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湖北“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对策

2024-01-02 16:55王章红苏俊杰许兰兰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产教湖北多元化

孙 茁,王章红,苏俊杰,许兰兰

(1.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2.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北 武汉 430071)

0 引言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助推湖北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 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湖北是职教大省。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高等职业院校61所(其中民办11所),中等职业学校263所(其中民办57所)。湖北高职设置专业413个,涵盖19个专业大类、88个专业类,占所有专业类的90.72%;全省中职共开设148个专业。从数据上看,湖北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较为全面的专业结构体系。但总体而言,湖北职业教育在全国地位优势不够明显,在办学质量、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等方面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1.1 办学质量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目前尚无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这与湖北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第一方阵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方面,全省国家级双高院校数(8所),仅占高职院校数的13%,明显低于浙江(30%)、江苏(22%)、陕西(21%);共建成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33所,仅占中职学校数的12.55%。三是职校办学规模方面,全省在校生规模超过15 000人以上的高职学校12所,占比19.67%。同时,县级中职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综合实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1.2 服务产业方面

一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耦合度亟待提高。在服务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2],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布局上[3],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匹配度、适应性仍需加强。二是湖北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存在同质化现象。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不够灵活,专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4],对接湖北产业的大数据、机器人工程、航天航空、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社会治理等社会急需学科专业有所欠缺;中职学校开设护理、家政、养老、物业、快递、建筑等紧缺专业较少,院校之间的竞争优势难以凸显。三是湖北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不够[5]。职业院校布局及规模与推动省域城市群发展不相匹配。例如,高职学校中,武汉市、荆州数量偏多,襄阳市、孝感数量偏少。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当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接轨不够,难以满足地方产业及经济发展需求。

1.3 促进就业方面

一是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21年,全省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1.16%,与2020数据(87.35%)相比,虽有所提高,但是受疫情冲击和经济环境影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二是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需要提升,湖北高职院校55.56%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三是湖北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2021年,湖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为59.99%。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为115 482人,直接就业率为16.75%,其中,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占比26.5%,从事个体经营的占比13.77%,其他方式占比59.72%。

2 湖北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成因

当前湖北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不能较好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其症结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够”。

2.1 “思想解放”不够

目前,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尚需完善[6]。对产教融合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没有完全打通、办学主体形式单一、师生结构多元化不够、课程体系实践性有待加强等问题。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勇于突破传统的办学主体、课程体系、师生结构、育人方式等一切不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职业教育框架结构[7],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增强职教适应性[8]。

2.2 以“人”为本不够

人的发展是全生命周期的发展,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需求是动态变化的。目前,湖北在匹配各类群体职业教育的需求上还需加强,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成效上不够突出。职业教育体系仍集中在学历教育方面,技能培训领域布局不够。“三农”人才、退役军人、待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很好地融入职业教育体系中。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养特点,因人因时而异,因材施教,量身打造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3 “产业对接”不够

职业教育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的水平能力。目前,湖北职业教育与产业联系不紧密,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能力和产业需求仍有错位,不能为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供系统性技能人才支撑,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聚焦产业发展现实需要,精准培育各类技能型人才,盯紧湖北现代产业发展前瞻性、匹配性、推动性要求,培育现代职业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满足产业发展的技能需求,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面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需求,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做到动态响应、精准匹配,就需要构建完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培养更多技术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全面深化产教融合。

3 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快构建湖北“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

结合湖北实际,根据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打造“多元化”(办学主体、师资力量、专业课程、学生主体、评价观念)职业教育体系,精准匹配经济社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育需求,将“产业发展”融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对接“生产过程”,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从而推动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3.1 强化产教融合统筹规划

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通过需求牵引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9]。一是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紧密对接“十四五”期间全省16个重点产业链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构建与湖北“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空间布局。探索在“襄十随神”重点打造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为特色,在“宜荆荆恩”重点打造以现代化工、航天航空、现代农业等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二是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协同机制,统筹推进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同步规划和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支持建设若干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试点行业、试点企业、试点职校[10]。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地进行若干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大健康等领域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和优质企业;分级分类编制发布产业结构、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以匹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抓手,加强“产教融合型”职业教育院校和集团建设,形成“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合力。

3.2 建设多主体高质量办学格局

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建立紧密协同的职业教育创新体系。一是促进各层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就业教育转向生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路径,支持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支持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行业急需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才。二是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鼓励共建共享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三是推动出台“湖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支持职业院校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11];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积极性,校企共定标准、共商方案、共开课程、共训技能,确保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3 打造多层次高水平教师队伍

完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多层次教师管理制度,建立职校、企业、高校院所等联合培养新型职教教师的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强化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改革职业院校教师管理体制。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健全高校教师、企业家、技术能手与职业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规定,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三是加强教师职业发展保障和绩效评价。加强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校长专业化培育工程,组织教师教学竞赛,拓宽职业院校教师海外培训渠道。完善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教师考评制度。

3.4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将技能培训作为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功能和新的增长点。一是打造多元化教学课程体系。立足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吸纳行业企业意见,以学习者为中心,围绕技能培训需求,推动“课堂革命”,形成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能力和行业指导科学设置教学课程机制[12],全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二是统筹产教融合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规划,建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学科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办好地方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13]。定期公布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状况报告,完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主管部门组织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达标验收。三是强化教学课程管理。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教学课程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智慧课堂、智慧车间、智慧图书馆、慕课教学、虚拟仿真实训,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教学课程协同创新体系。

3.5 搭建各类人才终身教育立交桥

加快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适应各类群体终身发展、各层次技能培训有效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完善面向各类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非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面向各类在校生和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等社会群体,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培训渗透融通。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职与普高、高职与应用型大学分级培养和联合培养试点。三是完善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完备的培训成果学分认证制度,持续实施“职业教育赋能提质专项行动计划”,统筹“1+X”证书试点与学分银行建设,做到证书试点工作与职业教育日常教学互融互通、互相促进。

3.6 营造职业教育良好发展氛围

通过职业院校提档升级,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一是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招录招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参军入伍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构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4]。三是讲好职业教育故事。构建形成全方位、多视点、多渠道的职业教育立体化宣传格局,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3.7 强化职业教育发展保障

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职业教育制度保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协同推进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的属地管理职责,完善省市共建、市区共建的管理体制,促进省、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加大财税用地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拨款经费逐步增长机制,提升经费投入效益[15]。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鼓励非营利性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健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奖励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拓宽职业学校教师海外培训渠道。三是加强质量监测工作。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建立规范有序、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多元化”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持续推进省、市、校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组织开展职业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4 结语

构建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即“产业发展”融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对接“社会需求”。通过需求牵引,打造“多元化”(办学主体、师资力量、专业课程、学生主体、评价观念等)职业教育体系,精准匹配经济社会发展与技能人才建设需求,按需培养,因材施教,积极推动湖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湖北产教融合新高地。

猜你喜欢
产教湖北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The rise of China-Chic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驰援湖北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湖北武汉卷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