性问题,及时交管理委员会讨论,以动态调整培养过程。

1.注重教材选择

对于部分较成熟的学科基础课,应尽量采用国际经典教材,如Hibbeler R.C.编著的《材料力学》。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不能照搬国外教材,因为国外原版教材内容过多、难度偏大,不利于学生接受工程文化和创新思维的教育。应引入中外工程项目实例,体现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对比中外专业设计规范的差异,指导学生针对国内国外建设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工程创新成果。同时,可以鼓励教师团队编著与中文教材相应的有较强系统性、完备性和中国特色的英文教材,这样教师讲授起来既得心应手,又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教师所编著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与时俱进,涵盖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内国际领域最新工程进展与案例分析。教材的选择对双语或英语教学至关重要,今后应继续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需求自编双语教材。

2.重视激励措施

两个国际班在教学管理体系架构中设立了层层分管、每级分管的学生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机制,内容烦琐,需做得更细,而且分管之间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工作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质量监督、管理和保障作用。特别是短学期实践环节和项目导师制环节,教师指导难度大,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指导教师都是立足本职工作无私奉献,目的是真正使人才培养出“成果”,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建议建立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

3.开设“工程伦理”课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的价值取向。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土建、路桥工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明确工程师的“伦理责任”,秉承全球利益共同体的宗旨和分享中国成果的精神,有效分析并协调各方利益诉求,这也是《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素质的明确要求[11]。因此,建议学院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可以邀请企业总工程师进行教学,特别是邀请重大项目和涉外项目负责人进行“一带一路”项目教学,还可以继续选派教师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对工程建设环境和人才培养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

总之,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是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应当稳步推进。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国际班”从其创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导师制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建议以课程建设为中心,融入课程文献阅读和问题探索活动,强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水平,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引用“项目导师制”助推综合创新能力的高阶培养,希望能够为国内交通土建类相关专业的国际化变革提供借鉴,为国内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峰,顧祥林.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06(01):100-103.

[2]于黎明,殷传涛,陈辉.等.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与国际化办学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41-52.

[3]刘志勇,姜慧,牛鸿蕾.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1):55-58.

[4]李建勋,夏建中,梁伟.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6(02):144-148.

[5][8]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10-15.

[6][7]肖岩,李智.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国际班”建设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41(04):88-92.

[9]金峤,吴翔宇,孙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建设策略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92-97.

[10]蒲武川,谷倩,冯仲仁.以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6):20-25.

[11]杨成,富海鹰,蒲黔辉.“一带一路”背景下交通土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5):110-114.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in Universities

———Take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 Clas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an Yan, Xiao Henglin *, Huang Yanyan, Zhou Jinzhi, Zhuang Xinshan, Li Yang

(School of Civil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 China)

Abstract: The school of civil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 college of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Demonstration Clas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college to implement it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olidly promot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s the carrier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ak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system for cultiva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Specific way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course system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tation, project mentor system, and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talent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heBeltand Road";civi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projectmentorship system;personneltraining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土木工程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