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有练,落实语用

2024-01-07 05:47李烨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词句语境课文

李烨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这一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用实践时,不能仅仅停留于“耳朵听懂了”“眼睛看会了”,还要真正让他们去做一做,构建既有“学”又有“练”的语用实践课堂。

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词句段运用”,是最直接的词句积累练习。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编者安排了“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等八个与人体相关的成语。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中有练”,不要死记一类词语“标本”,而是掌握一组富有生命张力的语言材料。对于“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教师常用的方式有课前查字典、词典初步感知,课上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尝试表达,联系自己的生活试着用一用,等等。这些策略,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枯燥的学习方式,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积累与运用新鲜词句。

另外,一词多义、表达形象的词句,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如“漾”一词的本义是“水面上细浪起伏”,但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一句中,就有了比喻的意味。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时不时出现的“脸上悄悄漾起浅浅的笑容”里的“漾”,又多了一份“出现、溢出”的直觉感受。在教学时,教师不光要让学生比较、分析词语的意思,生成微妙的情感体验,还要试着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用一用,让原本一般的句子因为有了新鲜词句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灵动,比如“麦田里漾起层层波浪……”“乳色的墙壁上荡漾着光辉”等等,让文本更有灵气。

此外,以词串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一组词语,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不懂就要问》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以“( )地背”为问题,提取相关信息,说说学生背诵的情形。学生在浏览课文后,会根据课文内容,陆续给出答案:“咿咿呀呀地背”“一个一个地背”“流利地背”“糊里糊涂地背”“摇头晃脑地背”“一字不落地背”。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些背的特点,说不出来,就用动作演一演。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短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如“背诵课文时,老师要我们一字不落地背”“我们在背诵古诗词的时候,要先理解内容再背,不能糊里糊涂地背”等等。如果学生学得顺畅,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试着拓展“( )地背”,如“轻轻松松地背”“有感情地背”,等等,让学生在积极的“学”和“练”中,积累大量有意义的新鲜词句。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语言有特色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细加品读,积极运用,在帮助他们理解文本思想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小学低中学段,教师可以围绕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指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运用了修辞之后的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树立表达时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写出事物特点的语用意识。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等写景的课文,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让课文表达变得更加生动。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阅读时,就要关注这些句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迁移运用,让自己的语言表达也生动、优美起来。比如,教师可以围绕一些经典语句、表达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在帮助他们领悟文本表达技巧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习作表达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课文中出现的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先……再……然后……最后”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进行段的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构句成段的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从文本中提取关键字词、语句的信息;接着,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表达的形式与顺序;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随文练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比如,教師可以围绕“早上的菜市场”“早上上学”“课间十分钟”等场景,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植入“先……再……然后……最后”等写作顺序,帮助他们巩固理解文本内容,提升习作能力。

学生的语用实践,当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这样才不会出现“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局面。一般来说,语境包括课文语境和生活语境。在设计课堂语用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顺着课文的语境展开想象,顺势迁移。如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合理猜测,运用课文的情节结构进行仿写,如“‘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月,行吗?我今天刚刚摘了不少松子,想留着过冬吃。我找不到一个存放松子的地方。’”这样的表述,有理由,有请求,让语用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对课文的概述、留白处进行想象续写,也是巩固学生语用能力的路径之一。如在阅读《白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站在水田里钓鱼的白鹭,会是什么样的呢?郭沫若没有详细说,你能试着帮他说得更具体一些吗?”学生在课文唯美的意境中,顺着这样的语境,描绘出这样的画面:“在清澄的水田里,有两只白鹭站着钓鱼。它们悠然地眯着眼睛,弯着脖子,轻轻地把铁色的长喙插入水中当作诱饵。那些不明所以的鱼儿、虾儿,稀里糊涂地将自己送到它们的嘴里。它们站着,一动不动,优美的身段倒映在微波荡漾的水中,构成了一幅随波起伏的水墨画,真美呀!”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很好的将学生的复述能力、语言再运用能力、创意表达能力融为一体的语用形式。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感悟人物特点、想象人物行为和心理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文本语言为依托进行对话,实现语用的迁移。如学习了《落花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成立合作小组,选出导演和演员,对“收获节”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在尽情表演、互相点评的过程中,对花生的作用、品质有了更加理性的认知。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可视的承载。在和学生一起经历阅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有“学”有“练”,边“学”边“练”,让他们的语用能力在不断的实践、强化、巩固中,逐渐得到发展和提升,感知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在实实在在的语用实践中得到历练。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东县解放路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词句语境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