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平凡的日常

2024-01-03 01:40罗金波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文秀西海固洞村

罗金波

跟随电影《十八洞村》的镜头,或是亲临那个缀满诗意的湘西山寨,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山乡巨变的伟大画卷,触摸到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深邃的时代洞察力所带来的改变。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十八洞村从聚光到发光,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种强大的内生力量,让扶贫和脱贫有了最生动的现实表达和最深刻的现实意义。

更为可贵的是,十八洞村不是孤本。描画来路,回望征程,我们看到832个贫困县以崭新的风采站立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12.8万个贫困村走出长久以来的局囿,走出干旱,走出贫瘠,走出泥泞,走出穷苦,走出曾经盘桓在一代又一代人命运里的绝望,在新生活里点亮灯盏。绝对贫困,这段中华民族记忆深处贯穿千百年的隐痛,终于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

如果用平民视角对这历史性的成就进行记述,另一部影视作品《山海情》或许更合适。如果说《十八洞村》是试图通过美与痛的强烈对比来点染艺术效果,那同样取材于脱贫攻坚的电视剧《山海情》,则是用痛与痛的碰撞在做诗性叙事。湘西这块神奇大地上的伤口,至少还有唯美山水给予的慰藉;而《山海情》的镜头所对准的西海固,在过去的岁月里,所有的痛呼苦吟都只能随庄稼干枯、凋敝。

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因历史上辖西吉、海原、固原三县而得名,曾被认为是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素有“西海固苦瘠甲天下”之说。干旱少雨,极度缺水,生态脆弱,贫穷落后……每个标签都是黑灰色的。《山海情》里“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没只鸟”的场景,就是对西海固过去的写照。

和十八洞村的破茧一样,如今的西海固也换了新天。但是,两部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影视剧,没有固守英雄赞歌模式,呈现给观众的是脱胎于土地的真实人性和平凡日常。绝对高大的形象被消解,织入不同的角色身份。没有只能仰望的英雄主义,没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它刻画了生活的苦,也描绘了希望——这正是最打動人的、给人希望的现实主义。

《十八洞村》里的杨英俊,《山海情》里的马得福,都不能说是英雄。他们是“身边人”,优点和缺点没有被缩放;他们的悲欢,如你我的悲欢,盛在凡俗的生活里。影视作品呈现的是个体,真正聚焦的是群像。扶贫干部、技术人员、志愿者、农民,他们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集合,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角和奇迹缔造者。他们击壤而歌,且歌且行,找寻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偏远,1800多名“脱贫战士”把生命定格在征途。老天不肯给予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把“逆天改命”当座右铭。我们无法写出每个人的名字,但我们有理由记住一些。

“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用七年时间凿出一条8000米长的“绝壁天路”;“藏乡好女儿”张小娟,从北京回到甘肃舟曲县,遍访全县208个村的所有贫困户;“从农村来,也要回农村去”的黄文秀,把年仅30岁的生命留在了山洪中;“校长妈妈”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四十余载,拖着病体,把一个个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还有许许多多模范,在各自耕耘的土地上逐光。我们读他们的故事,都应该从脚下的土地开始,所以读到的其实是平凡却又壮阔的日子。毛相林看山的时候喜欢双手叉腰,张小娟人前人后总是一张笑脸,黄文秀的床头放着一本《红星照耀中国》,张桂梅手上每天都贴满膏药……他们的日常,共同构成了脱贫攻坚这幅宏伟画卷的底色。这是脱贫攻坚战中那些普通的人、普通的事值得书写的原因,也是《十八洞村》和《山海情》能让我们共鸣共情的原因。

是的,我们在歌颂伟大的时候,其实是在赞美平凡。这场战役中没有英雄,如果说有,那么,每个参与者都是英雄。

逐光|脱贫攻坚精神

面对贫困,我们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并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并深刻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猜你喜欢
黄文秀西海固洞村
一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史
黄文秀:返乡扶贫 奉献青春
西海固文学研究的典范
——评钟正平《知秋集》
《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故事》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缅怀“最美奋斗者”黄文秀
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路上——缅怀广西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