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需求与策略

2024-01-14 21:15李高建崔萍惠熙文
高教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建设策略

李高建 崔萍 惠熙文

摘  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能力不足、机制体制不健全等系列困境,系统地从明确建设任务、科学组建团队、能力提升、教学创新、协作共同体打造和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团队建设策略,提升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结构;建设需求;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1-0059-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s a key measur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structure, insufficient ability of team members and imperfect mechan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eam building strateg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lear construction tasks, scientific team building, ability improvement, teaching innovation, collaborative community building, and mechanism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building of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novation team 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m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應用型院校主要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主要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用型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在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更加凸显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所在,而教师队伍作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与扶持政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得到了有效落实,自2019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和建设,截至2022年底,教育部公布了两批次共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和4个培育建设单位,带动了全国各省市1 000余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并于2022年12月对12个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进行试评工作,对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一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结构不太合理,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双师结构不合理,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中大部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更少,导致团队双师比例不高。二是来源结构不合理。我国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选拔过程中,更多关注学术门槛,缺乏对行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吸收,成员以专业课教师为主,公共课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较低,导致团队来源结构单一。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大多是以学科组建的,团队成员学科专业比较单一,跨学科组建团队意识不强,具有多元学科专业成员构成的创新团队还未建立,导致在实施综合性、创新性等跨学科的项目时,很容易遇到瓶颈问题。

(二)  团队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的能力参差不齐,与“高水平”的标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团队带头人缺乏领导力和创新意识。团队负责人企业实践经历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学术成就、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不足,负责人的专业素养、影响力和领导力与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团队建设规划,团队成员专业发展等不能进行合理的规划部署,导致团队分工不明确、合作氛围不足[1]。二是应用型高校教师重研究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团队成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但是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相对较弱。

(三)  协作共同体尚未形成

一是团队内协作共同体没有形成。当前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内的成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功利强、实干弱,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团队建设中,团队成员习惯单兵作战,课程教学基本是“一人一课”,在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评价反思等方面难以发挥成员专业互补优势,且成果共享性不强。学校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都以个人成果为主,没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过程性、整体性和结果性方面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导致团队较松散,教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参与企业实践的动力不足,团队成员未能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与跨专业、跨行业的融合理念。二是不同团队之间协作共同体没有形成。部分团队已经建立了校际相关专业领域的协作共同体,但共同体没有相应的章程,运行机制体制不健全,各成员单位各自为战,在人员交流、资源开发、团队建设和合作研究等方面没有开展实质工作,导致校际协作共同体建设流于形式。三是团队与企业共同体没有形成。部分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不健全,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积极性不高,同时应用型高校兼职教师教学管理机制、兼职教师校本培养体系、兼职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等不健全,且为兼职教师提供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内任教,不能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校企共建机制不健全,很难使校企真正在人员互聘、基地建设、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

(四)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机制体制不健全

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机制体制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团队工作机制不健全。部分团队实施带头人全权负责的运行机制,没能赋予团队带头人、财、物支配权,负责人积极性不高。再者缺乏对于集体备课、分工协作、专兼协同和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协作机制,制约了团队教学创新工作开展。二是评价机制不完善。应用型高校围绕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评价体系单一,以成果性考核为主,缺少过程性和增值性评价,多维度的考评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上投入精力太少。三是校企共建机制不健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与机制尚不成熟,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责权利不明,合作模式单一、组织形式松散、各方动力不足,导致协同育人很难深入开展[2]。四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完善。部分应用型高校尚未针对教学创新团队建立专项的经费投入机制,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队的发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要成员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教师奖励、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与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力度不足,且只针对高校教师,对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参与没有相关激励机制,专兼职教师和企业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

二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求

(一)  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3]。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重点工作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4]。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高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5]。国家一系列政策都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团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全方位落实。

(二)  应用型高校建设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先需转变办学思路和调整人才培养定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强化办学定位与治理机制、产教融合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建设,在所有建设项目中关键在于人,核心是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有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省级以上高层次专家队伍,要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研发团队,同时要求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国家机关轮训、挂职、兼职,年均不少于1个月;建立引导教师激励科技创新,突出应用型科学研究。

(三)  “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需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5]。应用型高校教师来源单一、专业实践能力偏低、校企双向流动不畅等问题,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应用型高校建设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重要举措。

(四)  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随着云、大、物和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跨界融合、智能化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深化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针对如何落实1+X证书制度、如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如何提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融合及新教材建设等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均需要教师开展创新研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便应承担这样的使命。

三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

(一)  明确建设任务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加快地方应用型高校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统筹学校自主建设与校企协同发展相结合,也要充分明确团队共同发展目标和个人成长目标,应用型高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在进行目标设置时,要紧紧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特点和学校一流专业建设情况,做好校级创新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平台,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团队建设与教学创新结合起来,聚焦团队教师能力提升、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和协作共同体建设等方面设计建设方案,明确团队建设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年度和每位成员,在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实际情况可对目标进行适当动态调整[6],最终打造成德技双馨、创新协作、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二)  团队组建要科学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建要充分考虑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来源、职称、年龄和专业等因素。一是要明确团队负责人的标准,并制定严格的选拔程序,一般应该由相关行业有权威、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引领专业发展的专家或者学科带头人担任。作为团队负责人,要有大局观和前瞻性,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能够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明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的、建设任务和建设途径,同时应具备统筹、协调和管理能力,会引领团队、扶持团队、管理团队和评价团队,最大限度发挥每位团队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明确每个成员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从而提高团队的总体效能[6]。二是创新团队成员应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等,“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团队成员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要合理,要确保老中青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要互补,确保多专业人才的跨界组合,才能有效地履行团队职能。

(三)  能力提升是核心

创新团队建设要把教师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任务,制订符合团队成长需求的培训计划,组织并鼓励团队教师参加高水平、前沿化的培训。一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参加说专业、说课、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教学类竞赛;开展师德师风、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培训;组织教师牵头或参与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开展相关标准的全员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是搭建课程开发平台。基于创新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教学特长等特点,校企合作组建协作式课程开发团队,依托一流课程、在线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建设,開发教学资源和新形态教材,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技术。三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组织团队成员教师定期开展实践教学示范活动、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指导职业技能竞赛,开发实践教学标准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分批次安排团队教师到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行业龙头企业和对口企业等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学习先进技术,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且实践锻炼每年累计时长不少于1个月,鼓励教师实施半年及以上脱产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成立企业工作站,参与企业的技术指导、员工培训、项目申报等工作;鼓励成员教师开展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工作,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四是搭建教科研平台。常态化组织学术沙龙,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针对教科研项目申报、项目研究、论文撰写、成果培育与转化和成果奖申报等举办专题培训;建立教科研导师制度,根据不同教科研项目灵活组建团队,导师全程指导帮带,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四)  教学创新是手段

应用型高校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校企深入合作,团队每位成员都要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调研,基于OBE理念,优化课程设置,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相关职业标准要求,开发完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重构模块化教学流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专兼职教师协作,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创新项目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按照企业化标准,设计规范的教学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具体技能项目任务模块中。团队成员共同设计教案,专项研究教法,协同备课,创新集体备课的形式,增强备课内容的动态创新性,营造“一师一特色、一课一形态”的课堂教学新格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堂革命。

强化平台大数据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专业建设管理、教学运行安排、教学资源管理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全过程。建立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智能课堂平台,通过教学全程伴随式、无感知的数据采集,实时记录学生课堂签到、头脑风暴、随堂测验、即时问答、作业习题、课堂讨论和课堂评价等学习活动,实现教学全过程监控。云端与学校内部系统紧密衔接,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及基础数据的实时共享交换。依据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与学业水平诊断,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五)  协作共同体建设是难点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加强校际之间协同合作。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领域团队、“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等组建协作共同体,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制定协作共同体工作章程,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分工。一是加强人员交流,举办研讨会、开设讲坛、建立虚拟教研室及互访互派等,促进协作共同体内成员交流;二是加强研究合作,针对专业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共性问题,凝练研究主题,共同组建研究团队,协同开展研究和培育成果等;三是实现资源共享,各团队成员协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开发和项目研究等,研究成果、实践基地等在协作共同体内共享;四是强化师资培养,协作共同体内院校教师互派共育,联合组建竞赛指导团队,协同开展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共同进行成果培育和转化,共同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协同提升团队成员能力;五是协同开展教学改革,针对应用型高校1+X证书制度改革、成果导向的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同创新改革,形成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网络,有利于各学校相关专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专业教学改革高质量推进。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加强校企之间协同合作。与稳定的合作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等共同组建校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力。一是建立合作沟通平台,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源库,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校企共同承办学术会议、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二是加强校企互派共育,推动高校与企业人员互聘,建立“教师+员工”的“双身份”人事制度,实施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1+1”互助机制,专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团队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等项目合作,共同推动成果转化,鼓励产业教授和产业导师在学校建立工作室,专任教师在企业建立工作站;三是协同实施人才培养,协同开展产业调研、标准开发、课程建设、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实验实训和考核评价等,促进“双元”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  机制体制建设是保障

为确保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质量,应用型高校应该加快建立健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管理、激励和评价等保障机制。一是应用型高校应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同时制定学校创新团队选聘标准、建设方案、管理办法;制定教师能力提升方案,团队成员要依据团队建设方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二是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保障机制。出台支持政策,建立奖惩机制。学校要给予创新团队配套经费,鼓励创新团队通过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多种途径积极筹措团队发展资金;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列为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支持团队开展科研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可依据成员对团队所作贡献程度,在职称晋升、聘期考核、绩效考核等个人发展,以及学历提升、境内外访学研修、企业实践等专业发展方面优先考虑。三是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监督和评价机制。对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进行成果性和结果性评价,也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把评价结果作为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管理的主管部门,要对团队的建设进行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实施持续改进。学校要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包括过程性指标、结果性指标和成果性指标等,还要充分考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設特色创新与成果推广等方面的指标。四是建立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紧紧围绕团队教师能力提升、协作共同体等重点任务建设,对于偏离建设方案中设定的目标以及建设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主管部门要督促改进调整。五是提供平台支持。应用型高校要加强线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对团队成员教学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能力进行数据的精准采集,成员可以根据目标达成度,对自己的阶段性工作状况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自我提升,促进自己及团队不断成长和进步[7]。

总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种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紧密联系,必须强化团队的内涵建设,应融于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进程之中,相辅相成。同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还需在建设理念、协作共同体建设、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与实践[8]。

参考文献:

[1] 洪福兴.“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4):100-104.

[2] 雷明镜,张华,武卫东,等.“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空调产业学院(含山)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0):81-85.

[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2019-02-13.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Z].2022-12-21.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1-20.

[6] 阚文婷.“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职业,2022(10):94-96.

[7] 李高建,于亚楠.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大学课堂革命内涵与策略[J].泰山学院学报,2021(9):107-111.

[8] 李高建.基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素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9):40-43.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重点资助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五维三段、五方协同’育人机制研究”(21CJZD07);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性融合 双元共建 五位一体’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2022379);泰山学院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教育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序号5)

第一作者简介:李高建(1973-),男,汉族,山西原平人,硕士,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建设策略
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