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2024-01-01 01:03王雨晨齐华光李春娟杨姝怡
贵州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脊髓型诱发电位体感

王雨晨 齐华光△ 李春娟 杨姝怡

(1.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检查科,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市第五医院科教科,陕西 西安 710054)

颈椎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多以相应神经支配区的疼痛或感觉异常等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在临床上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型。体感诱发电位(SEP)为评估颈椎病神经功能状态的重要手段,其是指通过是指刺激混合神经或相应皮节区域,在皮层记录的反应电位,能够评估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2]。体感诱发电位还广泛应于监测术中脊髓损伤及提供预后相关信息,也可用于评估脊髓、神经根生理功能完整性[3]。本文探讨与分析了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以促进体感诱发电位,尤其是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经临床确诊后治疗的165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64例,脊髓型颈椎病57例,混合型颈椎病44例。纳入标准: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相应的临床分型;年龄20~75岁;本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对象均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皮质脊髓束受压所致的锥体束征等体征;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安放心脏起搏器患者,妊娠期妇女,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合并肿瘤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有进行性肌肉萎缩患者或其他神经内科相关疾病者,临床资料缺项者。神经根型颈椎病64例中男27例,女37例,平均年龄(50.92±9.33)岁,平均体质指数(21.88±2.22)kg/m2,平均收缩压(122.98±10.11)mmHg,平均舒张压(78.27±3.33)mmHg,平均心率(76.29±0.34)次/min。脊髓型颈椎病57例中男29例,女28例,平均年龄(53.59±11.82)岁,平均体质指数(21.98±1.38)kg/m2,平均收缩压(122.76±9.81)mmHg,平均舒张压(78.87±4.14)mmHg,平均心率(76.77±0.87)次/min。混合型颈椎病44例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2.66±10.82)岁,平均体质指数(22.00±1.76)kg/m2,平均收缩压(122.65±10.33)mmHg,平均舒张压(78.47±5.01)mmHg,平均心率(76.29±1.11)次/min。不同分型患者除神经根型颈椎病女性较男性多(P<0.05)有统计学差异外,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日本光电四通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给予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全部操作均由同一专业组医师采用我院实验室不同身高患者的正常值与检查结果比较后得到波形消失、潜伏期正常或延长、波幅双侧对比降低>50%为异常的检查结果。检查时实验室室温保持在24.0~28.0℃,分别在皮层Cz′、C3′、C4′记录,用表面电极刺激四肢腕正中神经、内踝胫神经,分别用指环电极在双侧上臂外侧、拇、中、小指刺激C5、6、7、8皮节,电流刺激量为15~20 mA,刺激频率3Hz,脉宽0.2 ms,每个波形均和60~100次,每一部位记录可重复N1或P1波形至少2次。记录皮层体感诱发电位N20波、P40波波形分化、潜伏期及波幅,记录C5、6、7、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形分化与P1波潜伏期、波幅。

1.3神经功能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时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分,每个项目0~5分,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颈椎功能越差。

2 结 果

2.1神经功能NDI评分对比 结果显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DI评分(31.22±1.48)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NDI评分(31.76±2.10)分,混合型颈椎病患者NDI评分(31.34±1.98)分,不同分型患者的的神经功能ND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2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相对参数对比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N20波、P40波潜伏期延长及P40波波形消失率都高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n(%),n

2.3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相对参数对比 C5、6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形分化、潜伏期及波幅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中均无统计学差异,在脊髓型颈椎病组中,C7、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形消失率则高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P<0.05),而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幅异常多于脊髓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型颈椎病患者C7、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n(%)

3 讨 论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受压神经根、脊髓等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而脊髓型颈椎病是中央后突的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脊髓受压,其发生机制为脊髓的慢性压迫[4]。另外还有颈型颈椎病和交感、椎动脉型颈椎病,前者以局部疼痛症状为主,后者由于颈部血管、交感神经受累,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病变时刻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

本研究显示不同分型患者的的神经功能ND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仅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NDI评分很难有效鉴别不同分型的颈椎病患者。

体感诱发电位通过对脊髓后索深感觉长传导通路的检测,且该项检查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地评价颈椎病神经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相应神经根感觉成分的受累情况,从神经功能评估的角度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有效弥补了影像学检查只可见形态结构改变与评分检查主观性高等不足[5-6]。本文结果显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N20波、P40波潜伏期延长异常率及P40波波形消失率均高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患者(P<0.05);同时脊髓型颈椎病的C7、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形消失率明显高于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患者(P<0.05),均显示出从神经电生理检查来看,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高于其他分型颈椎病。 颈段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C8皮节体感诱发电位P1波波幅异常率高于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由于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为双侧对比后较另一侧降低50%以上者有提示异常的意义,该结果与患者症状侧是否有相关性,还有待于更大的样本量进行研究。

综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于不同分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形分化及潜伏期、波幅等指标可作为颈椎病分型诊断的依据,尤其是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脊柱疾病中的定位作用以及波形未分化的患者提示更加严重的分型,都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及神经电生理医生的重视。

猜你喜欢
脊髓型诱发电位体感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非触控式的体感机械臂交互控制系统研究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脑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体感语境下的交互行为设计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