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

2024-01-05 11:43颜凡博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英语教师应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本文首先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措施,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英语教学;传承

作者简介:颜凡博(1979-),女,辽宁沈阳人,中北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高校英语教学是塑造高校学生文化价值观与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目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以及文化传承能力的提高,导致高校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认知偏低,缺乏文化自信。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以期将高校学生培育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与传承者,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语言不单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文化则在社会形态、价值观念以及词汇意义等方面对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以及传承等均需要语言作为重要载体,可见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语言和文化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语法与语音、词汇等相关知识,还要了解与掌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因此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的组成部分。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需求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外文化、中外经济等的交流中,英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的属性尤为突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院校履行的主要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上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用英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使其肩负起文化传承与交流的使命。

(二)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相较于基础知识的傳授,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倾向于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的培养。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由单一的语言能力训练逐渐向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结合语言能力训练的方向进行转变。在该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能灵活使用英语语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表述,做中国文化传承者与外国文化传播者,全面发挥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三)有利于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现阶段,高校英语教材普遍存在脱离中国传统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等情况,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接触到的中国文化内容与知识相对较少。面对高校英语教学,轻文化和重语言、轻人文与重工具、轻本土与重西方的现状,需要加强中国文化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间接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与能力,消除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壁垒,实现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统一。

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

(一)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多倾向于西方文化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学以帮助学生通过四级、六级考试为主要目标,更加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过于倾向西方文化素材,而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等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相对较少,使得英语教学脱离了本土实际生活和中国文化,导致高校学生利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英语教材内容过于倾向西方文化

现阶段高校所用英语教材内容以西方文化为主,并向学生充分展现了西方的生活、价值观,而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信息相对较少,且选材方式较为单一,虽然对学生的眼界与知识面进行了拓展,但是不利于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导致中外文化失衡。再者,学生缺少使用英语介绍本土文化知识的机会,这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三)语言教学中轻人文重工具

语言具有多重属性(如人文性、工具性等),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一般情况下,高校英语教学只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教学、语言教学的结合,并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如果学生一直采用脱离中国文化的英语学习方式,不利于其对本土文化的学习与跨文化意识、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等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四)学生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意识

高校学生的思想体系还不够成熟,缺乏对事物的理性判断能力。随着西方文化的引入,学生逐渐对西方文化与节日给予关注,学生更倾向于了解西方文化,并能熟练地用英语对国外的食物、动漫、音乐等进行表达。高校英语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学生无法用英语对传统风俗、节日、哲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进行表达。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信息等的认知度相对较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过于片面,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和意识。

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的文化育人观念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世界观等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语言与文化两者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正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可以坚定文化自信,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树立良好的文化育人观念,进一步认识到自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的重要身份。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教师应对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有效解读,使学生接受、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全面掌握英语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能力。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自觉性,充分将课堂、课后等教学活动进行利用,潜移默化、循环渐进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自豪感。英语语言知识不能脱离西方文化,因此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度。以“customs(习俗)”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中西方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探讨与研究。再如,教师对“naming customs(命名的习俗)”进行讲解时,可以带领学生对世界各国不同风俗的命名进行分析,并对其由来进行讲解。在讲解西方节日时,将中外节日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本土节日的由来与风俗、庆祝方式等,以此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一步提升英语课程育人效果。

(二)优化英语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

教材是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优质的教材对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文化素养、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高校英语教材内容必须契合本国文化特色与本国国情,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深入了解与掌握本土文化内涵,并具备以英语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在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文化育人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开发英语教材时可以将一些影响力较强的中国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京剧文化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材有效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加强学生对文化学习的重视情况。同时,还可以增加中西方文化对比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形成传承本土文化的能力与意识。再者,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进中,还应增加本土文化课程比例,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强化文化育人的方式与教学内容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例如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文学作品研究、中西方情景表演等,以此来深化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思考,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教师应积极选取一些中西方文化对比案例,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Symbols of Culture(文化的象征)”的教學为例。在教学前,教师让学生自主寻找部分中西方文化的象征,在课堂进行展示与讲解,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并与教学主题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本土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去充分感受历史文化与名胜古迹,以此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强化教师的文化育人能力

高校英语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也是语言技能与知识的教授者。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文化素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必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及时更新自身的语言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语言知识来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与语言知识、技能训练等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应关注时事与热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高校应注重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相关文化教学培训与文化讲座等活动,以此来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使教师有机会进入企业深入学习,通过一线岗位来了解语言与文化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文化教学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豪感。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但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从而成为合格的文化传承者与传播者。

参考文献:

[1]陆春霞.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传承[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3):190-192.

[2]郭振献.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传承的价值的对策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11):177,188.

[3]张丽敏.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华文化传播现状及改进研究[J].作家天地,2021(26):119-120.

[4]秦辉.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J].海外英语,2021(10):213-214.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如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梦”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