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专利格局分析“一带一路”外来药物资源洋甘菊的开发策略

2024-01-10 06:55王志昊樊江波屈春慧付饶唐茂红李志勇李彦文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洋甘菊申请量专利权人

王志昊,樊江波 ,屈春慧 ,付饶 ,唐茂红 ,李志勇,李彦文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01;5.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6.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7.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00

洋甘菊(MatricariarecutitaLinn)又名母菊,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东欧与南欧地区,在古埃及、希腊和罗马用于草药历史悠久[1],在我国维吾尔医学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历史,维吾尔医学著作《注医典》中有相应记载[2]。洋甘菊主要药用部位为花或全草,性凉,味辛、微苦,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祛风湿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喘、湿痹肿痛、疮肿等症[3]。目前,已鉴定出洋甘菊120余种与次生代谢相关的化学成分,包括萜类化合物28种、黄酮类化合物36种及其他潜在药用活性化合物52种,具有消炎、解痉、抑菌、收缩血管、抗氧化、降血脂、抗衰老、抗癌等药理作用[3-4]。

根据《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要求,我国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为基础,形成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全新格局[5]。该格局的形成会持续引纳海外药用资源,进而拓展我国新药源。在此背景下,针对性地搜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统药物,对涉及的草药专利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及价值分析,是新形势的外来新资源引入策略,也是在黄璐琦院士提出的“三关、四步、一依托、一关键”框架下,有效落实“情报收集关”的途径之一[6]。洋甘菊作为原产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外来药物,是顺应发展规划下的良好研究对象。

国务院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特别强调要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以及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交流发展[7]。而药品的专利制度为解决公众医药健康问题提供了创新奖励机制,也为药物创新主体保护专利技术提供权利保障[8],因此,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特色药物洋甘菊的专利情报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洋甘菊专利的整体发展趋势、全球技术构成、创新机构与专利价值分析、全球专利布局等内容,为有效开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统药物资源提供专利信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检索

IncoPat专利数据库(https://www.incopat.com)为北京合享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专利情报平台,完整收录全球112个国家组织地区,包含中、美、日、德、韩、英、法、俄及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1.2亿专利文献数据。检索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全球范围内洋甘菊相关专利,检索式为(txt=“MatricariarecutitaLinn” OR “洋甘菊” OR “flores chamomillae”)。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专利以洋甘菊为相关研发内容,且专利法律状态、国际专利分类(IPC)技术主题分类、合享价值度等相关信息完整。

排除专利中专利法律状态、IPC技术主题分类、合享价值度等相关信息收录不完整;存在翻译问题或以洋甘菊为名称,但研究配料表并不包含洋甘菊内容物的发明专利。

1.3 数据清洗及录入

运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的“高级分析”“筛选关键词”等模块进行分析筛选,结合人工筛选,对不符合主题标准的专利申请进行数据反复去重、去噪,并采用双人录入、一人核对的形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1.4 数据整理与可视化分析

运用Excel2022对其整体申请趋势、全球分布格局、专利类型与当前法律状态、专利有效性、全球技术构成、创新机构与专利价值、权人相关专利价值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功能,对IPC主分类数据进行术语规范化处理。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利用IncoPat专利数据库检索全球洋甘菊专利数据,得到6 693件专利申请,经筛选后得到相关专利申请4 576件。

2.2 专利申请趋势

结果显示,1995-2011年为萌芽期,洋甘菊全球专利总申请趋势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其相关产品的有效专利申请量共计907件,平均每年专利申请量50件。2012-2017年为成长期,全球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发展势头迅猛,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历史发展水平最高值,这5年相关专利申请量共计2 222件,其中2017年全球专利申请量达619件。2018-2021年为成熟平稳期,该阶段全球洋甘菊专利申请量较上一阶段大幅度回落,并维持在每年200件以上。由于一般专利申请的公开时间会滞后3~18个月,故2021-2022年专利申请量无法与2020年之前的数据形成相应对比趋势。

1995-2011年,中国洋甘菊专利申请量远低于全球其他国家申请量,表明此阶段我国该领域科研实力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2012-2022年,中国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表明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及我国对专利申请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已成为洋甘菊专利申请的中坚力量。申请趋势见图1。

图1 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趋势

2.3 全球分布格局

洋甘菊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中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朝鲜、美国、德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罗马尼亚、印度等国家或相关组织。其中,中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朝鲜是洋甘菊相关专利主要申请所在地,中国申请了3 053件专利,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朝鲜4国分别申请了244、235、162、134件专利,其他国家申请量均少于100件。洋甘菊相关专利数量全球排名前10位的国家见图2。

图2 洋甘菊相关专利全球分布格局(前10位)

2.4 洋甘菊专利类型与当前法律状态

2.4.1 专利类型分析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申请类型主要分为发明技术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技术专利是主要的申请类型。发明技术专利申请审核制度是否严格,产品是否具有创造性,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领域创新转化能力优劣的重要指标[9]。洋甘菊主要的专利申请类型为发明技术专利,申请量4 370件(95.50%);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70件(1.5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86件(1.88%)。其中发明技术专利包含申请阶段的发明专利(即发明申请)和已授权阶段的发明专利(即发明授权)。洋甘菊相关专利发明申请3 685件(80.53%),发明授权685件(14.97%)。洋甘菊的发明专利总占比95.50%,但其申请过程中得到的授权专利仅占14.97%,表明该领域专利技术达到认可标准的相对较少,洋甘菊相关研究更深入的创新发展还有很大提升和发展空间。

2.4.2 当前法律状态

全球洋甘菊相关专利中,获得授权及实质审查阶段的全球洋甘菊专利占比较小,表明低质量专利申请相对较多,当前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总体质量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存在大量撤回及未缴年费状态的专利,表明洋甘菊相关专利市场效益相对薄弱,不能满足专利权人对其的预期。洋甘菊相关专利当前法律状态见图3。

图3 洋甘菊相关专利当前法律状态

2.4.3 专利有效性

专利有效性与该专利能否产生相关经济效益呈正相关,是领域中企业、地区产品或国家科研创新能力成熟度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中失效状态专利占比较大,达3 227件(70.52%);有效专利申请358件(7.82%);在审中状态的专利607件(13.26%);未确认专利322件(7.04%)。洋甘菊相关专利有效性比重失衡,失效状态专利远大于有效及审核状态专利,总体研究处于下滑状态,表明近年洋甘菊相关领域研究热度有所回落。

2.5 技术构成分析

当前洋甘菊专利地域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朝鲜等。其中,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洋甘菊产业所在地,对洋甘菊的研究较其他国家更为广泛,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A61K、A23L、A23F等技术领域。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及朝鲜处于洋甘菊专利申请的第二阶层,研究产品领域多涉及A61K、A23L、A23F、C12G等技术领域。美国、德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罗马尼亚、印度等国家组织洋甘菊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在30~100区间,处于第三阶层,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A61K、A23L、A01N。其余国家和组织的专利申请量均在30件以下,处于第四阶层,研究领域亦相对分布在A61K、A23L、A23F等关键技术领域。由此可知,中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及朝鲜是重要的洋甘菊相关专利布局地;洋甘菊的药用价值在亚洲国家拥有较高的认可度与关注度。洋甘菊全球相关专利技术构成见图4。

图4 洋甘菊全球相关专利技术构成

2.6 专利技术主题分析

2.6.1 国际专利分类小类分布

通过对洋甘菊相关专利族的IPC信息进行整理、统计,结果显示,A61K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共3 129件,占总申请量的68.38%。其次是A23L、A23F、C11D等技术领域,共占总申请量的12.26%;A01N、C12G、A61L、A23K、C11B、A23C等技术领域分布相对较少,专利申请量均在100件以下,见表1。

表1 洋甘菊相关专利主要IPC小类分布

2.6.2 国际专利分类大组分布

进一步对IPC各小类下的大组进行整理,结果显示,在A61K小类专利申请中,以A61K8大组的专利申请数量居多,占总申请量的42.22%,是影响洋甘菊相关专利总体发展趋势的主要技术领域。其次为A61K36大组,占总申请量的14.49%,其余排名前10位的IPC大组分别为A61K35、A23F3、A61K7、C11D9、A61K9、C12G3、A23L1、A23L2,但其占总申请量比例均小于5%,属于新兴的专利申请类型,开发程度尚浅,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见表2。

表2 洋甘菊相关专利主要IPC大组分布

2.7 创新机构与专利价值分析

2.7.1 专利权人分析

在我国专利权人类型中,以企业比例较高,达1 849件;其次为个人(1 009件),大专院校(107件)、机关团体(35件)、科研单位(32件)比例低于5%。在中药专利研究领域,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是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大量中药专利来自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是推动相关专利申请量及转化量的有效途径[10]。表明我国对洋甘菊基础研究的相关领域尚未重视,主要以企业经济市场为导向进行相关研究[11],需进一步加强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的成果转化意识。

对全球洋甘菊专利申请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其专利权人的技术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申请量排名第一的专利权人为长沙协浩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申请小类为A61K和C11D,该公司申请了983项发明专利,其中多数为中药发明专利。排名第二的专利权人为KAO CORP公司,主要申请小类为A61K,其在国际有较高的知名度,产品包括美容护理用品、健康护理用品及工业用化学品等,表明其对洋甘菊的专业开发方向大多为美容化妆品及健康护理品。排名第三的专利权人仅申请了A23F领域的发明专利,排名第六的专利权人申请了A23L领域发明专利,表明二者研究领域以该小类为主,并未围绕洋甘菊开展研究。前10位专利权人及技术构成见图5、图6。

图5 洋甘菊全球相关专利权人排名(前10位)

图6 洋甘菊全球相关专利权人技术构成(前10位)

综上所述,A61K、A23L和A23F为洋甘菊专利主要权人的相关研发技术热点,其中A61K在排名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中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其总体数量比例与洋甘菊专利主要IPC小类分布基本一致。

2.7.2 权人相关专利价值分析

对全球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排名前10位的权人及其专利合享价值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拥有专利合享价值度超过5分的专利权人分别为NOEVIR KK公司、Generex Pharmaceuticals Inc公司、KAO CORP公司、青岛海之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DEGUSSA公司、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SELEZNEVA LIUDMYLA VOLODYMYRIV公司、长沙协浩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其专利合享价值度超过5分的占比分别为100%、100%、88.09%、70.83%、57.14%、37.5%、23.33%、0.59%,其中申请量排名第一位的国内专利权人(长沙协浩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合享价值度普遍偏低,>5分的专利只有0.59%,表明我国洋甘菊相关专利合享价值度普遍偏低,急需对相关专利领域进行优化改进。洋甘菊全球相关专利权人合享价值度见图7。

图7 洋甘菊全球相关专利权人合享价值度

3 讨论

国家某一领域的科研实力可通过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该理论已被广泛认可[12]。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中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朝鲜5个国家是全球洋甘菊产业主要的技术来源地和专利布局地。A61K、A23L、A23F、C11D 4个小类是当前洋甘菊相关专利领域的热门技术类别,洋甘菊产业当前技术研发热点分别为医药产品、化妆品及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和茶饮。全球洋甘菊的研发企业在专利权人类型中居多,个人其次,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机关团体等比例则未达到5%,表明我国对洋甘菊基础研究相关领域尚未重视,主要以企业经济市场为导向进行相关研究,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对成果转化的意识。在全球洋甘菊专利申请中,我国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虽然较多,但其专利合享价值度高分比例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洋甘菊及其他外来药物资源相关专利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的产业规模。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果,笔者建议:①在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全新格局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我国中医药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应顺应政策指导,着力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外来药物资源研究开发。②加强外来药物资源专利技术周期研究,预测衰退期节点,制定相关策略。从1991-2021年,国外洋甘菊领域技术研发经过萌芽期、成长期、成熟平稳期及衰退期,从2011年开始逐步走向衰退期。与之相应,国内的洋甘菊相关领域技术研发从2011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并于2019年进入成熟平稳期。因此,可对日本、俄罗斯和乌克兰已完成技术周期国家的发展规律做进一步的情报研究,为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把握专利格局走向,开展进一步的产业布局提供参考。③加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以提高专利转化率,切实推进外来药物资源专利产业发展。目前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也是我国中药相关专利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需要从加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入手,进一步提高科研单位成果转化率,从而推动洋甘菊相关专利申请量和转化量。④建议从审核申请环节入手,提高我国外来药物资源相关专利质量。我国洋甘菊相关专利合享价值度普遍偏低,应对发明选题申请是否契合市场和技术对口的方向进行审核[13],同时提高相关专利的申请质量。通过对外来药物资源相关领域专利的挖掘和布局,使其体系下所申请的专利技术主题连结成网络,从而形成更加契合市场和技术对口方向的专利布局网络[14]。

猜你喜欢
洋甘菊申请量专利权人
基于动态博弈的企业专利诉讼研究:动机与诉讼收益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解密洋甘菊精油
我爱洋甘菊
不舒服,意大利人就喝杯洋甘菊茶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拒绝许可行为的反垄断规制
一朵洋甘菊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