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

2024-01-01 01:04王绥绥孙丹
贵州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下肢

王绥绥 孙丹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陕西 榆林 718000;2.咸阳市中心医院运动及关节外科,陕西 咸阳 712000)

静脉血栓栓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DVT)、肺动脉栓塞(PE)以及血栓综合征。急性下肢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集,阻碍静脉官腔,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DVT并发PE的发病率较高,PE是常见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因此如何预防急性下肢DVT合并PE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1]。血管内介入是治疗DVT的有效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能降低PE的发生率。因此,本文研究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经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患者知情同意;符合血管介入治疗适应症者;单侧下肢血栓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血栓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9.2±5.5)岁。病程2~56 h,平均病程(18.4±2.8)h。血栓部位:左下肢血栓患者25例,右下肢血栓患者15例。血栓类型:混合型血栓患者22例,周围型血栓患者10例,中央型血栓患者8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8.4±5.2)岁。病程3~59 h,平均病程(19.2±3.1)h。血栓部位:左下肢血栓患者22例,右下肢血栓患者18例。血栓类型:混合型血栓患者20例,周围型血栓患者13例,中央型血栓患者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血管腔内介入及抗凝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术中配合医师手术、术后对并发症的护理、注意事项的叮嘱、按时监督用药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完善患者各项检查,重点了解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有无手术禁忌等,术前4h禁食,术前进行床上排便训练。(2)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配制和注入溶栓药物,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妥善固定溶栓导管,包扎穿刺点,将患者安全护送至病房。(3)术后护理:①常规护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皮下血肿,观察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②溶栓导管的护理:溶栓导管留置3d,在导管部位贴上醒目标识,有导管经过的关节叮嘱家属和患者禁止大幅度活动。观察泵注速度和剂量,防治导管扭曲。观察导管周围有无出血,若有明显渗血则需要更换敷料,计算出血量,若发生出血过多,及时告知医生。拔除导管后加压包扎处理。③患肢护理:将软枕垫于患肢下,患肢抬高20~30°,促进患肢血液回流。观察患肢周径变化,注意对患肢进行保暖,禁止挤压、摩擦和热敷患肢,防治血栓脱落。④并发症护理: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观察有无皮下淤血、口黏膜出血、结膜出血、便血、尿血等。若有发生及时处理。⑤出院护理:叮嘱患者多下床活动,对于卧床患者叮嘱其进行关节锻炼,避免久坐久站。注意保护患者,适时抬高患者促进静脉血回流。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采用日常生活量表[2](AD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PT、APTT、Fib以及D-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T、APTT、Fib以及D-D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对比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对照组ADL评分(64.82±6.74)分与观察组ADL评分(64.91±6.8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9,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84.45±10.29)分大于对照组的(71.26±8.43)分(t=6.271,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出血、血管壁损伤以及肺栓塞,观察组发生率5.0%(出血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出血3例、血管壁损伤2例、肺栓塞5例)(χ2=6.275,P<0.05)。

2.4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92.5%(满意25例,一般12例,不满意3例)高于对照组的72.5%(满意16例,一般13例,不满意11例)(χ2=5.541,P<0.05)。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成为血栓患者的治疗首选方案。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采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和新型抗凝剂进行治疗,使溶栓药物局部作用于血栓部位,溶栓效果更强[3]。但在溶栓的同时如何预防PE的发生成为临床学者的研究重点。目前认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PE的发生,因此总结DVT患者的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经验尤为关键。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PT、APTT、Fib以及D-D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将患肢抬高,促进静脉血回流,并针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有效控制了患者的凝血功能水平[4]。在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时发现,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观察组通过对溶栓导管的泵注速度和导管敷料进行及时更换,定期观察患者切口情况,有效避免了因导管原因引起的并发症,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是肺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5]。在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时发现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由于良好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凝血功能更好,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更佳。最后在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时发现,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良好的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需求,使患者满意度更高。

综上,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足患者需求,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