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应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01-13 08:09黄燕嫦周洁袁志威
系统医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血压

黄燕嫦,周洁,袁志威

东莞市洪梅医院药剂科,广东东莞 523039

高血压因其病程长、治愈难,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更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主要病因。通常情况下,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肥胖、不规则饮食与生活习惯等相关,且40 岁以上群体为高发人群,若不及时治疗,合理地控制血压水平,还会增加心肌梗死、肾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当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虽然两种药物机制相似,但疗效却不相同。相比而言,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更高,对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十分理想[1]。鉴于此,本研究随机选取2023 年7—9 月东莞市洪梅医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上述两种药物的疗效,旨在挑选最优的药物治疗方案,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50 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应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中男13 例,女12例;年龄46~75 岁,平均(64.52±6.36)岁;病程1~12.5年,平均(6.53±1.38)年。观察组中男14 例,女11例;年龄47~74 岁,平均(63.88±5.95)岁;病程1.5~13年,平均(6.42±1.59)年。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全部自愿加入研究,同本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在不同静息状态下,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无脑梗死史;意识清楚且交流正常;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排除标准:患者由于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183234;规格:5 mg),初始剂量为5 mg/次,1次/d,持续用药4 周后,检测血压水平,若血压值下降至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左右,即为达标;若血压水平未达标,需追加药物剂量,最多不超过10 mg/次[2-3]。

1.3.2 观察组 口服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国药准字H20143054;规格:5 mg),初始剂量为2.5 mg/次,1 次/d,持续用药4 周后,检测血压水平,若血压值下降至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 左右,即为达标;若血压水平未达标,需追加药物剂量,最多不超过5 mg/次[4-6]。

1.4 观察指标

①经过8 周治疗后,判定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完全有效:患者的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头晕头痛症状全部消失,且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有效: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超过10 mmHg,且头晕头痛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血压水平同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或血压持续升高。总有效率=完全有效率+部分有效率。

②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使用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于清晨休息0.5 h 后测量,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

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以及面部潮红)。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对比[(±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对比[(±s),mmHg]

组别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收缩压治疗前175.41±9.37 176.19±9.23 0.491>0.05治疗后135.25±7.51 150.23±8.44 10.625<0.05舒张压治疗前76.32±6.34 76.43±6.15 0.083>0.05治疗后70.09±5.46 74.55±5.87 4.458<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主要以血压异常升高为具体表现,一旦长时间处于血压高的状态,便会增加血管内的相关血流阻力、血液黏稠度,进而提高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风险,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十分关键。

在临床深入研究下,现代药理学表明,中小动脉收缩,可增大外周阻力,导致动脉血压升高,故而治疗高血压的关键,在于降低血管平滑肌张力[7]。因高血压尚无根治手段,口服药物成为目前治疗的首选方式,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避免血压的异常波动。现如今,临床研究发现,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高血压,相比苯磺酸氨氯地平而言,其降压效果与安全性更高[8]。由于氨氯地平的组成包括右旋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等,其中左旋体具有提高心血管活性的作用,所发挥的降血压作用,要比右旋体远远高出1 000 倍左右。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相关钙离子拮抗剂,可阻断钙离子跨膜运转通道,抑制血管收缩,且舒张血管,保护内皮细胞,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大量繁殖,同时可更好去除氨氯地平的右旋体,仅保留左旋体,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加之,患者经口服用药,可快速吸收药物,其生物利用度较好,在服药后6~12 h 便可达到峰值,持续用药可稳定血压浓度,进而保持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9-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χ2=5.33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面部潮红)总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与黎红[5]研究中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看出,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较好,利于平稳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以此最大限度上发挥降压作用,同时减少因右旋体诱发的不良反应,最终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稳定的范围。

综上所述,通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最为确切,其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挥出最大化的降压效果,以此平稳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借鉴。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氨氯地平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稳住血压过好冬
非杓性高血压宜选用左旋氨氯地平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