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情景剧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中的运用研究

2024-01-14 13:38赵蓓
科技风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和水平,心理情景剧在其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共育是目前帮助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将提出针对学生的心理剧辅导与针对家长的心理情景剧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应用。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B848

教育工作者只有几年的时间来培养学生,而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因为他们有一个伴随学生一生的“机会之窗”。如果教育工作者可以和教师建立起有意义的共育合作关系,就能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内驱力的学习者。

经过对7所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调查得知,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至22岁,处于成年早期,主要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进一步形成和适应社会的问题。87.3%的学生曾经长期处于学业受挫的状态,学业自我效能感不高;89.2%的学生正在面临人际关系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与同伴关系;67%的学生处于中低自尊水平,在社交、生活、学业中均存在不自信的状态;7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34.66%的学生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无法理解自己;29.34%的学生曾与父母发生过激烈的争吵;11.52%的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其中部分学生曾有过自残或者自杀历史。存在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难沟通甚至不沟通的现象,其中8975%的学生认为如果父母可以给予自己足够的支持和爱,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心理困扰。

心理健康教育在家校共育层面目前主要存在问题包括:第一,高职学生的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不足,“病耻感”更为严重;第二,大学与中小学相比,生源地分布较为分散,家校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沟通渠道不畅,信息无法及时反馈;第三,传统认为大学生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我管理,因此家校双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校共育的功能和效果。因此找到一种高职学生家长能够便于接受、容易理解的家校共育的桥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情景剧的内涵与特点

心理剧的创始人莫雷诺认为心理剧是人类社会的缩影,人们通过行动、表演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展示出来。而心理情景剧是一种本土化的“行动表达演出艺术”,情景剧的演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来访者,而是具备表演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通过舞台来呈现典型的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1]。校园内所开展的心理剧,主要是与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有所区别的形式,承担主角一职的并不一定是心理剧辅导意义上所要进行辅导的人员,剧本重视的表演、教育和公开性的结合。结合国内的研究可以发现,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得高校心理健康的方式更加主动与积极,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适应性,彰显学生的创造性[2]。

心理情景剧具有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和观赏性,这样的整合优势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心理情景剧可以带来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互动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发挥出由点到面的辐射作用[3]。心理情景剧的工作路径大致为:激发情感共鸣—改变情绪认知—塑造良好行为—完善个性品质[4]。

二、心理情景剧在家校共育中的实践探索

(一)心理情景剧在高职学生中的实践案例——绿色网络,健康心灵

1.热身活动

(1)我在哪儿。小组成员围成一圈,每个人选择一个固定的位置,由导演教师开始询问大家来自哪里,每个人回答自己的地理位置后,以导演教师为北京地理位置,找到自己家乡的方位站定。大家观看后记住成员的位置和家乡,随机回到圆圈位置。导演教师拿出小球进行击鼓传球,鼓声停止时球落在哪位成员手中,他要说出其他成员的家乡。

(2)团队动能圈。8到12人为一组,这项活动中需要一条弹力绳。团队动能圈是一个用于拉近团队距离不错的活动,在此项任务中,团队成员需要依赖其他人才能完成任务。请所有成员站着,围成一个大圆圈,和隔壁的成员手钩着手,并间隔一个手臂的长度。告诉团队成员们哪些人代表“1”,哪些人代表“2”,1、2、1、2……的报数下去,“1”代表待会儿进行时要往前倾的成员;“2”代表进行时应该往后仰的成员。慢慢地由引导者指示代表“1”的成员往前倾,代表“2”的成员往后仰。团队成员倾斜是为了保持圆圈的形状,越多人往前倾或者往后仰,就会有越多的重量出現,每个人也就需要越谨慎,当大家的力量均衡时就会平衡此圆圈。

2.建立安全模式

(1)认知联结卡片。认知联结卡片也称启发性卡片或观察性自我(OE)卡片。通过选择各种卡片,投射内在的需求,了解自己的状况,并与其他成员一起分享你对这张卡片的感受。导演教师将各种不同图案的卡片摆放到圆圈的中间,每一种卡片有两张。请每个团体成员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每个团体成员找到与自己相同卡片的成员,进行分享与交流,全体成员围成一个大圈,随意介绍与分享。

(2)寻找力量——画“右手”。将各种颜色的纸和彩笔摆放到圆圈的中间。请每个成员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和彩笔。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右手掌画在纸上,然后在右手上用字或者画表达出自己的力量。首先两三个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力量与分享,然后全体成员围成一个大圈,介绍与分享。大家讲自己的力量,然后将自己的“右手”贴到房间里任何一个自己喜欢且醒目的地方。

(3)艺术表达——找到内在的力量。每个组选择不同颜色的绸布,一条或几条都可以,赋予所选择绸布颜色意义和力量,用歌舞来表达,条件是全组成员都要参与并表演。

表演:每个组分别上场表演。

评比:哪个组表现的力量大。

(4)分组与排练。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分组,3~5人一组,注意性别均衡,组内的每一个都必须分配到角色,成员自己选定与网络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编排剧情、台词及人物形象。

(5)心理情景剧表演。分组表演网络心理健康相关的心理情景剧。

(6)场后分享。由于每组的所有人员都参与心理情景剧的编排和演出,因此每个成员都必须分享在整个过程中的感悟。

(二)心理情景剧在家长课堂中的实践案例——《破茧成蝶》

开场:创设情境。关于学生高考不理想的情境。展示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现状,让家长理解孩子并非都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他们也曾悔恨也曾尝试努力,只是缺乏坚持的动力和方法。

旁白:小梦学习一直非常优异,深受教师和家长的喜爱,但就是这种宠爱让小梦变得骄傲。小浩的学习成绩虽然略逊一筹,但勤恳执着的他,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成绩放榜时,小浩和小梦一同去看榜。

第二场:呈现冲突与矛盾。小梦与小浩进入高职后怀揣着对C大学的向往和专升本的理想,小梦骄傲自满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是受到外界他人的干擾。小浩却时刻规劝小梦好好学习,不要放弃理想。有人嘲笑小梦成绩挂科,小梦受到巨大的打击,但是在小浩的鼓励下,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全身心投入学习,时间在他们忙忙碌碌的学习中流逝,小浩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关心着小梦。而小梦也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也渐渐找回自己,小浩感到很是欣慰。他们俩看似像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可是彼此都在为了那个美好的约定而努力。

第三场:呈现结局,引发思考。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毕业在即,专升本录取的名单也在此时公布了,小浩和小梦彼此升入心仪的C大学,小梦感谢他的支持和帮助。年轻的感情总是带有一点苦涩,虽然时间在变,却无法阻止它成长的脚步。

这部心理情景剧向家长们展示了青年初期孩子们在学业、理想与爱情中的矛盾和坚持,有目标的人更加奋进,失去目标和支持的人没有了前进的方向。让家长们在生动的表演中理解孩子们的迷茫与努力,能够给予孩子们理解和支持,改变用否认、打击的沟通方式。

三、心理剧在心理健康家校共育中的育人功能

(一)打造“主角光环”,强化学生自我意识

感觉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开始,心理情景剧将剧本中所表现的心理困惑、所涉及的场景及当事人心理冲突、困惑逐步呈现给观众,可能是现实存在的场景,也可能是幻想中的、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5]。观众及参与者并不了解当事人,但观众和参与者可以将自己代入角色,从当事人的言语行为处理事情的方式中探索当事人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逐步理解当事人为什么这样做,当事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等,这就是为学生和家长打造一个“主角光环”。这个过程会帮助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学会怎样从一个人的外部世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同时掌握了自己怎样从感觉层面受到感染后进入理性层面的思考,最后从中获得了某些引起自己强烈震撼的东西,这比单纯谈话效果好。

不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在观摩心理剧和演出心理剧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的内容包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自身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了解,对问题的分析和应对技术,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及人格健全培养都会大有裨益[6]。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分析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时,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应对相同或相似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如何应对心理问题的教育,获得了心理提升和自我发展。这种发展性教育使个体不仅获得应对当前心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了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心理情景剧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它是通过强大的审美过程去影响个体[7],个体的成长不是明确的某个节点,而是整个成长、成熟的过程,这与心理情景剧的暖身、演出和分享的过程呈现契合,演出者的参与就是生命体验到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是在参照镜像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校园心理情景剧就为参与者和观众提供了这样一面镜子,个体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思考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发展自我意识,获得成长。

(二)主动呈现矛盾,避开亲子关系“雷点”

在青年初期,大多数高职学生还带有部分青春期的特点,同时具备成人的独立性与孩童的依赖性,因此对父母与自己的关系会产生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既希望父母将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尊重且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又希望可以在重要的事情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指导。而且大多数学生家长在情感方面会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求与现实之间的不对等,造成了双方难以沟通的矛盾,当彼此对对方提出要求时就容易产生冲突。

而心理情景剧要求参与的学生对各种角色深入揣摩和理解,可以体验角色的心理困惑、思想、立场和生活事件,在表演过程中可以伴随剧情的发展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释放、觉察和分享。而且由于表演的形式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因此演员们会充分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的快乐,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对剧集的投入。对于家长而言,通过心理情景剧中的自述、旁白以及各种情节设置,他们能获得直观有效地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所面对的途径,继而获得对高职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正确认识。此外,心理情景剧的设置一般会提供面对心理困惑时的解决方案,家长们也能够迅速地接收到处理亲子关系的技能,获得作为父母的角色成长。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更容易被家长主动接受,比起对峙的矛盾带来的自我观念强化,心理情景剧引起的反思效果更好。

(三)搭建共育桥梁,形成良性沟通模式

为了更好地让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形成家校合力,针对学生的心理剧辅导和针对家长的心理情景剧能够为此提供有效平台。首先,要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剧教研队伍。针对学生的心理剧辅导在应用过程中需要用到专业的治疗技术,如空椅子技术、镜像、雕塑等,因此需要一定的资质。在学校中的心理辅导针对的学生大多为一般心理问题或者严重心理问题,但是具体操作需要达到保护学生的目的,所以打造一支具备资质、技术过关、遵守伦理、操作规范、效果良好的队伍是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基础;其次,要搭建校园情景剧在家校共育中的有效展示平台,心理情景剧能够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有限的心理咨询资源,打破亲子关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可以采用心理情景剧艺术节、家长教育艺术苑等形式作为展演平台,可以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展播;最后,关注学生和家长在演出或者观看过程中的反馈,收集量化数据,为定量研究提供方向,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反过来为实践奠定基础,让心理剧更有效地呈现心理问题和解决途径。

结语

高职院校可以将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直观、有代入感的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家校共育中积极应用,编排贴近学情的心理情景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学校、学生共同参与探索与体悟,打造育心共同体,激发家校合力,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欧阳明昆,黄绍旭,林琼芳,等.心理剧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1(27):155157+164.

[2]苑冀.心理剧在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梗阻与完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1(03):4348.

[3]谭余清.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以H高校心理短剧大赛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3):126128.

[4]李柯柯.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4):164166.

[5]文迪.音乐心理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9):9697.

[6]黄捷畅.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作用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22):1213.

[7]邱烨,肖璐.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戏剧之家,2020(10):150151.

课题项目:校级人文社科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22KY26RWPXG,项目名称《构建家校育人新模式: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陕西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知遇相伴·五育护航”——育心润德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XXM31;课题来源:陕西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课题编号:2023HZ1397,课题名称: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材和配套数字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赵蓓(1994—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应用心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健康心理。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