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分析

2024-01-04 23:11秦蓁
互联网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秦蓁

摘要: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加以阐述,提出转变就业思政教育形式,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搭建思政教育信息化系统,加强就业指导中主体的双向沟通以及拓展社会实践途径,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策略,以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就业指导,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其长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促进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在高校就业指导中融入与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能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更加重视自身职业规划,为其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打好基础。基于“互联网+”背景,就业指导中如何有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教育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分析

1.1 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难题,实现高质量就业

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就业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逐渐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也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成效。高质量就业是指在高校就业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工作岗位既与自身兴趣爱好、专业能力等条件相符合,又能保证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等方面要求相匹配。就学生而言,在就业过程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当前就业政策外,也要准确理解坚持就业优先的必要性,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1]。

基于此,在就业指导中合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从多角度重新审视自我,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以保证从学生角色顺利向社会成员角色过渡,减少复杂就业环境对自身求职、职业规范的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实现高质量就业。

1.2 有利于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发展指明方向

正确引导学生将自身理想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紧密相连,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素,以保证高校各专业课程教学实用性。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各类人才也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也要坚定政治立场。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合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通过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在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融入与马克思职业价值观、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等相关的内容,既能确保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与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相契合,又能对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起到强化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科学发展,助力更加完善且覆盖全面的就业思想理论体系构建,为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正确择业提供基础保障。

2.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2.1 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其中就业市场岗位需求错位、结构性矛盾等现象尤为突出,并呈现大学生缓就业、慢就业的发展趋势。其中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找到心仪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教育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合理运用于就业指导中,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就业技能基础上,也能兼顾良好的就业品质和职业素养,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优化就业指导全过程,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及时改进,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切实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2]。

2.2 助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基于“互联网+”背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积极促进二者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又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利用校内现有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等构建全新的思政就业教育协同体系,以助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为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精细化服务。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对不同职业需求及发展方向有全面的了解,为其提供针对性职业指导服务;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家就业政策,面向国家需要、社会需要正确择业,有效提高就业高度,辐射反馈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3. 基于“互联网+”背景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

3.1 转变就业思政教育形式,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于就业指导中,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挖掘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共性,整合二者合力育人资源,转变原有就业思政教育形式,以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合理渗透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环节,发挥优势互补作用,进而达到共同合作,促进学生“德”“智”协同发展的目的。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立足思政教育优势,整合现有资源。根据相关专业特点,考虑各专业就业前景和当前就业形势,从现有专业课程中抽取一部分内容作为就业指导实践课程,对学生专业发展、科研创新等方面潜力充分挖掘,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两个课堂有序衔接。发挥思政教育优势,整合现有资源,促进就业思政教育形式创新,教师也能在全面了解学生择业偏向和职业规划基础上,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质量,最大限度凸显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价值。

另一方面,完善思政课程就业教育机制。紧紧抓住“互联网+”背景下的潜在机遇,加强现代先进技术应用,依托校内教育平台,完善思政课程就业教育机制,强化就业指导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切实发挥二者协同育人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方面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效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当下正处于信息时代,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更加偏向成为教学组织者或资源提供者。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交流[3]。

例如,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专业收集不同的就业数据,如就业政策数据、企业招聘信息数据、求职信息数据等,并在线上教学平台的内置数据库中存储,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自身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前景。引导学生联合所学知识,根据所掌握的就业数据,综合分析就业前景、就业环境以及就业趋势;在课堂上展示个人就業规划,与其他人互动交流,使其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为学生主动分析与规划个人就业前景提供丰富资源,在促进学生就业的同时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就业质量;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变化,开设与“互联网+”发展趋势紧密贴合的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在实习前做好充足准备,并协助其合理制定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既能积累更多经验,又能通过高质量实习提升就业技能,使其更顺利地过渡到工作岗位。

3.2 搭建思政教育信息化系统,加强就业指导中主体的双向沟通

首先,基于“互联网+”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不应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内容融合或单向索取,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思政教育信息化系统,为加强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二者双向沟通提供强力支撑,促进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并在相互结合基础上建立更深层次的教育互助关系。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可通过思政教育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二者协同教学体系,以凸显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价值,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科学指导。

其次,加强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双向沟通平台。这既能为后续二者深度融合、教学互助优势发挥提供有利条件,又能在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持下,对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为丰富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拓宽就业指导覆盖范围提供优质资源,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运用时,因缺乏资源而影响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从根本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效果,切实提升就业思政教育质量[4]。

最后,利用思政教育信息化系统,面向学生群体提供线上就业教学指导服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使其在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逐渐增强个人就业能力,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能够在就业过程中识别各种骗局,保证顺利就业。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与整合相关数据内容,将其作为课程思政与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的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标准以及具体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协同育人,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多元协同机制支持下得到进一步提升。

3.3 拓展社会实践途径,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基于“互联网+”背景,多种先进教育技术手段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局限,也能为广大学生群体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加真实、开放的教学空间。以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导向,积极探索以就业能力提升为重点的就业指导教学实践路径,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途径,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个人就业能力,解决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当前复杂且严峻的就业环境,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例如,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能力、就业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再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掌握不同学生的就业规划,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评价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同时对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加以利用,加强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互联互通,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如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软件对应聘环节进行模拟,目的是通过线上模拟应聘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能针对性评价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成效。

与此同时,高校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企业中的骨干精英或核心技术人员等到校园内开展就业指导分享会,开展多样性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意向,并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做好就业准备,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例如,毕业生可以通过选修或必修就业指导课程、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实习、技巧辅导、模拟招聘等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职业的资料和信息,充分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就业能力,或者在就业指导教师鼓励下,参与企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切实增强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同时,高校进一步深化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此外,对学生而言,也能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及职业发展需求,并对自身优势和不足之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与职业发展计划,为长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以“互联网+”思维为引领,在就业指导中合理融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并对各种网络平台加以利用,面向学生群体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并结合当前就业环境,针对性制定就业指导规划,选择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解决就业指导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梦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5(1):27-30.

[2]杨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丝路(中旬),2023(14):247-249.

[3]周景舒.“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路径探析[J].教育进展,2023,13(9):6422-6428.

[4]陈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世纪桥,2023 (2):34-36.

作者简介:秦蓁,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2年黑龙江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高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提升策略研究(编号:14520970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研究(编号:14520970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