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WHERETO 要素”完成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2024-01-06 12:24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4期
关键词:统整要素评估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何 捷

在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合作的《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二)》中,两位学者具体介绍了单元教学设计中的“WHERETO 要素”。这是一组教学设计行为描述词汇的首字母的缩略组合,一线教师可以用以理解与指导时下最为火热的单元统整教学。“WHERETO”分别提示教师,此类教学可以: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

一、“WHERETO”每个字母包含的意思

以下简要介绍每个字母包含的意思,同时,添加一个代表性的“小物件”,帮助一线教师理解、记忆这些设计要素。

(一)W(Where&Why)——确保所有学生都了解单元的目标以及为什么

这一要素提示在单元统整时,要优先实现“师生共享目标”。这是设计的前提,也是设计的保障。对于目标的理解,类似航船与行路时的导航,教师需要提前知晓路径,准备好“指南针”。心中有目标,这才不至于漫无目的地前进。

(二)H(Hook&Hold)——开始就吸引学生,并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单元统整设计强调“无情境不学习”,即在单元统整学习过程中,需要融入具有真实感的情境,以情境带动学习,让学生沉浸其中。单元学习在情境所携带的任务中进行,学生在任务所下辖的活动中具身介入。因此,情境创设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整个学习能否构成诱人的境脉,这将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要素。借用“钓鱼钩”,提示教师要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

(三)E(Equip&Experiences)——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经验、工具、知识和专门技能以达到学习目标

单元统整教学,需要在设计时参考学生的先备知识,了解学生过往的学习经验。通过对目标的解读,设定学习的发展区间,助力学生提升学业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的同时,计划、筹备、安插必要的“工具包”,提供有效的支撑,辅助学生抵达目标。借用“工具包”,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致力于搭建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助。

(四)R(Rethink&Reflect&Revise)——为学生提供大量机会思考大概念,反思教学进度并且做适当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形成反思能力。经过统整后的单元,以“教学单元”为基础,通过“学习目标”来重组。对目标的理解,对学习进度的调整,对学业成果的预期与把握,都不是教师单方面决定的。教学要适应于学生个体的参与、进展、完成,这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在设计中要留有学习契机,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做出反思与调整,让阶段目标被抵达,让终极目标的抵达更为可靠。借助“镜子”,教师在设计时,需预估学生的参与状态,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五)E(Evaluate)——根据形成性评估,让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评估、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整

在单元统整设计中,学生将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不同的活动需要匹配契合的评估标准,对学习进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同时,还要具备理念——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评估,不是要区分于优选,更不是批评指责,评估的功能类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刻画与描绘,让其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还要学习什么、还能学得怎么样。因此,借助“画笔”,赋予评估形象的描述,让学生手握画笔,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刻画。

(六)T(Tailor)——让单元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计划观照差异化和个性化

这是设计中的调整要素,即根据学情,实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多关注团体中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让学习面向全体,产生更有效的学习结果。借用“橡皮筋”,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在局部做灵活调整,因为学生在进入学习后,才会反映出不同的学习状态,预设的方案是否有效也才能真正检验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要固执己见。最好的执行,就是随机应变。

(七)O(Organize)——组织(或按序列)编排单元以获得最大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用“乐高”来比喻这一条设计要素极为合适。在单元统整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要合理调度单元中的学习资源,编排教材,重构其出现、组合、加工的序列与样态,使之更利于学习。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能让设计产生协同作用,调度各部分学习要素,让学习的发生更符合学情,更为科学严谨。这一要素让统整的含义得以凸显——单元中的学习资源得到充分且合理的统筹运用。

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同时强调,“WHERETO要素”总结了在学习计划中应该找到的关键要素,要素不必按照与首字母缩略词相同的顺序出现(如图1)。教师要把“WHERETO”视为建立和评估最终学习计划的清单,而不是实施顺序。例如,学习可能将吸引(H)作为开始,其次是最终预期学习结果需要(W)方面的指导,然后就是对此前工作(R)进行一些反思。

图1

可见,借助“WHERETO”进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需要兼顾以上七个方面,更需要理解的是七个方面也必须随着学情、根据目标而调整、变序、组合。一线教师可以借助“WHERETO要素”中涵盖的基本设计理念,较为清晰且顺利地完成一个单元的统整设计。

二、如何运用“WHERETO要素”设计单元统整教学的基本框架

以下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尝试运用“WHERETO要素”,介绍如何设计单元统整教学的基本框架。

(一)获得“指南针”,理解目标

本单元的阅读目标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本单元的习作目标为“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可见,这一个从“知道方法”到“获得方法”,再到“使用方法”的学习过程,最终的对目标的检验就是“能否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年级学生对其获得的程度并不需要太深,只要做到三点:其一,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看到作者的运用;其二,明确方法究竟是什么;其三,感受方法的用处。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前,需要获得“指南针”,确保每个学生都知道“这个单元学习中,我究竟要做什么”。

(二)设计“钓鱼钩”,创设情境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创设学习情境,划分学习任务。单元统整时,总体可以创设“第三只眼看世界”的真实情境,以“我的观察结果综合展览”为情境中的真实任务,让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以图片、百字片段、整篇作文、小视频、采访实录等方式,综合展示自己的观察所得,分享在现实生活中新奇的发现。为了展览的顺利举办,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为这次的展览设计海报、通知、广告,撰写展览后的心得等,设计衍生出的学习成果。

(三)根据情境,拼插“乐高”,设计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组织和编排单元中的学习材料,设计五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展示“我”的日常。优先关注“交流平台”,完成“小练笔”。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两个实践活动,自由书写观察所得。此任务中的评价标准为“自然而然书写日常观察结果”。

任务二:探秘作家的发现。精读《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结合精读学习,评估学生是否明确“作者通过观察才有了收获”;是否感受“作者借助观察有了丰富的结果”,体验到观察产生的独特魅力。

任务三:升级“我”的表达。在精读中初步获得方法,产生体验后,对之前的练笔进行修改,同时开始构思单元作文“我的缤纷世界”。

此处设计的评价标准有三:是否有一处因观察而获得的变化描写;是否出现三个以上的观察结果;是否能借助不同方式获得观察的结果。

任务四:巩固获得的写作方法。借助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与《我爱故乡的杨梅》再次巩固写作方法。特别指导学生留意文中的“批语”部分,体会作家的观察手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对自己即将完成的习作的修改和提升之中。

任务五:展示“我”的缤纷世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之前对单元学习成果的预测。可以按照原先设定的学业成果,举办一次以“第三只眼看世界”的主题展览。

结合展览,让学生交流、互动、借鉴、欣赏,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在整个设计中,教师就像是一个“乐高设计师”,可以结合学习需要,调动、组合、编排单元的学习资料,不断进行调整、加工,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可以搭建各种学习支架,如图表支架、视频支架、实验支架等,辅助学生更加完美地完成目标。例如,可以进行一个小实验,用不同的方式观察并辨别白酒、白醋、雪碧,以此来体验观察方法的不同。

在整个设计中,教师心中要存着一根可爱的“橡皮筋”。在统整后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原有的水平会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不同学情学生的学业观察,让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学情都得到评价与反馈,并且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与学习之后,做好缺学补教的工作。例如,生字词的课后巩固、个别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的点对点辅导等。甚至在学生写不出作文的时候,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典的写作片段,让其进行片段仿写,确保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朝着目标前进。

综上所述,借助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的单元统整设计的“ WHERETO要素”,可以让统整设计变得轻松且清晰,一线教师可以完成设计操作。

猜你喜欢
统整要素评估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