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4-01-05 14:13王威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新程改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深刻影响与重要意义。本文以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核心,就当前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展开讨论,探究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王威,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意识、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中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推动英语核心素养的切实提高。英语教学不应以“应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而是引导学生与文章进行“深入交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掌握与运用。基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多变的策略,“启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当前英语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深刻理解思维品质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推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应试教育,轻思维培养

在传统“唯分论”思想的影响下,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固守陈规,采用传统的应试策略开展课堂教学,以取得高分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的成绩可能在短期内会有所提高,但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只学会了“如何做对阅读题目”,却没有学会“如何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这种“浅阅读”状态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悖于英语教学的初衷。英语作为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一定要求,“读懂”文章的内容不是目的,“读懂”文章的内涵才是关键,而当前的中考英语阅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因此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甚至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受限。

(二)教学形式单一固化

在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沿用陈旧落后的教学策略,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填鸭式”教学为基本策略,致使英语教学形式呈现出单一固化的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备受打击,丧失了对英语学科的求知欲,也失去了努力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的“催化剂”,而单一固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有可能给学生形成压力,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三)学生阅读范围狭窄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速度缓慢、词汇量贫瘠是阻碍阅读教学成果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都无法把握阅读文本的表面含义,就更无法挖掘阅读文本背后的内涵,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内容的拓展,致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多以教材为主,导致阅读范围狭窄。提高阅读量、扩大阅读深度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路径之一,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开阔眼界与见识,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走出阅读的“舒适区”,培养思维品质。

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一)符合当前的考核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考英语的内容与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的考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文本内容的内涵把握。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脱离应试思想的桎梏,真正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容大意及本质思想,收获独特的阅读体会。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改变从应试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模式,实现从思维的角度理解文本的状态,帮助学生在考场上发挥自己的应有实力,取得自己理想的分数。

(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阅读能力与应试能力并不能“混为一谈”,很多学生即使能够做对题目,却无法真正理解一篇文章。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会做题”,而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领悟,加强对文章的思考与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基于文本进行合理的思考,产生正确的体悟。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与应试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但也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够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巧妙设置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特征,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维的灵活性,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随机应变的程度,在阅读文本中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与“言之有理”的分析推断,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与成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快地理清文章的逻辑,对文章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与把握。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 Topic2 Section C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介绍作曲家莫扎特的文章,文章较长且有一定难度。在熟悉了文章的生词后,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提出“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Do you know him?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his childhood? ”,通过这些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紧扣文本主线,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避免了阅读的碎片化。再通过精读,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回答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Mozart? What made Mozart become a great compos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以莫扎特的生平为主线,聚焦文本的关键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避免浅层阅读,让学生感受故事背后的道理,即天才源于勤奋,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中,主动思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在把握阅读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意见与感受。有些教师认为这一环节有可能会扰乱课程进度,但事实恰巧相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其大胆发言提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与魅力,跟着教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不仅不应对学生的批判性提问进行指责,反而应当予以鼓励。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2 Topic 1 Section C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抛出几个问题“What is soil pollution? What makes soil pollution? What problems does it cause ? In what way is it harmful to people's life? What has been don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教学,然后分组探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做好引导作用,并以“Is all the pollution harmful to our life?”为辩题进行辩论,正方为“污染必然有害”,反方为“污染未必有害”。通过辩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让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个人思考,对阅读文本形成科学合理的认识。

(三)深入挖掘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多数学生习惯从文章开头,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活动,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阅读效率,还难以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深刻具体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开始前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与把握,了解段落之间的承接关系。例如,有的文章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每一段的中心句推断大意。还有一些书信、演讲类文章逻辑关系非常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些逻辑用语,例如first、second、third、last等来把握文本中的逻辑关系,从上下文的衔接推断每一段的意义与作用。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3 Topic3 Section C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意并挖掘文本中cold和warm的对比,如“The weather was cold. The passers-by were cold. Her father was cold.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The stove was warm. The roast geese was warm. The Christmas tree was warm. Her grandmother was warm.”。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这一写作手法的应用,把文章分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部分,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延伸文本意义,引发深层思考,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一定提升。

(四)运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逻辑性思维,逻辑性思维也是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文本的保障。逻辑性思维是指学生通过周密的思考,透过阅读语篇正确地判断事实、观点并迅速地作出分析,并且最终作出有充分依据的判断。而对文章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就是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性的有效路径之一。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放射性的思考具象化的方法,符合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可以使思维可视化,是一种有效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8 Topic3 Section B 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主题为“节日”。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

在思维导图里,教师用了四个关键词when、what、how、why,引导学生从四个维度思考“1.When is Christmas celebrated? 2.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this day? 3.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it? 4. Why do they do that? ”。

可见,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模式,激活学习者的原始语篇框架,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五)加强仿写续写,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重视,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桎梏,敢于突破常规,产生新的想法,运用创造性策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把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语篇中所提取到的信息运用在新的情境中,发表自己独特的意见与建议。基于此,教师可以适当展开仿写续写活动,引导学生以阅读文本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词汇、句式等表象内容的把握不仅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从逻辑结构上进行思考探索,能够提高学生的推测能力、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4 Topic3 Section C的教学为例,文章谈论了电脑的用途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用途上,又从工作、生活两个方面开始讨论。文章指出,如果我们使用电脑的时间过长,那么可能出现头痛、眼疾等问题,没时间学习和锻炼,而且,电脑上的信息并非都是真实的,最后作出结论“Computers help us at work and at home, but they must be used properly. ”。这种文章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The Importance of Mobiles”主题文章,让他们从课文中走出来,结合生活实践中的观察、体会进行写作。

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自行写作的过程中更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当深入剖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刻理解思维品质对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巧设问题、大胆提问、深挖文本、加强仿写续写等方式,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学效果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葉婷.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D].集美大学,2019.

[2]汤白玲.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实践[J].校园英语,2022(11):106-108.

[3]党会芳.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1(31):115-116.

[4]姚琪.如何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1(6):173-174.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