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负赶路人

2024-01-06 05:47周红丹
经营者 2023年17期
关键词:扎西青稞工作队

周红丹/文

2022年7月28日下午,一辆来自雅江县奔达村的货车风尘仆仆地驶进成都陵川特种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工作人员将车上一袋袋印着“军工帮扶 振兴乡村”字样的黑青稞挂面发放到员工手中,当天,陵川工业员工们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来自青藏高原的特殊风味。

黑青稞挂面是陵川工业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点奔达村出品的特色农产品,因其绿色健康的品质,受到了员工们的喜爱。当赞美的评价传到奔达村时,驻村第一书记范明昌和工作队队员们舒心地笑了……2022年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奔达村人均种植收入增加了810元,人均集体经济分红增长15.3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7%,消费帮扶增长了88.5%,一家大型种植企业落户奔达。如此成绩,怎不令大伙喜上眉梢!

千里奔赴,攻关不畏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集团党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2021年6月,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明确陵川工业为组长单位,组织协同省内六家军工单位开展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将雅江县祝桑乡奔达村作为对口帮扶点,由陵川工业选派驻村第一书记。

接到任务后,陵川工业公司党委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决定选派公司中层管理干部范明昌参加驻村工作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8月15日,肩负乡村振兴的重任和陵川工业党委的嘱托,范明昌告别耄耋双亲和专门辞去财务工作在家照顾二老的妻子,奔赴五百多公里外的新岗位。

汽车翻过折多山,进入雅江县,目之所及是一块块青稞地翻滚着金黄色麦浪,一栋栋石砌藏式碉楼三三两两散布其间,高原的别样景色伴随着逐渐下降的气温,范明昌从短袖一路加衣,直到穿上羽绒服。汽车继续行驶在曲折陡峭的山路,三个多小时后,他的双脚踏上了奔达村的土地。奔达村位于雅江县城东南89公里的高尔寺山顶,海拔3750米,53岁的范明昌要想在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正常地生活和工作,首先要克服横亘在眼前的“三关”。

第一关是高原反应。头晕气短再加上特有的高原“夹生饭”,让他很不适应。第一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同寝室的同事随手递给他肌酐片和复方丹参片,让他服下以舒缓高反。

第二关是语言关。到村第二天,范明昌到田间地头走访,虽然临近青稞收获季节,但山野田间空荡荡的,看不到人。在路边和村民的住房前,三三两两的妇女、老人晒着太阳,他上前去打招呼,却只收获了他们的点头微笑——村民们听不懂汉语。

第三关是角色转变关。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虽然原则上是“帮扶不帮办、到位不越位”,但实际上是村里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管,与企业工作相比,管理对象、管理模式都不同,范明昌有“无处下手”的感觉。

三关在前,怎么办?范明昌担任党支部书记多年,亲身经历参与了企业搬迁调整和改制改革的重大变革。多年的军工企业职业生涯,让他养成了不惧挑战、迎难而上的硬朗作风。他买来一口高压锅,自己动手做饭,解决了吃饭问题。他一边克服着农村生活条件的简陋不便,一边慢慢适应着高原气候,一段时间后,他的高原反应消失了,皮肤也黑了好几个度。

到村后不久,雅江县统一安排防返贫大排查,需要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收入等情况,而在家村民多是老人和妇女,不懂汉语,无法交流,范明昌找到村党支部书记,请他安排会讲汉语的村民充当翻译,把要问的问题翻译成藏语,发在村民的微信群,收集到村民们的回复后,再用汉语告诉工作组。就这样,范明昌带领工作组用半个月时间完成脱贫户信息采集、四项收入统计,通过了省级交叉检查和第三方评估。

短短两个月,范明昌跑遍了4个村民小组,对34户脱贫户、监测户和100户普通农户进行全面走访,掌握了村情民俗第一手资料,对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引来“活水”,帮扶出实招

奔达村气候恶劣,资源匮乏,农作物种植以青稞、土豆为主,由于经济落后,村民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外出打工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范明昌深知,以产业扶贫方能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范明昌和驻村工作队深入走访调研村党组织建设、产业结构、耕地资源、旅游资源等多方面情况,结合祝桑草原创建4A 景区的机遇,提出重点发展奔达村文旅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的建议,并组织帮扶单位制定奔达村2022—2025年帮扶规划,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范明昌带领驻村工作队、奔达村“两委”多方奔走,争取到了黑青稞种植基地和高原特色农业两个产业项目。项目落地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逐户分析研判,邀请村里长辈、乡贤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组织大家精确丈量土地,最终保证了1250亩黑青稞种植和150亩设施农业项目顺利实施。

黑青稞虽然种出来了,但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增加得不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协商,根据内地饮食习惯,寻找合作企业把黑青稞加工成挂面,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组长单位陵川工业联系上了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驻雅江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共同想办法开拓市场。范明昌和驻村工作队一起走访了四川省内19家军工企业,向企业推销雅江农特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黑青稞挂面获得了7万元的订单,另有意向订单10万元,村民家中的青稞第一次变成了现金。当村民扎西收到卖青稞的现金时,笑逐颜开,专门找到范明昌献上哈达,连声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队,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除了青稞挂面,奔达村的其他农产品也相继走出高原,销往省内,目前,奔达村已销售青稞米10 550斤,土豆24 000斤,村民们的收入增多了,笑容更加灿烂,干劲也更足了。

办好实事,汉藏情谊深

奔达村地处边远山区,路况不便,缺医少药。2021年9月,陵川工业组织协调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416医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所属医院10多名医生,到奔达村开展高原地方疾病义诊,共接诊村民150余人次,免费发放了价值1万余元的药品。范明昌协助义诊工作人员忙前跑后,并建议义诊工作能够长期坚持开展。

2022年4月,村民扎西次登8岁的女儿扎西曲珠在学校无缘无故流鼻血,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二院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因小曲珠的父母均在藏区务农,且家中还有尚在读书的哥哥姐姐,巨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寻常的藏胞家庭陷入困境。为了筹集医疗费用,扎西次登将家中价值10余万元且行驶不到2万公里的轿车以3万元的价格低价转让,但仍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范明昌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安排熟悉网络的队员协助扎西次登发起线上求助,通过水滴筹等平台筹集了4.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乡村干部、村民也为小曲珠捐款了数千元。陵川工业公司接到他的汇报后,第一时间发起捐款。“六一”儿童节前夕,陵川工业公司副总经理陈清平、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驻雅江工作队队长钱喜笑冒雨来到医院,亲手将企业、职工的爱心捐款和慰问品交给扎西次登,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病魔。

奔达村两个村民小组共用饮用水源,水源不足,水量小,经常停水,两个村民小组经常为水源起纠纷。范明昌在参加雅江县乡村振兴局工作交流会时,得知四川军工脱贫攻坚精准扶贫账户有结余资金,立即到县乡村振兴局说明情况,争取到10万元资金,为村民新铺设1000米输水管道和600米排水管道,解决了村里的缺水问题。看着家里水龙头里哗哗的流水,村民四郎降泽高兴地说:“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停水了!”

从2021年8月至今,范明昌已在奔达村工作生活了一年。每天,他会在田间地头和村民聊种青稞、种土豆、养牦牛,和大家一起挖虫草、捡菌子;在藏式碉楼,听村民讲着村里的生活变迁;在坝坝会上,聆听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需求,为他们寻找解决的途径……一年里,他为村里的孩子申请了助学金3万余元,慰问困难农户137户,带领村民植树3200株,村民的生活条件在一天天变好,收入在一天天增加,范明昌和村民们的情谊也更加深厚了。

星光不负赶路人!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陵川工业协同六家军工企业对口奔达村的帮扶成效逐步显现。2022年1月,奔达村所在的祝桑草原成功通过3A 级景区评审,3月,奔达村被授予甘孜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奔达村党支部被评为雅江县先进基层党支部。

成绩和荣誉是对奋斗者最大的鼓舞与奖赏。描画奔达村的美好未来,范明昌充满信心:“中华民族复兴,乡村必振兴,下一步驻村工作聚焦发展产业,让村民稳定增收,帮扶工作围绕可持续性、精准性开展,突出军工企业的特色,创建品牌,彰显军工企业的责任担当。”

路虽远,行必至,迎着雪域高原的阳光,范明昌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扎西青稞工作队
青稞地里的母亲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藏青2000”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的成效与做法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扎西的菜园子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