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江水利枢纽船闸通航水流条件优化试验研究

2024-01-11 00:46丘佳永练伟航张广传宫鹏杰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12期
关键词:引航道口门清淤

丘佳永,练伟航,张广传,宫鹏杰

(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35;2.广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35;3.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州 510635)

1 概况

沧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河(又称沧江河)微弯河段,由水闸、泵站、船闸三部分组成,是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灌溉、航运等的Ⅱ等大(2)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由于水闸和船闸已经运行超过40多年,部分工程质量、安全级别等不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拟原址重建(见图1)。

图1 沧江水利枢纽工程平面布置示意

重建工程正常蓄水位为2.00 m(珠基,下同),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P=2%),校核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P=1%)。其中船闸布置在河道左岸,右侧紧靠泵站,为Ⅵ(2)级单线单级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100 m×12 m×1.6 m(长×宽×门槛上最小水深),设计最大通航船舶为100 t,上、下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均为6.00 m,上、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均为-0.464 m(见图2)。

图2 设计方案船闸平面布置示意

工程处于微弯河段,上游河床主槽偏于左岸,洪水流经闸址右侧泄水闸后,又偏向左岸扩散下泄,由此导致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为探明并改善船闸出入水流条件,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布置的设计合理性开展深入研究。

2 模型设计及方案试验

依据相关模型试验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工程河段河势及工程布置特点,枢纽整体水工模型上边界取至闸址上游约1.5 km,约为闸址处河宽的7.5倍,模型下边界取至闸址下游约1.2 km,约为闸址处河宽的6倍,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为1∶60的正态模型。

试验工况采用最高通航水位(洪水标准P=20%、Q=951 m3/s)、最低通航水位、泄水闸闸门控制泄流等工况组合。

试验显示,最高通航水位工况下,泄水闸全开泄洪时,闸上游河道水面流速小于1.0 m/s,部分水流流经上游引航道停泊段进入水闸,停泊段近岸侧存在局部回流,最大回流流速约为0.4 m/s;停泊段区域水流流向与船闸中心线(航线)的夹角小于35°,由此可计算得出垂直航线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0.5 m/s(见图3)。过闸水流部分流经泵站出口区域,进入船闸下游引航道停泊段,停泊段近岸侧同样存在局部弱回流,最大回流流速约为0.2 m/s。停泊段出口区域流速小于0.2 m/s。

a 船闸上游

最低通航水位工况下,闸上游河道水面流速小于0.7 m/s,上、下游引航道停泊段近岸侧均存在局部弱回流,回流流速均小于0.2 m/s;计算得出垂直航线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0.3 m/s(见图4)。

a 船闸上游

试验表明,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回流和横流流态,通航水流条件不能满足《船闸总体设计规范》要求,需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3 优化方案试验

3.1 优化方案布置

综合工程所在河段河势、河床主槽分布特点,提出河道清淤+延长导航墙的优化思路。

河道清淤的试验方案包括枢纽上游河床不同范围分别清淤至-2.00 m、-3.00 m高程,水闸下游防冲槽段后河床局部清淤宽度80 m和60 m,清淤高程分别为-2.00 m、-3.00 m;延长导航墙方案主要是延长停泊段右侧导航墙,包括上游停泊段右侧导航墙长度延长30 m、50 m,下游停泊段右侧导航墙长度延长30 m、50 m等。对以上方案开展了不同组合的试验,经比较,最终确定较优的优化方案是:上、下游河道分别局部清淤至-3.00 m高程,船闸上游停泊段右侧导航墙长度延长30 m(见图5)。

a 枢纽上游清淤范围

3.2 试验效果分析

试验表明,上游河床局部清淤后拓宽了右侧河道过流断面,上游来流可较快向泄水闸侧扩散,进闸主流向河道中间偏移,同时上游引航道右侧导航墙延长后,可有效隔开水流对引航道口门区流态的不利影响。在最高通航水位工况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范围平行航线纵向流速小于0.7 m/s,水流流向与船闸中心线(航线)的夹角小于20°,计算得出垂直航线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0.27 m/s(见图3a)。在最低通航水位工况下,上游引航道口门区范围平行航线纵向流速小于0.5 m/s,水流流向与船闸中心线(航线)的夹角小于15°,计算得出垂直航线的最大横向流速约为0.1 m/s(见图4a)。

下游河床局部清淤后,出闸水流主要经清淤范围下泄,各试验工况下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范围流态较为平稳,平行航线纵向流速小于0.3 m/s,未见明显的横流或回流(见图3~图4)。

针对最高通航水位工况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仍存在横向流速略大于规范要求的情况,考虑到工程河段水位受西江洪水顶托影响,试验选取了上游来流量分别为800 m3/s、700 m3/s、600 m3/s,下游水位为最高通航水位6.00 m的工况组合,进一步论证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

试验表明,当下游水位为6.00m时,上游来流量为800 m3/s或700 m3/s时,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横流流态,易造成通航安全隐患;上游来流量为600 m3/s时,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流态均较为平稳,各项水流要素均满足规范要求,船只可安全通行。因此,建议船闸最大通航流量不超过600 m3/s。

根据枢纽的水位、流量关系成果,上游来流量600 m3/s时,下游对应水位约为6.67m,选取的600 m3/s流量与6.00 m水位的组合工况,其试验成果相对是安全的。此外,根据洪水频率综合计算成果,600 m3/s流量级洪水出现的概率平均为1年不到2次,限制性通航对船闸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影响不大。

4 结语

弯曲河段上布置的船闸,其通航水流条件往往受河势、弯道水流等不利影响,而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本文针对典型工程存在的引航道口门区不良流态问题,结合工程河段河势、河床主槽分布特点,提出河道清淤、延长导航墙、限制最大通航流量的优化组合措施,较好的改善了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提高船闸通航安全性。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建设,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参考。

猜你喜欢
引航道口门清淤
枢纽引航道口门区利航流态的实现研究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高陂水利枢纽通航船闸布置优化研究
排桩整流技术在大藤峡水利枢纽中的应用
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合理宽度分析
泰州引江河口门区淤积成因及防淤减淤措施
长洲水利枢纽四线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数值模拟
瓯江三溪口航电枢纽引航道布置优化试验研究
力士德清淤挖掘机
分水口门防护涵下穿鹤大铁路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