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01-08 12:17朱朝霞
时代商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决策

朱朝霞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在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对于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规范化和透明度至关重要。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依然存在问题,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本文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决策

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为顺应变化,行政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改革发展,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高速发展,规范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越来越重要,国家也已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但行政事业单位在积极推进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部分单位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强、体制建设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单位内控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单位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为实现单位目标提供信心和透明度。

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及内部控制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一)内部控制管理概述

内部控制管理是指在政府部门、公共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的一套规范、流程和机制,旨在保护组织财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护组织利益,并促进良好的治理和管理。

(二)内部控制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確保其运作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避免违法和违规行为,保护组织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可以帮助单位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可以减少潜在风险对组织的影响,并提高组织的抵御能力。有助于优化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减少资源浪费、滥用和盗窃,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率和绩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面临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问题。内部控制管理可以确保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受到适当的保护,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助于保护组织的利益、确保合规性、管理风险、提高效率和绩效,同时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可信度和稳定性。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良好的治理和管理,并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是公益性单位,收入主要是财政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没有创造利润的压力,因此经常会将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混为一谈。财政部陆续出台了内控管理的制度及规范。但还是存在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思想上认识不深,重视度不高,理解片面等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职工都觉得内部控制中六大内容都涉及财务知识和规范,就觉得内部控制就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不会主动去关注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日常涉及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及任务都直接转到财务部门,每年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都交由财务部门单独来完成。单位从上到下不重视内部控制管理,没有单独的内部控制部门,缺乏内控专业人员,没有在单位内部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教育,以提高大家对内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单位内控信息也传递不畅通,科室之间协作不足。导致内控体制在单位业务活动决策中没有起到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出现问题后往往是事后弥补,使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不完善

1.内部控制管理没有覆盖单位所有业务层面且可行性不强

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大经济活动做了明确的要求,因此一些单位为完成任务,只制定了相关的六大业务的制度,但对其他的单位管理层面的业务没有制定相关的内控制度。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因领导不重视及人员原因,没有设置独立的内控部门,基本由财务部门兼职完成。因财务部门业务的局限性,无法清楚单位各业务的详细内情,无法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只是用于完成每年的内控评价报告,因此无法将制度落实到实际中,起到应有的防范作用。

2.单位内部控制岗位设置不够合理

因行政事业人员编制及人员性质等因素,无法满足所有岗位的人员需求,存在身兼多职的情况,无法真正做到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如:一些既是财务人员又兼任资产管理员。岗位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起到相应的防范作用。此外,单位的轮岗制度不完善,对一些关键岗位长期由同一个人担任,对不具备轮岗的岗位,也没有实行定期审计制度。导致廉政风险很大,容易发生腐败问题,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公众中的形象。

3.内部控制目标设定具有局限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目标时,只是注重单位内部财务、运营、合规等情况,没有从单位未来发展战略等高度出发,未与绩效管理理念协调发展,导致内控管理低效,影响战略及绩效目标实现。同时没有考虑外部风险因素,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关注单位内部的风险因素,对外部如:经济、政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缺乏敏感性,无法及时反馈,导致难以应当目前日益更新的形势。

(三)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要对单位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分析、识别、评价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使风险在可控范围。但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意识。在全面识别单位权力运行、业务活动、经济活动的关键风险点时,因具体负责业务的人员,没有内控管理的理念,内控执行不到位,没有将风险点的排查落实到实处。再有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不切实际。对识别的风险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方式,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案。但在实际中风险评价流程是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的,具体的风险部门没有实质参与,使内部控制未能与业务状况匹配产生不良后果。而且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机制,没有根据新业务、新问题及时更新,对偶发业务缺乏成熟的控制措施。导致风险管理方式方案制定的不够科学,风险管控效果欠佳。

(四)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没有设定专门的监督部门,合并在办公室内或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使监督职责缺乏独立性。同时监督人员内控管理专业知识不强,水平良莠不齐,容易导致出现权力滥用、腐败等问题。对于外部监督机制的财政检查,审计及巡察等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但在实际中,审计、巡察因人员等因素对单位内控管理机制的监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补充和保障作用依然不明显。

(五)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滞后

近年来推出了相应的软件,实现每年的内部控制评价在线填报,较好地提高了内部控制报告的填报效率。但具有关数据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实现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内控信息化建設的滞后,及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对接,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无法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控制权限和关键环节、流程,无法实时反映各环节的风险点,设置风险预警,随时监控系统运行,及时降低各类风险。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全面提高内部控制人员防控意识

为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需全面提升内部控制防控意识。单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根据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财务领导担任,组员由单位各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同时还有设立牵头科室及监督科室。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从源头规范内部控制管理。强化内控知识的宣传培训,增强单位职工的内控管理意识,全员参与内控管理。改变以往全部交由财务部门一个部门完成的片面的管理模式。加强单位内部内控信息的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部门和员工。定期组织部门间会议和沟通,促进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增加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加块培养专业人员。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一项全面的,专业的工作,需要既具有财务知识,有具有相关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单位内部的全部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财务流程都了然于胸。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多渠道的加快引进或培养内控管理的专业人员,有条件的可设置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科室,专门负责单位内部的内控管理工作,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可强化内控领导小组的培养,同时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不断推进单位内控管理的建设,努力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内控系统监控,提高内控管理的前瞻性谋划能力,全过程的管控能力。

(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建设

1.内控管理制度要覆盖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

在制定内控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六大经济业务活动方面,还要考虑人事、党建、档案等方方面面。内控领导小组要统筹安排和部署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牵头科室汇同各业务科室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绘制简单易懂的流程图,提高单位内控管理的操作性。

2.科学合理单位内部控制岗位设置

要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在一定的人员配置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保证决策、执行、监督等岗位一定相分离,提高内部控制环境。此外,要完善干部轮岗制度,使内部权力制衡。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进行定期轮岗,因人员数量或专业限制等原因无法实现轮岗的关键岗位,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岗位的合理设置,能强化核心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行中的廉政风险。

3.内部控制目标设定要持续有效

行政事业单位要持续、系统、全面地收集相关信息,根据上级政策及单位内部不断调整的职能职责,业务流程及时更新,持续匹配。还要充分考虑偶发事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点进行分析,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等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内。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防控机制

要加强对内部控制风险的管控,首先在制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要根据现实情况、历史资料、未来趋势,持续广泛的收集单位内外部的信息,由相关科室负责识别风险点,不能由一个人或科室,如:财务室,单独完成。对识别出的风险点,充分分析评估,可能发生的概率及造成的影响。将风险管理完全融入到单位管理决策的各个流程环节,明确制定各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同时从单位战略和绩效目标的高度考虑风险问题,为单位决策者在对方案及项目进行选择时,做出更优的决策。其次,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各项制度不断推出,务必引起新的业务风险点的出现。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重点变化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发生风险的可能和影响力,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列,制定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四)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的目标和措施。完善单位内审部门的建设,对单位的内控管理进行审计,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发现的内部控制中不合理、不完善的部分,提出意见建议,及时调整,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的权力审批和监管制度。其次要推行透明化政务,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管和社会监督力度。强化财政部门和审计、巡察部门及社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定期不定期地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更高速、健康发展。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

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抓手,是常态化管控的关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整合财政现有的系统和共享数据,按照相互制约、协同推进的原理,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控制权限、关键环节、关键流程、和关键岗位权限的相关权利,同时设置相关的预警指示,实时监控,及时预警,积极降低各类风险。并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单位业务相关的经济活动政策库和业务制度库,为业务审批提供有力依据,有效提高经济活动审批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规避运行风险,提升公信力,要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作用。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强、体制建设不完善、风险评估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五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针对这五大问题的解决对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希望借此能全面提升企业人员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健全内控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和良好治理。

参考文献:

[1]宋文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之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3 (09):67-69.

[2]阳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系统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 (10):64-66.

[3]李小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3 (16):58-60.

[4]刘梅霞.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几点问题的思考[J].市场瞭望,2023 (11):88-90.

[5]陶新平,袁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改进[J].财务与会计,2020 (22):83-8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探究如何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