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论赛珍珠对《水浒传》中女性角色的英译

2024-01-05 14:13蔡雯旭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赛珍珠水浒传女性主义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以来,女性主义逐渐融入文学翻译领域,女性译者呼吁重新评价并辩证看待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赛珍珠(Pearl S. Byck)是第一位将《水浒传》进行汉译英的女性,也是一位受西方文化教育同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了解的女译者,她的女性主义意识体现在其对女性角色的翻译上。

关键词:赛珍珠;女性主义;水浒传

作者简介:蔡雯旭,华威大学。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以来,女性主义逐渐进入文学翻译领域。它开始呼吁对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和辩证看待。同时,赛珍珠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精通中国文化的女译者,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评价书中的女性角色,纠正了被扭曲的女性形象,使译本更接近西方读者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水浒传》中具有代表性的女英雄扈三娘,以及反派角色潘金莲和阎婆惜的相关描写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基于Flotow和Simon的女性主义理论,本研究以赛珍珠的译文为主要研究文本,以Shapiro的译本为参考,分析赛珍珠的翻译是如何突出她的进步的女性主义思想,有助于理解赛珍珠在实践中如何阐述 “女性主义翻译”。

三、赛珍珠译本《水浒传》中对女性角色的翻译

1.潘金莲/ Golden Lotus/ Pan Jinlian。

选文为潘金莲初见武松时的想法,以及她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感慨。就整体语气而言,赛珍珠的译文更偏女性视角。例如,“说他又未曾婚娶”这句话赛珍珠翻译为“And people say he has never wed a wife(人们说他没有娶妻)”,这更符合潘金莲的形象,长期受到边缘化以及蔑视,几乎失去了自我意识。同时,赛珍珠将这种关系定义为 “lusty love(淫乱的爱)”,意味着她承认这种关系是违反道德的,并不盲目鼓励。然而,赛珍珠的译文也有不妥之处。赛珍珠将“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译为 “Only three parts like a man he is and seven parts like a devil!(只有三分像人,七分像魔鬼)”。原著中,武大郎是一个丑陋但善良的人,用 “devil (魔鬼)”来形容是对其形象的过度丑化;Shapiro译文中的 “monster (怪物)”相对更加适合。

2.阎婆惜/ Yien P'o His/ Yan Poxi。

“女色”这个词的翻译体现了赛珍珠和Shapiro在翻译角度和立场上的不同。Shapiro将其译为 “sex (性)”,而赛珍珠将其译为 “love (爱)”,更加强调情感需求,提升了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

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译者的主观主义”,译者作为读者对原作有不同的理解,翻译甚至赋予原作第二次生命。结合上下文来看,赛珍珠的改动并没有减弱作品的流畅性,在探索人物个性的同时,也保持了与原作品的一致性。

她们是梁山上仅有的女性,但作者对她们着墨不多,让她们依附于丈夫。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里,她们被彻底同化了,成为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一员,以至于她们在本质上与男性没有多大区别,只能勉强算是象征性的女性。而从女性的角度来看,赛珍珠尽力消除原作中的偏见,提升了这些女性的形象,使她们处于非实体化或边缘化的状态。

3.扈三娘/ Goodwife Hu (Ten Foot Green Snake)/ Ten Feet of Steel。

这个例文描述了扈三娘与王矮虎搏斗的场景。为了再现她的英雄气概,赛珍珠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如“urged(催促)”“pursued(追赶)”“stretched forth(伸手)”和“lifted Wang The Dwarf Tiger up(把王矮虎举起来)”,展示了激烈战斗的更多细节形象,她的攻击性与王矮虎的狼狈和顺从形成了对比。在 “這王矮虎如何敌得过”这句翻译中,Shapiro使用了陈述句“It was too much for Stumpy Tiger. (这对王矮虎来说太过分了)”,而赛珍珠则使用了反问句 “how could Wang The Dwarf Tiger withstand her? (王矮虎怎么可能抵挡住她?)”。这进一步展现了扈三娘的攻击性,展现了扈三娘的勇敢。

对于《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称号“一丈青”,赛珍珠和Shapiro的翻译都有其合理性。但是,Shapiro的翻译是 “Ten Feet of Steel (一丈铁)”,这将这位原本优雅的女将男性化了,没有显示出她的女性之美。而赛珍珠翻译为 “Ten Foot Green Snake(一丈青蛇)”则保留了其迷人的女性化一面。

四、结语

在翻译女性形象时,赛珍珠没有受制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而是突破了译者的隐形性,使女性形象和声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显现。对于原文中被边缘化、被贬低的女性角色,赛珍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引导读者关注女性角色的亮点,使她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参考文献:

[1]Buck Pearl S. All Men Are Brothers[M]. New York: The Heritage Press, 1948.

[2]Flotow Luise V. Translation and Gender: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4.

[3]Simon, Sherry. Gender in Translation: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4]Shapiro S. Outlaws of the Mar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0.

[5]Venuti Lawrenc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穆雷.翻译研究中的性别视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西安:三秦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赛珍珠水浒传女性主义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