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4-01-06 02:21甘肃陈燕琼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初中语文教材

◎甘肃/陈燕琼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在教育全过程中融汇思政教育,实现全面育人目标”的要求。课程思政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中学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包括众多德育元素,一篇篇文质兼美、意义深远的文章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和探寻教育的新路径,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行,使其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初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众所周知,语文教材选编了众多教育意义深远的文章,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能有效规范学生的言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有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多篇引领价值观的文章,这就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规范学生的言行提供了教育元素。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大多依照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很少向纵深方向拓展延伸,而思政教育的融入,通过整合语文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一些我国的民族文化、文明礼仪等知识,不仅能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元,而且还能武装学生的头脑,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初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文以载道,以道育人,育人以语”,这一观点概述了语文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众多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这使得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可能,语文学科同思政课程一样,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和“主战场”。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娇生惯养,使他们不懂得人文道德,加之中学生自身不具备成年人明晰的分辨能力,极易受到社会或者网络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输,又注重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也能使学生获得更深的启发,由此可以更好地武装学生的头脑,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

三、初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教材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众多富含哲理的文章,这使其具备文以载道、立德树人的天然优势。但如果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语言文字教学,对潜在的思政内容不予挖掘,则很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教师必须基于教材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重视向学生普及政治方面的知识,为中学生呈现更加多元的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授《过零丁洋》一诗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充分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之情及崇高的民族气节。可见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思政教育意义,教师应抓住契机,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流畅的行文方法,又要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所表达的精神价值。教师可先让学生阐述作者文天祥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文天祥在元军南下时代表宋朝与元军进行谈判反被扣留,在逃出之后又在广东五坡岭率军起兵抗元,尽管最后兵败被俘,但他拒绝元军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誓死不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炽热的爱国之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掌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举一反三,教学时采取深挖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构建教学情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是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投入情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思政教育,构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所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例如,讲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课文,为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学习体会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的勇者精神。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动态化的为学生呈现1949 年三十万解放军渡过长江的历史纪录片,并展示毛主席所创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篇,同时配上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从而为学生创造出鲜活生动的历史情境。在真切的历史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活学生的爱国之情。接着,笔者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在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同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三)展开课堂讨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力求对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提问,借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以《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品读朴实的文字,注意作者与人物对话、动作与神态这些细节的刻画,充分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无形之中感知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这显然具有极强的思政教育意义。笔者在开展教学时为更好地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进行分组,确保小组之间总体差距不大,并向学生布置任务,如“通过阅读文本,概述每一段的内容”“找到文本中的关键人物、事件”“理解秋天的怀念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通过以上三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讨论,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积极性,也为课堂注入了有效互动的新鲜活力,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在学生讨论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交流擦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从而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也能使学生充分感知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四)组织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想要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只进行传统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我们相信“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道理,因此,在教学时笔者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适当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引领学生参与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平台。这也是将思政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可以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效果。以《太空一日》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领悟杨利伟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以此激活学生的民族情感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为更好地渗透思政教育,笔者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以“畅谈航天梦想”为主题开展读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航天梦,认识中国梦,让他们理解个人的梦想紧密关联着国家的梦想,以此增强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促使学生提升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动手能力,设计环保宣传标语或者绘制宣传画,评选出制作精良的作品张贴到学校的宣传栏。此种实践活动不仅能起到良好德育教育的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学生既要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健全的人格。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承担起这项责任。在教学中,教师需带领学生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通过构建情境、深挖教材、适时提问、组织活动等方式,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以此促使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成为综合素养过硬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初中语文教材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