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路径

2024-01-09 11:23李红革李文轩
武陵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民

李红革,李文轩

(1.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组织力是指一个组织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和效率,组织力的基础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是否认可与支持组织权威。政党组织力是指党组织通过自身的组织建设、组织管理和组织动员等方式,调动党内外力量,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则是指基层党组织通过对农村和农民进行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号召动员、高效整合,激发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效实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目标的能力。

从党的政治建设角度看,党的组织力是一个与党的性质、宗旨、责任、使命等密切相关的政治概念,在这个意义上,组织力建设的实践要旨就是强化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动员,加强党内教育管理,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从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组织力是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的关键要素,组织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以党的强大组织力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群众路线的角度看,组织力建设的实践要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高效组织群众、善于动员群众,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防止党沦为脱离民众的特权阶层和“泥腿巨人”。从实现党长期执政目标的角度看,组织力建设关乎中共执政根基的坚实稳固,关乎一个具有九千多万党员、四百多万个基层组织的超大型政党的高效集体行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重申组织力建设的深层战略考量。据此,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主要构件有政治领导力、经济发展力、组织凝聚力、自我约束力、自身建设力等等,它们是组织力在各个领域的具象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之中。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农村问题,将农村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全面部署了新时代“三农”工作;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的重大论断,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历史任务,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以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一、以提升组织领导力为起点,强化党对农村的政治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26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首先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中明确把“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作为基层组织的任务之一,那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就是代表党实现对基层的领导、完成党在基层的各项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了党中央对基层工作的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的责任,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明确了政治引领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功能。

(一)牢记使命担当,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建党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永恒主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从密切联系群众到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领导者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者,须牢记自身政治使命,带领农民群众投入到乡村发展的实践中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农”的基本任务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幸福。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增收了,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提升,农民安居乐业,农村才能繁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谋实惠,将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考量自己工作成绩的标准。在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意方式方法,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群众路线,问计于民,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提升农民群众的参与感,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确保党组织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二)强化党建责任意识,把握乡村振兴发展的正确方向

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最熟悉,因此要确保农村经济社会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引领作用非常关键。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突出“主心骨”作用,在政治上引导农民站稳政治立场,领导农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既要引导农民群众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立党中央的权威,使农民自觉拥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要做好农村地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员,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努力奋斗。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好“三农”工作基本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三)增强政治工作本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政治本领就是政治能力,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综合政治素质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4]政治能力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在新时代,政治能力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提升政治能力,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高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确保党中央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工作本领,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此提升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努力提高党性修养,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保持政治定力,防范化解各种政治风险;精进业务水平,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系统把握中央文件的内容和精神,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大方向与党中央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的大前提下,将党的政策与农村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举措;到基层去,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农民的心声,聚焦突出问题,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二、以提升组织发展力为支点,驱动农村经济增长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30-3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就要带领大家共同发展地方经济、逐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只有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担子越来越轻,基层党组织才能获得农民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农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整体部署。针对当前农村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党中央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制定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打造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等具体措施,力求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增进农民福祉,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建设农业强国。

(一)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31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相比,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具有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征收等方式将农业用地收归国有,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导致一些农村缺乏其他建设用地,严重阻碍了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生产利润不高,而且面临自然灾害不可控、投资回报周期不固定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多重风险,难以成为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的预期收益并不乐观。此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两极分化严重:一些位于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底子好、市场广阔,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发展速度很快;相反,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区位条件差、产业零散,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勉力维持,有的乡镇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农村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不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总体发展,也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其中最根本的是用好国家的土地政策,通过打造农地交易平台,做好农村山林、土地的产权流转工作;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在科学规划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的机能和潜力;加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全方位合作力度,力求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于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基层党组织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产业基础好,可以通过多种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相应产业和都市休闲农业;而中西部以及东北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则必须通过村与村之间联合,将产业规模化,谋求共同发展。总的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领会党的创新理念、制定新举措、寻找新动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二)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指导下,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发力,以农村经济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一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多元功能,不仅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而且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展现农村精神风貌,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二是有利于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乡村建设。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能吸引更多投资,打破农村闭塞局面,破解农村经济发展供需信息不对称难题,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城市资本可以抓住乡村振兴的机会开拓农村市场,通过城市资本与农村经营主体的深度合作,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固定资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三是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相当多的农村人口来到城市后因各种原因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而农村大片耕地却由于无人照料而荒芜,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则有利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比如依托城市科技、人才和资金下乡,孵化和发展农村综合性产业,用更多就业机会和政策利好留住农村人口或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形成农村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农村实力的全面提升。

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团结与组织作用。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同时,为农村特色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调控作用,一方面通过灵活的财政手段,如项目补贴、减免场地租金和水电费用等,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外来企业落户乡村;另一方面,出台贷款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整合配置城乡资源,让本地企业和社会资本一同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导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局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发展农村旅游、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等新业态,以休闲旅游、特色农家乐、古镇观光等项目为龙头,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此外,要借助各类电商平台拓宽农户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打造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新时代带动实现农村脱贫致富的骨干力量,也是乡村振兴中内外力量高效结合的重要媒介。农村经济要发展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必不可少。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才,着重从返乡创业青年、当地种植能手、致富标兵等群体中,精心挑选有能力、有意愿、有决心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人,并把他们培养成农民合作组织类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类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类致富带头人,通过乡企合作、联产承包、产业转型等方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致富带头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好选人用人关。首先要把好政治关,农村致富带头人一定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和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对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有深刻理解,这样才能发挥好榜样的带头作用;其次组织上要拓宽选材面,除了当地人外,还要从大学生村官和企事业单位驻村办等人员中挑选,选择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能力出众、充满奉献精神的人,培养一支信仰坚定、能力过硬、能为农村为农民干实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

三、以提升组织凝聚力为依托,严格落实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地区的主要依靠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增进农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理解和信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一级组织有没有凝聚力、凝聚力强不强,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就此而言,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组织制度,严抓执行能力建设,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使农民群众看到我们党厉行法治的决心,从而形成尊重制度、照章办事的法治文化氛围。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虽然变好了,但精神层面还略显空虚,在农村,打牌赌博、笑贫不笑娼等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封建落后思想依然遗留在部分农民群众心里,甚至宗教迷信、歪风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占有很大市场,这无疑是与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建设格格不入的。因此,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建设文明乡村,不仅可以让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更上一层楼,而且还能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由此可见,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向心力的重要抓手。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应从农村一个个小家庭出发,建立文明公约,弘扬良好家风,让好家风变成好乡风。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应大力开展宣扬科学、破除迷信、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等工作,坚定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借助民歌、民族舞蹈、小品、快板等艺术形式,宣传新时代先进文化和党的政策,突出展示新时代农村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引领农村新风尚,以正能量教化农民群众。

(二)创新党组织服务方式,探索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进入新时代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调整为改善民生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意识显著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党员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也进行了调整。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群关系深度交互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通过有温度的党群服务把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上,让乡村治理变成“大家的事”,使社会更加和谐。

要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作用,必须将党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首先,设立党代表接待日。农民群众可以在接待日到党代表工作站反映情况和问题,负责接待工作的党员必须按规定接待群众。在接待过程中,党代表应与群众真诚沟通交流,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记录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走过场,只有这样才能为党组织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提供决策依据,才能为农民群众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其次,将党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纳入党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定党员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组织党员干部定期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对于积极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问题的党代表,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而对于小部分经常无故缺席、漠视群众的党代表,则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屡不改正的,可取消其党代表资格。

(三)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推进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将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当家作主不是光喊口号,而是要落到实际政治生活中。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是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打开了农民参与政治的大门,使农民群众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了他们的政治参与感。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农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是提高治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为了发扬民主,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经常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会,比如召开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主题教育研讨会等等,作遵守基层民主制度的表率。在组织生活中,党员干部既不能搞“一言堂”,也不能在做决策时优柔寡断,怕得罪人,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会上要坚持民主评议、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现思想问题时要及时纠正,党员之间要相互监督、共同进步,促进党的农村事业蒸蒸日上。

四、以提升组织约束力为抓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与党内政治生活息息相关,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前提,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存在着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等不正之风,这极大地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影响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对于这些歪风邪气,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组织约束力,刀刃向内,发挥党内党外监督机制的作用,纠治“四风”,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思想上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立规矩,建立农村党组织评价机制

从组织理论来看,任何一级组织,只有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才能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说,振兴乡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其目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由此可以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完成这些工作的情况,对其组织力作出评价。

从政党理论来看,民众支持度是决定一个政党能否长期存在和长期执政的关键因素。建立健全组织力评价机制,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执行成效的检验,也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共享发展成果能力的评定。评价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首先要参考各地的各种民生指标,如教育、医疗、生态等;其次就是要看基层组织是否有足够的年轻干部储备。此外,还要实地调查农民群众对当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了解他们对党章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杜绝不正确的政绩观。

因此,在设立组织力评价标准时,要将评价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干部队伍建设、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GDP 同比环比增长率、党员人数逐年增减情况、群众好评率等可量化的数据进行精准评估。当然,一套科学评价机制要兼顾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重视内外部评价的独立性,保证公平公正。

(二)抓重点,强化农村党组织绩效管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承担着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在农村地区落地实施的使命,因此对其绩效管理应主要参考以下因素:一是发展水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能否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带领农民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绩效评估的重点;二是农村文化建设,新时代对农民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提升农民的农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促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村新业态的必由之路;三是农村治理能力建设,能否实现“三治”融合,打造出一支有能力且服务意识强的党员干部队伍,是评价基层党组织绩效的重要指标。对于以上三方面,还可进一步细化:发展水平可从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来分析,以反映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农村文化建设可从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产业来分析,以反映农村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农村治理能力建设可从群众满意度和治理成就来着眼,这既是评价的重点也是落脚点,以此反映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抓住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方向,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是要设立一套科学且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其次是要让农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确保上级组织实时了解群众的真实评价,使人民民主落到实处;最后要把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将个人绩效跟收入、职称、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促进基层党员干部提升自己的工作实绩。

(三)强监督,健全农村党组织监督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5]423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首先要拓宽党内外监督渠道,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双管齐下,形成监督合力;其次要强化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对于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违反组织纪律、贪污受贿、损害农民权益、工作作风懒散等问题,要依法必究,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对于少数严重违法犯罪的干部,要从严从重处理。

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受客观条件限制,相关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对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党内外联动监督机制,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整合资源,压实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通过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成立内部监督小组等方式强化党内监督,同时发挥乡贤的作用,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行使民主监督权,以党外监督促进基层组织的约束力和管控力提升。党内外共同发力,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有底线、守规矩,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以提升组织建设力为重点,锻造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5]42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如何,与作为战略具体实施者的基层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要治理好乡村,建设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效的组织体系、完备的组织制度、科学的评价机制、清正的政治生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能力出众的党员干部队伍,从根本上提升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

就现阶段来说,乡村振兴的任务非常艰巨,乡村不振兴,我们千辛万苦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就难以保住,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振兴乡村工作的最前线,如果基层党员干部对农业农村的现实问题和党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缺乏深入了解,他们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就会力不从心,完成不了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因此,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他们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此外,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还要集中统一学习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确保党的“三农”事业后继有人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2]67长期以来,青壮年在城镇化过程中纷纷离开家园,进入城市打工,使得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着后备人选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除了要下大力气培育本地新人外,还要把目光投射到外部,只要是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乡村事业、才能出众、服务意识强、能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年轻人,都可以培养,赋予他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将有意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以及具备农村工作经验的劳动者,一并吸收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当然,我们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指示,明确培养“三农”接班人的具体要求。第一,数量和质量并举。各级党组织要把培育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但不能只追求年轻化,各级别的干部年龄层次要合理。第二,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年轻干部要进步,固然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但自己要有追求进步、努力向上的主观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把年轻干部形象地比喻成“墩墩苗”,强调年轻干部要吃苦耐劳,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实践出真知。第三,在干部的使用上,既要大胆起用年轻人,也要尊重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第四,各地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要有长远规划,以确保干部队伍后继有人,但年轻干部也不能安逸求稳、原地踏步,组织上要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确保选拔干部的质量[6]。

(三)压实主体责任,推行“一肩挑”乡村治理模式

村党委是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机构,健全村支两委是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以来,针对一些农村地区村委会权力过大,架空农村基层党组织,严重破坏乡村治理格局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出了“一肩挑”的重大决策。这一重要制度安排不仅巩固了党在农村地区的领导地位,也明晰了两委的关系。实行“一肩挑”制度以后,村党委和村委会的责任更明确了,大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

“一肩挑”制度不仅赋予基层干部更多权限,也对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是政治能力,作为村党组织书记要精准把握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深刻理解党在农村地区的政策,领导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决策安排。其次是经济能力,当一把手,就要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增产、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和决心。此外,“一肩挑”的干部与普通党员干部相较,受到的监督更多、更严。只有压实了主体责任,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才会促使干部全情投入工作,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民
清华党组织公开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