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肠内营养与术后全静脉营养患者快速康复的对比研究

2024-01-13 08:08甘俊任吴泽梧粟民骆志明唐建婷刘清云钟少琴罗翠青邹秋萍
系统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营养液营养状况食管癌

甘俊任,吴泽梧,粟民,骆志明,唐建婷,刘清云,钟少琴,罗翠青,邹秋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广西贺州 542899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引起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1]。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感染、遗传、长期食用过烫食物等因素有关。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中晚期则出现吞咽困难、反流、疼痛等症状[2]。手术是早期食管癌首选治疗方法,及时进行根治术治疗,整体预后较好。但是由于手术的切除范围较大,对患者术后进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过去临床对于食管癌手术后早期主要是采取肠外营养支持,也就是静脉输注营养液干预,虽然可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但是不符合生理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新型营养支持模式,主要是经鼻空肠管将营养液输注到肠内,能够刺激胃肠蠕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5]。为了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9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2~78 岁,平均(52.1±5.3)岁。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1~80 岁,平均(51.8±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食管癌,且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患者与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不耐受全肠内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全静脉营养支持,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给予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3707;规格:250 mL/瓶)250 mL/d、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5290;规格:250 mL/瓶)250 mL/d 补充营养,直到患者恢复经口进食。

观察组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采取早期空肠肠内营养支持,具体措施为:①术后第1 天采取全静脉营养支持。②术后第2 d 开始采取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空肠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对于消化道功能正常或者是存在部分功能的患者,肠内营养乳剂(国药准字H20040722;规格:200 mL/瓶)200~400 mL/d;对于消化道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每天摄入热量为35 kcal/kg,采取重力泵注的方式,预防营养液潴留、返流发生。③术后第8 天恢复流质饮食,在第10 天停用肠内营养支持,个别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可以延长鼻饲时间。

1.4 观察指标

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该指标常用于评价患者的营养状态,并预测患者的预后。目前通常采用简易PNI 计算方法,其公式为PNI=血清白蛋白(g/L)+5×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09/L),PNI 越高表示患者营养状态越好。

营养指标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近期内体质量变化、饮食习惯、进食相关临床表现、个人活动与身体功能等4个方面,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营养状况越差。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短期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6±5.6)h 短于对照组(41.3±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5,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NI 比较

治疗前,两组PN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NI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NI 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NI 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治疗前52.24±5.27 52.17±6.31 0.060 0.952治疗后58.32±6.23 54.26±6.32 3.235 0.002

2.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比较

手术前,两组PG-SG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PG-SGA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PG-SGA手术前5.10±1.67 4.87±1.48 0.729 0.468术后3 d 3.35±1.30 4.36±1.62 3.438 0.001

2.4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手术前,两组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淋巴细胞计数、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淋巴细胞计数(×109/L)手术前1.6±0.4 1.5±0.5 1.352 0.123术后3 d 2.6±0.8 1.7±0.7 5.436 0.044 CD4+/CD8+手术前1.2±0.4 1.2±0.3 1.279 0.118术后3 d 1.0±0.3 0.8±0.2 5.628 0.046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临床中的常见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安全造成较大威胁[6]。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吞咽食物缓慢或有轻微梗阻感,还可引起上腹部不适、嗳气等症状;发展至中晚期时,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反流、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由于吞咽障碍,会导致营养不良,引起体重明显下降;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时,还可导致声音嘶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7]。手术切除是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早期食管癌手术的治愈率在58%~92%,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身体的营养状况对于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着直接影响,营养不良可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术后感染风险[8]。因此术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出院。但是由于食管癌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上术前肠道准备、术后禁食,会加重患者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9]。过去临床对于此类患者主要是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其主要是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方式,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肠外营养不符合人体代谢特点,长时间使用可导致胃肠粘膜萎缩、肠道菌群移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肠内营养支持则主要是经过空肠管将营养液输注至胃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耐受度高的优势,更加符合人体生理代谢的规律,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结构与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可以弥补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不足,能够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胃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指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术后负氮平衡,从而减少营养物质分解代谢,有助于降低术后低蛋白血症、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9]。有研究指出,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出院。本研究中,手术前两组PNI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PNI(58.32±6.23)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彩惠[10]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PNI(58.3±6.2)高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11-12]。

综上所述,早期空肠肠内营养支持相比于全静脉营养支持来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免疫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早期康复,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营养液营养状况食管癌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